【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之后,4月底,又有12個州“抱團”,對特朗普發起聯合起訴,指控他濫用總統緊急狀態權力亂施關稅,質疑其推動的關稅政策是“一時興起”,而“非合法權力的正當行使”,要求法院宣布“對等關稅”非法,并阻止其實施。
特朗普講話 資料圖
據美聯社、路透社等21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三,本案在紐約的美國國際貿易法院開庭審理,三位法官組成的合議庭聽取了雙方辯論。這起由俄勒岡州牽頭、11個州聯合發起的訴訟,不僅對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的所謂“互惠關稅”提出質疑,同時反對他在2月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對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的20%關稅。
報道稱,特朗普政府的律師、美國司法部官員舒馬特(Brett Shumate)在庭上辯稱,《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賦予了總統通過談判達成貿易協議及實現其他外交政策目標的權力。
“這些關稅的目的是制造壓力,”他辯解道,”當前關稅正為總統提供所需的談判籌碼。”
舒馬特還警告稱,如果法院撤銷相關關稅,將“徹底削弱”總統在中美貿易談判及解決芬太尼危機中的談判地位。
綜合外媒報道,在整個庭審過程中,舒馬特一再狡辯稱,總統根據IEEPA采取的緊急行動不受司法審查,因其屬于“政治問題”,只有美國國會有權干預。這讓法官雷斯塔尼(Jane Restani)無奈追問,是否無論總統的舉措多么“瘋狂”,法院都無權阻止其生效。
而當雷斯塔尼要求舒馬特舉例說明,何種總統行為會超出IEEPA所賦予的“調查、監管或禁止交易”的權力框架時,他又說,“我很難想象那會是什么樣的行為。”
俄勒岡州總檢察長丹·雷菲爾德介紹訴訟內容
當地時間4月2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所謂“對等關稅”。此舉引發國際社會和美國各界強烈反對。
綜合港媒《南華早報》介紹,IEEPA 允許美國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下采取經濟措施,以應對“不尋常且特殊的威脅”。這場庭審的核心爭議點,便聚焦在特朗普援引IEEPA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以加征關稅的行為是否具備合法性。
美國12州發起的聯合訴訟主張,美國貿易逆差并非特朗普所謂的“國家緊急情況”,而且IEEPA根本沒有授權總統征收關稅。這些州包括俄勒岡州、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華州、伊利諾伊州、緬因州、明尼蘇達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紐約州和佛蒙特州。
他們認為,特朗普嚴重曲解了IEEPA的法律,將其視為監管貿易的“空白支票”,試圖以此證明征收關稅的合理性,規避國會對關稅的專屬立法權。
“美國已連續49年對世界其他國家保持貿易逆差。這不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問題,不滿足IEEPA關于只有‘異常和特殊威脅’才能觸發緊急狀態的要求。”俄勒岡州司法部高級助理檢察長馬歇爾(Brian Marshall)在庭上表示,特朗普錯誤地聲稱,IEEPA允許他“對任何國家征收任意數額、任意期限的關稅,而且任何法院都無權審查”。
馬歇爾指出,特朗普政府出臺的關稅政策與所謂“緊急威脅”之間缺乏實質關聯,政府自己都承認這些措施僅為“反應性施壓”,并不符合IEEPA要求的更高法律門檻。
他再以芬太尼關稅為例稱,單純將關稅作為談判籌碼,不能構成憲法意義上的“國家緊急狀態”。馬歇爾強調,總統的行動必須是對緊急情況的“合理”反應,否則其權力可能會陷入無限制擴張的境地。
特朗普政府的代表律師,則全程以“政治問題不屬司法審查范疇”為由抗辯。
中國和美國國旗 資料圖
舒馬特在庭上宣稱,特朗普在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關稅,以及對所有貿易伙伴實施互惠關稅,完全是在其總統職權范圍內行事。
他辯護道,隨著非法藥物涌入和貿易逆差“掏空美國國內制造業基礎”,特朗普認定國家緊急狀態迫在眉睫。他補充說,關稅的核心目的是“制造壓力,迫使貿易伙伴回到談判桌前”。
當法官質疑“制造壓力是否本身并不構成緊急狀態”時,舒馬特則辯稱,總統根據IEEPA采取的緊急行動屬于“政治問題”,一旦總統的緊急權力被觸發,法院或各州無權挑戰其行為是否合理。
他還稱,即使法律中沒有使用“關稅”一詞,關稅手段也包括在IEEPA關于“調查、監管或禁止交易”的權力范圍內。
舒馬特告訴法官,美國國會已有多種方式制約總統權力,且特朗普已就關稅問題咨詢過立法機構。但當法官雷斯塔尼問及,關稅宣布前是否有關于該磋商的咨詢報告時,他一問三不知,“我不知道。”
《南華早報》提到,舒馬特此后一再警告稱,特朗普“正在與其他國家就貿易逆差和芬太尼危機進行外交談判”,法院若宣布暫停關稅措施實施將“極具破壞性”。
但法官雷斯塔尼反駁稱,如果總統的行為缺乏法律授權,法院不能一味順從。
“我們不能說‘總統這樣做,對政治、對世界或其他方面都更好’,然后在法律不允許的情況下,還允許他這么做,”她強調道,“我認為我們不能這樣做。”
不過,三名法官中也有人擔憂司法干預的限度。法官雷夫(Timothy Reif)便在庭上提問,國際貿易法院是否有權審查美國總統援引IEEPA的合法性,“在這種審查中,法院應該止步于何處,而不是在評估緊急狀態及其應對措施時,變成了總統的‘第二決策者’(second taxi driver)?”
據路透社報道,合議庭周三沒有立即裁定這些關稅是否合法,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做出裁決。
近幾個月來,隨著關稅影響顯現,美國企業、州政府和倡導團體對特朗普政府發起了一系列法律挑戰。目前共有8起訴訟被提起,其中6起由國際貿易法院審理,其余在不同聯邦法院。
本案是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第二次審理關于特朗普援引IEEPA合法性的案件。上周,同一個法官小組還聽取了五家小企業提起的類似案件的辯論,案件預計也將在未來幾周作出裁決。
據美聯社介紹,該法院專門處理涉及國際貿易的民事訴訟。對該法院的裁決可以上訴至華盛頓特區的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最終還可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針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法律挑戰,普遍預計將在最高法院迎來終局裁決。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