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瑩 肖聰聰
“噠噠噠噠噠……”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下寺鎮街邊的“幫幫攤”工作車間,數十臺縫紉機飛速運轉。
“這批單子要發往浙江義烏,開年后國內外的訂單不斷進來,大伙兒都忙得很!”說這話的是正在車間工作的馬發英。兩年前,她從全職寶媽轉型為技術工人,如今她是這個車間幾十名女工的“師傅”。
馬發英的就業經歷是四川省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生動縮影。2024年,四川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6萬人,創近三年新高,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5.3%,降至近三年最低。全省因地制宜布局建設“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成標準化基層公共就業服務站1400余個,輻射帶動就業服務點近1萬余個。
機制創新:“幫幫攤”實現“一攤養一家”
馬發英一度囿于家庭:丈夫常年外出務工,孩子患有特殊疾病……“幫幫攤”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困局。依靠這份工作,她每月收入能有三四千元,家庭收入里“多了一個錢包”。
“幫幫攤”是四川廣元市劍閣縣和浙江杭州上城區聯合推出的東西部協作項目,它利用東部小商品生產銷售優勢,對接浙江省源頭工廠統一供貨,借助劍閣人力資源、消費市場潛力優勢,組織培訓當地低收入群體開小店、擺地攤,最終實現就業。
因“幫幫攤”受益的不止馬發英。38歲的王玉明因視力受限,在學校門口開了一家小賣部勉強維生。
王玉明和她的“幫幫攤”。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2024年初,她從當地的人社部門和殘聯了解到“幫幫攤”這個項目,“政府免費為我們提供攤位、供應商‘零押金’供貨,免費提供培訓指導,真是幫了大忙。”王玉明透露,前期,自己參加了政府企業組織的技能培訓,學會了如何選貨配貨、如何與客戶溝通交流,“現在我的回頭客越來越多,收入增加,生活也變好了!”
據負責培訓王玉明的專業老師昝旭東介紹,學歷不高、技能欠缺、渠道受限是低收入群體的特點,在技能培訓課程中,老師會講得更接地氣。“比如我們會告訴他們,‘客戶見面就是親朋好友’‘問價就要高開低走’‘講價需要買大蔥送蒜’……這些銷售口訣朗朗上口,幫助他們更快掌握生意技巧。”
過去,學校一放寒暑假,王玉明的小賣部就沒了生意,有了“幫幫攤”,收入不穩定的問題迎刃而解。“空下來的時候我就去公園、廣場擺攤,旺季月收入能夠穩定在4000元左右。”
不僅有“幫幫攤”,還有“幫幫店”“幫幫超市”,當地還依托中心集鎮閑置資產建立“幫幫倉”,實現貨物一站中轉、集中配送,降低物流總成本。
據劍閣縣人社局局長李必眾介紹,當地現已累計培育出“幫幫攤”185家、“幫幫店”8家,帶動300余人就業創業,實現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真正實現了“一攤養一家”。
服務暖心:零工驛站架起就業橋梁
“以前三五天沒有活路干,現在天天都能接到單。”四川綿陽籍民工聶師傅向記者介紹。
聶師傅今年53歲,泥瓦工水電工木工樣樣皆通,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四川綿陽游仙區零工愛心驛站,和工友一起等活。
“信息發布、求職登記、就業指導、技能培訓、創業指導、勞動維權……”環顧驛站,不大的空間里稱得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記者在現場看到,暖心食堂窗口張貼一張價格表,食堂供應的饅頭、花卷、稀飯、雞蛋等餐食均為一元。
“零工聚集在哪里,市場就建在哪里”。過去,當地的零工就業人員習慣依靠“蹲馬路”“靠墻邊”來搶“活路”,逐步形成“馬路求職市場”。考慮到師傅們的找工習慣,游仙區人社部門就地打造專業化零工市場,成功樹立“找零工就到零工市場”的便民品牌。此外,還推動其與村(社)農民工綜合服務站相結合,讓“零工市場”點位下沉。
零工市場的到來,讓過去的“馬路蹲”變成了“云找活”。通過建立用工單位、求職人員雙方的需求臺賬,開展靈活用工線上對接,破解了當地“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的問題,驛站開設以來解決幫助當地9.67萬人次零工順利求職。通過在零工驛站內設立法律援助及勞動維權功能區,讓零工師傅們解決討薪問題、用工糾紛有了“靠山”、有了“娘家”。
目前,綿陽市已建成零工市場(驛站)12個,實現縣域全覆蓋,累計促進靈活就業18.64萬人次。
幫扶高效:就業服務小站激發創業力量
“這些鉤織玩偶都是我自己做的。”在成都市武侯區華興街道三河社區就業服務小站內的手工室,社區居民李永慶右手拿著“哪吒”,左手拿著“悟空”,大方地向記者展示。
做過零售、送過外賣,跑過網約車,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市場的變化,這些工作逐漸讓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接觸鉤織后,李永慶找到了一條靈活賺錢的路子,據他觀察,“成都旅游市場火爆,手工文創有市場。”平時,李永慶主要通過各類文創市集、社區活動銷售產品,最近他正在籌劃設計三國主題系列鉤織文創產品,希望后期能夠推向市場。
三河社區就業服務小站是成都市“蓉易就業”基層服務站點建設成效的縮影。近年來,成都市積極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將就業服務延伸至“家門口”“園區內”“校園里”“企業中”。
成都市武侯區華興街道三河社區就業服務小站,居民們正在學習制作一款花朵包。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一批批就業服務小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激發全區就業創業活力——在“蓉易就業”總站,全職媽媽鄒雪艷通過中草藥養生香囊、福槌等產品的制作,在兼顧家庭的同時賺到了“買菜錢”;應屆畢業生梁雁舒通過武侯區漿洗街街道“就業服務小站”的精準幫扶,順利完成從校園到職場的跨越。
截至目前,“蓉易就業”基層服務站點已正式掛牌1962個。2024年,成都城鎮新增就業29.8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86萬人,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