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5月22日訊(記者 王夕悅)5月22日,美籍華人魯照寧文物史料捐贈儀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以下簡稱“抗館”)舉行。此次捐贈的37件(套)文物史料,包括一條美國制造的絲巾、報道日軍飛機轟炸南京的英文報紙,反映中國軍民抵抗日本侵略者事跡的相關國外雜志、報紙,與二戰時期航空相關的英文書籍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批珍貴文物史料如同穿越時空的無聲證人,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殘害中國平民、1937年淞滬會戰、蘇聯飛行員來華助戰等重要歷史事件再添鐵證,將那段波瀾歲月再現于世人面前。
捐贈史料當中有幾份英文報紙和雜志記載了淞滬會戰期間,日軍對南京等中國大城市的空襲以及中國空軍奮勇反擊的事跡。一份1937年9月26日發售的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封面報道:“(9月25日)80架日軍飛機對南京進行長達7個小時的轟炸,造成200人死亡和嚴重破壞,一座價值100萬美元的發電廠被炸毀。中國空軍飛機在夜晚進行了反擊,攻擊了日軍占領的楊樹浦機場。”
此外,還有一批外國雜志證明,日軍侵華暴行不容抵賴和篡改。一本1938年1月10日發售的Life(《生活》)雜志報道:“日本侵略者給中國政府的首都南京帶來了‘一周的地獄般的日子’?!?/p>
部分史料反映了中、蘇、美等國并肩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歷史。其中一本1938年11月12日出版的Colliers(《柯里爾》)周刊刊登了美國飛行員Elwyn Gibbon(埃爾·溫吉本)撰寫的文章。文章引用的照片與蘇聯援華相關,文章還透露了一個信息,即早在全民族抗戰爆發初期的1937年秋天,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飛行員到達中國支援中國抗戰,他們組成了“空軍外籍軍團”。
此次捐贈的實物史料中,有一條美國制造的絲巾較為特別,上面印著1945年9月3日前后發售的Stars and Stripes(《星條旗報》)頭版版面,頭條標題為“日本無條件投降儀式在20分鐘內完成”,記錄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這一重要歷史事件。
據了解,這是魯照寧第七次向抗館捐贈抗戰文物史料。魯照寧1964年生于南京,16歲時移民美國。截至今年,他在海外義務從事抗戰文物史料征集研究工作已有21個年頭。未來,其收集和捐贈的文物史料將助力歷史研究,為銘記英烈事跡、講好抗戰故事、傳播和平聲音發揮作用。
(主辦方供圖)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