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風在印巴沖突中失敗,法國非常不滿,一方面對印度采購戰機之后,維護和保養以及使用的方式不滿,不能按照規范操控,另一方面也質疑中國的殲10CE威力,是否真如外界所說,甚至法國達索公司公開表示,殲10CE只是導彈發射器,單挑的話肯定不如法國陣風戰機。
達索帶包了法國不服氣,但是網友不買賬,反駁達索如果單挑恐怕就要敗得更慘,何必要跳出來繼續強化失敗的印象,畢竟現在陣風確確實實被殲10CE擊落4架,這是客觀事實。
法國達索公司是生產多款戰機的航空制造公司,具有較為老牌的資格,陣風和歡迎都是該公司生產的,這次達索公司的高層跳出來發聲,也沉不住氣了,生怕陣風戰機被很多有意向采購的國家放棄,畢竟在印巴沖突中,陣風戰機和美國的死神無人機,都成為殲10CE的陪襯,這讓法國方面簡直氣急敗壞。
國際社會在震驚中國戰機威猛的同時,也讓法國達索公司如坐針氈,按照達索公司的看法,把印度空軍罵個狗血淋頭,認為殲10CE能夠勝利不是因為中國的戰機更為先進,而是仰仗中國的雷達偵查和數據鏈的敏銳,把笨拙的印度空軍打敗了。法國認為是印度空軍太拉跨,平時都能把好好的戰機,修理時多處零部件安裝不回去,陣風的威力在印度空軍手里都大打折扣。
那么陣風戰機和殲10CE客觀對比一下,到底有何種差距?
這兩款戰斗機都是四代半技術打造的戰機,都能夠執行多用途的作戰計劃,動力系統方面,陣風安裝2臺發動機,單臺推力為7.5噸,兩臺推力15噸。
雙發動機的優勢在于續航里程和安全保障方面,總有另外一臺發動機作為后備力量,持續作戰中雙發的優勢也很明顯。
殲10CE的渦扇10B型發動機,單臺動力系統加力推力能達到14.5噸,顯然空中快速制動反應能力更強,殲10CE單發設計更為大膽,底氣來自對戰機動力系統的可靠和信任,單發更能節約空間,也能更便于維護,在近距作戰防御足夠用。
法國的陣風戰機,加載雷達能探測200公里的距離,殲10CE的探測距離為180公里,兩者探測的能力都不相上下,在電子戰對抗能力方面,陣風還按照理論參數更略占上風。殲10CE的國產綜合電子對抗實力也不弱,只不過細節參數沒有對外公開,但是實戰中的表現已經讓國際社會確認,殲10CE的綜合威力應該更強大,在實戰中的表現毫不示弱,而且能抓住任何一個攻擊契機,精準狠辣的打擊敵人的戰機。
陣風攜帶的是流星導彈,射程為150公里,殲10CE攜帶的霹靂15E型空空導彈,射程為145公里,同時對地面攻擊武器攜帶的數量少于陣風。
這兩款戰斗機都在進氣道和一些機身部分,使用涂裝隱身材料,實現部分隱身效果,在價格方面,建造成對比,殲10CE的價格2千萬美元一架,只有陣風的三分之一,陣風的成本要高達6千萬美元。在規模化部署的前提下,殲10CE顯然更勝一籌,畢竟同等作戰威力,同等質量的情況下,多部署一架戰機,自然呈現的戰力更強。
簡單對比之后,按照理論參數,似乎法國陣風確實不弱,甚至在一些功能和設置方面,還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但是在實戰中竟然如此慘敗,也難怪法國達索跳腳不滿印度空軍,聲稱不允許印度空軍隨意使用陣風參戰。
印度甚至因此被很多國家嘲笑,花費高價購買的戰機,竟然沒有自由使用的權利,印度方面也很窩火卻很無奈,考慮到和法國的軍備合作也有多項在進行,不敢輕易得罪法國。
那么既然對比重要的參數,殲10CE沒有明顯的優勢,為何能在實戰中如此厲害?
殲10CE真的是依賴外部支持輔助才獲得勝利嗎?現代空戰,信息作戰的比重到底占多少,估計現在任何國家都不能給出絕對的回答,但是從印巴沖突來看,信息化采集和數據傳輸,以及戰場信息共享,對于任何空中戰機來說,都尤為關鍵。
法國達索公司表示印度把陣風戰機的名聲給敗壞了,陣風戰機的戰斗機并不弱,印度空軍沒能使用偵查和引導體系支撐,導致陣風在空中像盲視和行動不便一樣,達索公司認為殲10CE贏在能夠輔助作戰體系協同,發揮殲10CE的精準打擊能力,發射霹靂15E接連準確擊落戰機,因此達索才不顧體面叫嚷中國的殲10CE就是導彈發射器。
網友回懟,法國陣風也可以當這樣的導彈發射器,只怕陣風還不能瞄準,也不能達到如此迅捷的發射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