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C是中國成都飛機工業(yè)公司搞出來的多用途戰(zhàn)斗機,屬于殲-10家族的最新改進型。說白了,這飛機是殲-10的“升級PLUS版”,從2003年殲-10首飛到現(xiàn)在,技術進步不是一點半點。殲-10C大概在2016年左右開始服役,定位是“四代半”戰(zhàn)機——比第四代強點,但還沒到第五代隱身戰(zhàn)機的水平。
這家伙有啥亮點呢?首先是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這玩意兒能同時追蹤多個目標,抗干擾能力也強。武器方面,能掛載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射程據(jù)說超過150公里,比很多西方同類導彈都猛。還有霹靂-10近距格斗彈,機動性好,能打高過載目標。發(fā)動機用的是國產(chǎn)渦扇-10“太行”,推力比早期的俄制AL-31F強一些,推重比接近8,飛起來挺靈活。價格上,殲-10C單價大概在5000萬到6000萬美元之間,便宜得有點不像話。
殲-10C最早賣給了巴基斯坦,2022年正式交付,巴鐵買了至少25架,后來還加了訂單。這飛機在巴基斯坦空軍手里可不是擺設,直接上了實戰(zhàn)舞臺,跟印度的陣風干了一架。
陣風是法國達索航空公司造的多用途戰(zhàn)斗機,也是“四代半”級別,1986年首飛,2001年才正式服役。法國人給它吹得天花亂墜,說是歐洲最強戰(zhàn)機,能打空戰(zhàn)、轟炸地面,還能上航母。陣風也有AESA雷達,叫RBE2,探測距離挺遠,能同時跟蹤40個目標,打擊8個。武器上,能帶“流星”遠程空空導彈,射程號稱100多公里,還有“風暴陰影”巡航導彈,挺全能。
但陣風有個大問題——貴得離譜。單價算下來,裸機成本大概1億歐元,加上維護、武器、培訓啥的,一架輕松超過2億美元。印度2016年簽的36架陣風合同,總價78億歐元,平均一架2.17億美元,簡直是天文數(shù)字。買家有印度、埃及、卡塔爾、希臘,法國自己也用,但出口量一直不太大,全球總共也就賣了200多架。
陣風貴有貴的道理,法國人搞了個全套體系,電子戰(zhàn)有SPECTRA系統(tǒng),據(jù)說能干擾敵方雷達,生存能力強。但實戰(zhàn)咋樣?之前在利比亞、敘利亞打過仗,表現(xiàn)還行,可沒跟啥硬茬子正面剛過。
事情的高潮發(fā)生在2025年5月,印巴邊境又起沖突,具體在克什米爾地區(qū)。巴基斯坦空軍出動了殲-10C,印度這邊派上了陣風,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殲-10C干掉了3架陣風,還順手收拾了幾架老舊的蘇-30MKI。巴基斯坦官方?jīng)]細說戰(zhàn)損,但印度媒體承認損失不小,陣風被擊落的消息捂都捂不住。
為啥殲-10C能贏?網(wǎng)上分析挺多。一是說殲-10C的霹靂-15射程遠,超視距作戰(zhàn)占了先機,陣風的“流星”導彈沒發(fā)揮出來。二是殲-10C的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可能壓制了陣風的SPECTRA,具體咋回事不清楚,但印度空軍明顯吃了癟。還有人提到,巴基斯坦有中國支援的預警機和數(shù)據(jù)鏈,體系作戰(zhàn)能力比印度強一截。
這事兒一出,全球軍迷炸了鍋。陣風不是號稱歐洲最強嗎?咋就被中國飛機揍成這樣?印度空軍急了,內(nèi)部開了好幾輪會,懷疑是陣風性能有水分。法國那邊更慌,達索公司趕緊發(fā)聲明,說陣風輸不是飛機問題,是印度飛行員操作不行,外加體系配合差。可這理由聽著就有點牽強,誰信啊?
陣風這回栽了大跟頭,直接影響了買家的信心。印度先坐不住了,36架陣風花了78億歐元,結果實戰(zhàn)表現(xiàn)這么拉胯,國內(nèi)輿論吵翻天。有消息說,印度空軍在考慮追加采購蘇-57或者F-35,甚至有人提議看看殲-10C的出口版,能不能便宜點弄幾架試試。當然,這只是傳言,印度跟中國關系那么僵,真買殲-10C的可能性不大。
埃及和卡塔爾也炸毛了。埃及買了24架陣風,花了52億歐元,2015年開始交付。聽說埃及軍方高層開了緊急會議,打算找達索要個說法,順便跟中國接觸,看看殲-10C能不能補進幾架。卡塔爾買了36架,合同金額65億歐元,現(xiàn)在也在猶豫,要不要把后續(xù)訂單砍了,轉頭買點別的。
希臘倒是沒啥動靜,可能是剛買了24架,還沒緩過勁兒來。但其他潛在買家,比如印尼,本來在陣風和F-16之間搖擺,這下直接把陣風踢出選項,傳言說印尼跟中國談了殲-10C的采購意向。陣風的口碑崩得太快,達索的臉算是丟盡了。
這邊陣風挨揍,那邊中國可沒閑著。成飛和中航工業(yè)抓住機會,大肆宣傳殲-10C。巴基斯坦的實戰(zhàn)戰(zhàn)果就是最好的廣告,殲-10C一下子成了“性價比之王”。單價5000多萬美元,打得過2億美元的陣風,誰不心動?
中國還搞了全套服務,賣飛機不光是賣硬件,還帶預警機、數(shù)據(jù)鏈、防空系統(tǒng),甚至愿意技術轉讓。這招對發(fā)展中國家太有吸引力了。埃及2025年2月簽了40架殲-10C的訂單,哥倫比亞也準備買24架替換老舊的“幼獅”戰(zhàn)機。蘇丹、尼日利亞、孟加拉國都排著隊跟中國談,連一些南美和非洲小國也湊熱鬧,想弄幾架試試。
殲-10C的熱銷,直接拉動了中國在全球軍貿(mào)市場的份額。2024年,中國軍火出口占全球8%左右,排第四,落后美國、俄羅斯、法國。2025年這波操作下來,估計能沖到前三,法國那點份額說不定就被擠沒了。
達索眼看市場要崩,趕緊想辦法。先是給現(xiàn)有客戶推免費升級,RBE2雷達加點新功能,SPECTRA系統(tǒng)優(yōu)化一下,盡量挽回點面子。還傳出消息,說陣風單價可能降到1.5億美元以下,跟美國F-35搶生意。可這招風險不小,降價就得壓縮利潤,達索本來就靠高端市場吃飯,利潤薄了日子不好過。
法國政府也上陣幫忙,外交部長跑去埃及、卡塔爾游說,說陣風是“戰(zhàn)略伙伴”的象征,不能隨便換。可實戰(zhàn)數(shù)據(jù)擺在那兒,買家不傻,誰還愿意花大錢買個挨揍的貨?達索這回真是急得抓耳撓腮,廁所里哭不哭不知道,但肯定睡不好覺。
殲-10C這波操作,確實讓中國軍工露了把臉。以前大家都覺得中國裝備便宜但不行,現(xiàn)在實戰(zhàn)證明,便宜也能打得好。西方廠商霸著高端市場的日子,可能真要到頭了。中國靠體系化作戰(zhàn)和性價比,硬生生撕開了一塊市場,連美國都開始警惕,怕中國搶了更多客戶。
但要說“扭轉全球軍貿(mào)格局”,還早了點。美國還是老大,F(xiàn)-35一年賣幾百架,全球有1000多架在用,市場根基深得不行。俄羅斯的蘇-57和蘇-35也有自己地盤,歐洲的“臺風”戰(zhàn)機照樣有客戶。陣風雖然栽了,但法國在非洲和中東的影響力還在,不至于徹底崩盤。
短期看,殲-10C把陣風打疼了,買家有點“造反”的意思,中國也撈了不少訂單。可長期咋樣,得看中國能不能穩(wěn)住質(zhì)量和售后,再加上政治因素——有些國家不敢跟中國走太近,怕惹美國不高興。所以格局是動了,但還沒翻天,達索哭歸哭,估計還能撐一陣。
這事鬧得大,不光是飛機打架的事兒,還牽扯大國博弈。中國軍工崛起,威脅了西方的壟斷地位,美國、法國肯定不爽。印度這邊還憋著氣,想找回場子,印巴沖突估計還得接著鬧。軍貿(mào)市場從來不是單純的買賣,背后全是利益和算計。
再說性價比這點,發(fā)展中國家早就受夠了西方的高價貨。殲-10C這回給它們開了個口子,證明便宜貨也能干大事。以后軍購估計會更務實,誰性能好又不坑錢,誰就吃香。
殲-10C干翻陣風這事兒,確實挺解氣,尤其是對咱中國人來說。成飛硬是靠實力打了場翻身仗,讓達索和陣風買家傻了眼。全球軍貿(mào)市場這下熱鬧了,中國多分了杯羹,法國少吃點肉,買家也開始精打細算。不過格局變不變,還得看后面幾年,中國要是能再多拿幾場實戰(zhàn)證明,估計真能把老牌廠商擠得喘不過氣。達索哭不哭咱不管,但這戲,咱樂意接著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