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美國洛杉磯市啟動了一項名為“移動錢包試點計劃”的福利項目,旨在為1000名低收入居民提供每月150美元(約合人民幣1080元)的交通補貼。這筆資金可用于地鐵、公交、長途巴士、網約車、共享滑板車及自行車租賃等各類交通服務,甚至包括前往迪士尼樂園的旅行。盡管項目初期緩解了部分參與者的出行壓力,但研究顯示,補貼結束后經濟負擔再度成為社區難題。
“移動錢包”如何改變生活
該項目由民主黨主導的市政府推出,是全美規模最大的同類計劃。參與者獲得一張預付費借記卡,資金用途覆蓋日常通勤、醫療出行及休閑旅行。一名受訪者坦言,補貼讓他首次實現童年夢想——乘坐便捷的交通工具前往迪士尼樂園,“若僅靠公交,這段旅程或許永遠無法實現”。另一名參與者則用補貼帶父母參加了姐妹的生日聚會,而過去因交通不便,父母幾乎從不出席這類活動。
女性群體尤其受益于該計劃。研究顯示,夜間使用網約車替代公共交通,顯著提升了她們的安全感。近年來,洛杉磯公共交通系統因犯罪、吸毒等問題,夜間和周末出行環境備受詬病。此外,參與者普遍表示,補貼帶來更強的獨立性和時間靈活性。有人用資金為家人充值交通卡,幫助剛搬家的兄弟減輕通勤壓力;也有人借此準時就醫或處理緊急事務,避免因公共交通延誤影響工作。
項目結束后的現實困境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指出,盡管項目改善了參與者的生活質量,但其“臨時性”限制了長期效果。一名受訪者稱,交通開支仍是家庭預算中難以削減的部分,“減少花費意味著犧牲時間,現在最懷念的就是經濟支持”。另一名參與者提到,補貼期間自己從“不愿出門”變得積極社交,心理狀態明顯好轉。
爭議與后續計劃
項目在社交媒體引發兩極反應。部分網友批評此舉是“用納稅人的錢討好特定群體”,指責政府“揮霍無度”;也有人認為福利體現了社會公平。面對爭議,市政府宣布啟動第二階段計劃,規模擴大至2000人,參與者一年內可獲得最高1.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96萬元)的交通補貼,適用范圍進一步拓寬。
短暫緩解與長期挑戰
研究總結稱,試點計劃短期內減輕了參與者的經濟壓力,增強了社區聯結與生活品質,但可持續性仍是核心問題。如何在財政可行性與民生需求間尋找平衡,將成為類似政策未來的關鍵挑戰。對于許多低收入家庭而言,這段“出行自由”的時光,既是難忘的溫暖記憶,也折射出福利政策的復雜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