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系列活動——5G-A產業生態融合發展專題研討上,中國移動5G共建共享辦公室主任、計劃建設部副總經理邊燕南系統闡述了中國移動在5G-A領域的戰略布局、技術成果以及未來規劃。
“262”梯次導入成果顯著
5G-A有序推進
5G發展卓有成效。中國移動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發展領先的5G網絡,累計建成基站超過250萬站,覆蓋了全國96%的人口、90%以上的行政村,服務的5G用戶超過5.7億,行業應用案例超過4.8萬個。
5G-A技術持續創新突破。邊燕南介紹,面向更高速率、更低時延、更多連接和更強能力的未來需求,中國移動正堅定邁向5G-A,打造智能連接新底座。2024年,中國移動以“262”策略為引領,積極有序推進5G-A關鍵能力梯次導入,實現5G-A規模商用。
具體來看,面向2個規模部署,推動三載波聚合、RedCap率先商用落地,打響5G-A品牌,形成良好口碑效應。在三載波聚合方面,中國移動開通基站超5萬站,實現重點城市、重點場景規模部署;在RedCap方面,開通基站數超49萬,實現全國縣城以上連續覆蓋。
面向6個場景化部署與應用,加快推動端到端解決方案成熟,聚焦商業模式探索、推動商業閉環,為5G-A規模發展打下良好基礎。“通感一體方面,滿足各行業70余個低空項目的應用需求,開通5G通感基站超700站。與此同時,我們同步推進無線AI智能化改造、核心網智能控制面、工業基站、無源物聯等技術創新與現網試點工作,持續推動5G-A技術從示范應用向標準化、體系化發展邁進。”邊燕南表示。
面向2個技術跟蹤,在手機直連衛星方面,研究高軌新發星,推動北斗短報文商用。在新頻率方面,推動毫米波試驗及應用示范。邊燕南認為,未來五年將成為5G-A重要發展窗口期,應以打造泛在網絡為目標,持續跟進技術演進,不斷滿足行業發展需求。
2025年發力六大領域
打造新型網絡能力體系
邊燕南強調,2025年中國移動將圍繞“速率提升、覆蓋拓展、智能融合、連接增強、性能保障、演進發展”六大方向持續發力,通過六大領域協同推進,構建5G-A能力增強新體系,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助力萬物智聯新生態構建。
方向一:速率提升
為滿足高清視頻、裸眼3D、云游戲等沉浸式業務對大帶寬的極致體驗需求,中國移動進一步推動網絡速率提升,通過三載波聚合技術構建超大帶寬網絡,賦能高價值業務極致體驗。2025年,中國移動將持續擴大三載波聚合部署規模和覆蓋范圍,計劃累計開通基站超10萬站,同時實現49個重點城市核心城區連續覆蓋,夯實高價值業務規模化發展的網絡基礎。
與此同時,隨著AI Agent、具身智能、網絡直播等新興業務對上行帶寬與穩定性需求的不斷增長,5G網絡上行能力亟需突破。對此,邊燕南介紹,中國移動規劃通過多項技術路徑,系統提升上行速率和網絡效率,支撐移動AI等高上行需求業務的發展。
一是上行載波聚合,通過增加上行頻譜資源,實現上行速率提升。2025年中國移動將擴大上行2CC部署,同時推動上行3CC產業技術的成熟,適時展開試點。二是F/A SUL,發揮中國移動的獨特優勢,在TDD子幀下行時隙使用F/A頻率進行上行傳輸,可以使上行速率最大提升106%。對此,中國移動計劃2025年開展外場技術試點,完成產品選型并驗證組網性能。三是4.9GHz幀結構調整,通過調整4.9GHz上行子幀配比實現上行速率提升。2025年中國移動將針對低空等場景開展幀結構調整方案技術研究及試點。
方向二:覆蓋拓展
為滿足物流配送、應急救援、城市管理、空中交通和農林植保等多元低空業務對廣域、穩定、高效連接的網絡需求,中國移動計劃在2025年構建以“靈霄”網絡體系為核心的低空智聯網絡。邊燕南表示,該體系以“靈霄通信”、“靈霄感知”、“靈霄通感”三大能力為支柱,具備速率增強、探測精準、多頻多模融合等關鍵能力,全面支撐低空場景的通信與感知需求。在部署策略上,中國移動將適度超前建設“通”,按需部署滿足“感”,在深圳、合肥等6個中央空管委試點城市基礎上擴展至11個重點城市,面向重點航線、核心城區實現近萬平方公里覆蓋,打造高質量低空示范網,助力低空經濟發展。
方向三:智能融合
中國移動將深化網絡AI融合,開拓數智新境界。在無線AI方面,部署AI智算硬件、打造智算推理單元,完善“云邊端”協同架構,滿足業務感知、網絡優化、節能保障三大場景需求,并基于邊緣算力提供實時調整策略,不斷提升用戶感知,同步探索邊緣推理能力。2025年中國移動將完成近50萬基站智能化改造,實現核心城區、重載場景的規模部署。
在核心網智能控制面,聚焦智能保障、多維體驗和AI畫像三大方面,為全球通鉆卡、白金卡用戶,高鐵用戶,特色業務用戶等多元客戶提供業務質差分析、動態保障等多樣化服務。中國移動預計在2025年中完成31省能力部署,為超3000萬用戶提供差異化的網絡保障服務。
面向自智網絡邁向L4高階智能,邊燕南表示,中國移動將以“三零三自”為愿景,加快AI深度融入網絡生產運營核心流程。2025年,中國移動將通過應用機器視覺、大數據分析、知識問答、數據查詢、API調度等多種AI能力,加快網絡優化、故障投訴等網絡優化類高價值場景的試點,促進成熟場景的全網推廣。同時構建AI驅動的智能體體系,包括家寬裝維、政企支撐、代維支撐的運維助手類智能體,以及面向故障監控、網絡優化、網絡節能等場景的自主運維類智能體,推動網絡運維管理從依賴人工向自主智能化轉型,全面提升網絡運維的效率與精準性。
方向四:連接增強
中國移動基于多元行業應用需求,通過RedCap、無源物聯等技術持續拓展連接場景,構建新型連接生態。面向車聯網、智能穿戴等大規模接入場景對低功耗、低時延和高性價比連接能力的需求,中國移動憑借RedCap技術在降低網絡復雜度與終端成本的同時,保留關鍵能力,為廣域物聯提供低成本解決方案。
邊燕南講道,2025年,中國移動將持續完善縣城以上區域的室外覆蓋,加強高價值室內場景的深度覆蓋,針對性提升地下停車場等覆蓋,按需拓展鄉鎮農村覆蓋,推動RedCap在多行業場景中規模落地。
與此同時,針對智慧倉儲、啞資源管理等對低成本、大容量連接需求突出的場景,中國移動將加快推進無源物聯網絡部署,充分發揮免電池、免維護、低成本等優勢,適配多種數字化場景。2025年中國移動計劃在重點行業場景部署無源物聯網絡超10萬平方米,充分滿足數字化、自動化應用需求。
方向五:性能保障方面
面向XR多媒體增強的業務需求,中國移動業內首創沉浸實時網業融合創新技術體系,2025年將深耕現網存量業務,強化XR、AI類等新興業務網絡支撐,提升業務感知體驗。面向工業制造對高可靠、低時延網絡的苛刻要求,中國移動以確定性保障技術支撐工業生產全環節效能提升,通過更優性能賦能核心控制單元,驅動產業升級與效率提升。2025年,中國移動將深度結合行業應用需求,按需投放資源,助力行業專網實現高品質覆蓋。
方向六:演進發展
中國移動全面布局R18等技術研究,加速5G-A邁向更強泛在智能的新階段。邊燕南講到,面向eRedCap,中國移動2025年將加速推動產業成熟,滿足各行業對終端更低成本、更低功耗需求;面向5G NR廣播增強,將聯合中國廣電推進示范網絡建設和試點應用,助力通信廣播類業務融合發展;面向跨層協同,將持續強化網業融合能力儲備,支撐新型終端和新興業務快速發展。
“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在積極拓展5G-A的邊界能力,面向更復雜場景和更極致需求,持續推進毫米波與手機直連衛星等前沿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邊燕南表示。針對毫米波發展,中國移動2025年將積極開展技術研究與驗證,為后續規模化部署進行技術儲備。同時,面向海洋覆蓋、應急通信、邊遠區域等特殊場景的通信需求,中國移動將加快推進手機直連衛星等能力建設。在北斗短報文規模商用的基礎上,中國移動2025年將進一步探索高中低軌衛星的協同發展,構建基于手機直連、多軌協同及星地協同的空天地一體技術體系,進一步拓展網絡服務邊界。
“秉5G-A椽筆之勢,潤千百業賦能之功。”邊燕南總結道。面向未來,中國移動將堅持技術引領、創新驅動,持續鍛造5G-A關鍵能力,推進網絡更廣泛、更深入、更智能的演進升級,攜手產業伙伴共同打造高速、智能、泛在、確定的5G-A網絡底座。
5·17系列活動 | 聞庫:打磨5G-A的“多功能軍刀”,開拓數智化轉型新路
5·17系列活動 | 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趙晨陽:以創新構建新型出版傳媒平臺
5·17紀念活動 | 圓桌對話:如何提升女性在數字時代的影響力和參與度?
作者:包建羽
責編/版式:王禹蓉
審校:王 濤 梅雅鑫
監制:劉啟誠
【通信世界新媒體矩陣】
央視頻 | 微軟MSN | 視頻號 | 微博 | 今日頭條 | 百家號 | 網易號 | 搜狐 | 騰訊新聞
新浪看點 | 雪球號 | 抖音 | 快手 | 愛奇藝 | 知乎 | 嗶哩嗶哩 | 咪咕視頻 | CSDN | 36氪
【新媒體團隊】
監制|劉啟誠
審校|王濤 梅雅鑫
編輯|王禹蓉
視頻制作|蓋貝貝 黃楊洋 盧瑞旭 蔣雅麗
運營|林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