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去小區(qū)早點攤買豆?jié){,碰到張奶奶端著青瓷碗喂小孫子喝稀粥。
“這稀粥熬得黏糊糊的,最養(yǎng)人了,比干巴巴的米飯強多啦!”她邊說邊吹涼碗邊,小孫子吧嗒著嘴直點頭。
我站旁邊聽著,倒想起個事兒——咱們平時總覺得“稀粥養(yǎng)人”,可這稀粥真比米飯更有營養(yǎng)嗎?
查了資料后發(fā)現(xiàn)其實還真不是。
就拿最常見的白粥和白米飯說吧,您看這分量差不多的一碗,里頭的“干貨”可差遠了。熬稀粥講究“水多米少”,100克稀粥里,可能也就10-20克米,剩下的全是水
可100克米飯呢?得用50-60克米來煮。打個比方,稀粥像“米加水稀釋的湯”,米飯才是“濃縮的米本米:D”。
所以你想,同樣一碗粥和米,是70%的水和30%的米煮成的粥營養(yǎng)多,還是100%全米的米飯營養(yǎng)多?
到這里可能大家想說,稀粥好消化呀,米飯顆粒嚼碎不適合年紀(jì)大的老人家
確實
稀粥是米在鍋里熬得透,淀粉都軟乎成糊糊了,腸胃不用費勁就能“拆”開吸收。就像咱們吃煮得爛的面條比硬面條好消化一個道理。
可這“好消化”也有個問題:米放得少,營養(yǎng)自然跟著少。
要是孩子總拿稀粥當(dāng)主食,看著喝了不少,實際沒吃進去多少米,時間長了能量不夠,說不定連個子都長得慢 而且也會餓的更快
不過您也別覺得稀粥就“沒用”。
上周我鄰居做完腸胃手術(shù),大夫特意交代“先喝三天稀粥過渡”
這時候腸胃弱得像剛發(fā)芽的小苗,稀粥軟乎好消化,正合適。
普通人早上喝碗稀粥也舒坦,要是有什么繁重的工作 配個雞蛋、夾點根咸菜,站點油條再啃個包子,一天的能量源就夠了。
要說平時當(dāng)主食,還得是米飯更實在。
您看咱老一輩人下地干活,誰不捧著大海碗吃米飯?扛餓、經(jīng)消耗。要是能再加點粗糧,比如蒸飯時摻把小米、燕麥,那營養(yǎng)就更全乎了。
說到底,吃飯講究“對癥”。
腸胃鬧脾氣時,稀粥是貼心小棉襖;平時過日子,米飯是扎實頂梁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