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癥學名叫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顧名思義,陣發性就是反復發作,位置性就是體位改變的時候才會發作,是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時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和眼震,一般表現為左右翻身,起床,躺下或者低頭仰頭等動作時發生,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是半夜起夜或者早晨起床的時候發病。
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于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內耳內被稱作為內淋巴的液體里游動,當人體頭位變化時,沉伏的耳石就會隨著液體的流動而運動,從而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導致機體發生強烈性眩暈,時間一般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可周期性加重或緩解。病程時間長短不一但一般無聽力障礙和耳鳴。無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緩解期可無任何不適。
耳石癥會給人帶來哪些危害?
很多人都認為,耳石癥帶來的眩暈感僅僅持續數秒,有時候拍幾下就好了,不會有什么大問題的。這就大錯特錯了,耳石癥其實可以給人體帶來很大的危害。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耳石癥會給病人帶來哪些危害。
1、耳石癥患者發作期會出現旋轉、嘔吐,同時還會造成迷路、前庭、耳蝸器官損害,造成耳蝸毛細胞死亡和前庭功能喪失,進而引起耳鳴、耳聾、共濟失調等危害性。如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引起思維下降、頭痛癡呆。
2、中老年患者,多次發作可影響腦血管調節機能及大腦微循環,加重腦供血不足,誘發腦梗塞等癥。
3、影響腦血管調節機能及大腦微循環:中老年患者,多次發作可影響腦血管調節機能及大腦微循環,加重腦供血不足,誘發腦梗塞等癥。
耳石癥有哪些治療方法?
一、藥物治療
(1)中藥治療:中醫會根據您的癥狀表現來采用不同的處方來進行治療,中藥治療以湯劑為主,常用的中藥有半夏、天麻、白術、五苓散、澤瀉湯等。
(2)西藥治療:采用抗眩暈或者抗膽堿類的西藥進行治療,這些藥物主要是用來抑制前庭的反應,減輕您的眩暈感和惡心嘔吐癥。常用來治療耳石癥的西藥有氟桂利嗪、鹽酸異丙嗪、 甲磺酸培他司汀片等。這些藥物不需要長期服用,當癥狀消失了就可以停止用藥。
二、前庭習服
前庭習服就是為了誘導中樞神經的代償,增強中樞神經對眩暈的耐受性,這樣就可以讓您的眩暈感自動消失。前庭功能異常的患者可以通過一種訓練來恢復,訓練的是從十分簡單的轉一轉眼珠開始,指導十分復雜的傳球運動。您可以在專家人員的指導之下進行訓練,也可以在家屬的陪同下進行訓練。
三、管石解脫
這種治療方法應該由醫生操作,因此,醫生應該對這種方法進行熟練的掌握,這樣才可以幫助患者來治療耳石癥。
四、體位治療
這種治療方法患者可以自行進行。在自行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應該閉上眼睛坐立,向著可以引起眩暈感的一側側臥,并保持這一體位,直到眩暈的感覺完全消失為止。在眩暈完全消失三十秒之后,患者再改為向對側臥,一直這樣循環往復,直到突然轉向感到眩暈一側時,完全感受不到眩暈為止。對于這種治療,患者可以一天做兩三次,通常情況下,一到兩天就可以讓眩暈的癥狀明顯緩解,一到兩周就可以讓眩暈的癥狀完全消失。
五、耳石復位
耳石復位在國內外的大型醫院之中,是治療耳石癥的最佳方法,也是主要治療耳石癥的手段。耳石復位有手法復位,也有大型儀器設備復位 。
耳石癥患者應該注意些什么?
(1)平時盡量少吃辛辣刺激和過于油膩的食物。
(2)洗澡的時候應該避免水進入耳朵里。
(3)平時睡覺應該盡量睡硬板床,用蕎麥皮枕頭。
(4)在耳石癥復位之后,患者應該先休息半個小時,然后再離開醫院。
(5)剛做完耳石癥復位的患者不要開車,同時,三天之內應該盡量避免向患側臥位的姿勢。
溫馨提示:耳石癥是一種就診于耳鼻喉科常見的眩暈疾病,當出現短暫的眩暈,且與體位相關,應及時就診,立即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療,否則不僅會對日常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還會嚴重威脅到我們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
更多用藥知識點擊關注
點贊·在看·基層醫療資訊搶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