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5和平精英職業聯賽(以下簡稱PEL)春季賽總決賽在濟南落下帷幕,廣州TT戰隊捧起冠軍獎杯,選手派大興榮膺FMVP。
作為一個已走過五年的頭部移動電競項目,PEL正持續推動多元化的商業化嘗試。
筆者在總決賽期間采訪了和平精英電競產品負責人沈曉斌,試圖從中提取PEL的商業邏輯,并觀察這些策略的路徑與潛力。
沈曉斌總結了PEL當前的三項核心商業策略:IP變現、賦能選手及俱樂部、擴大生態。這三條路徑,也是目前國內主流電競聯賽普遍探索的方向。
在IP資產變現方面,PEL的核心邏輯是:將戰隊與選手的影響力轉化為游戲內容,通過推出FMVP皮膚、戰隊隊服、徽章等形式,為玩家提供個性化裝扮選擇,同時也為聯盟帶來收入。
聯盟想要通過這一模式,搭建“游戲—賽事—用戶”之間的商業閉環;相較于單純依賴廣告或贊助,更具備產品的自循環能力。
比如FMVP皮膚的銷量高度依賴選手的粉絲基礎。粉絲的情緒價值難以批量制造,選手熱度的波動也會影響道具的銷售,“造星”成為整個PEL聯盟順理成章要做的下一步。
并且 PEL想要的不是流量選手,而是精神領袖。
“造星的基礎肯定是成績,但成績不是全部?!鄙驎员蟊硎荆涸煨遣皇前b一下那么簡單,它需要完整的選拔體系、內容策略、人設標簽構建,乃至與游戲內容深度融合,才能為商業化夯實基礎。針對這一點,沈曉斌特別指出,團隊在推動這些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將俱樂部納入整體體系,形成合力,“大家一起在關鍵節點‘辦大事’”。
“做大蛋糕”是PEL今年商業化的關鍵詞。在聯賽的發展初期,俱樂部的狀態或許只是參與者,更多是在配合和適應,但是隨著他們對生態理解的逐步深化,當前大部分俱樂部完成了從參與者到合伙人的身份轉變。
因為這種認知上的轉變,PEL聯盟目前正推動打造一個共建共贏的商業框架——不再由聯盟單方面主導,而是鼓勵俱樂部、內容創作者、選手等多方共同參與內容建設和收益分成。
但這也對整體用戶規模的增長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觀眾基礎未能擴大、核心用戶活躍度不足,單靠“分蛋糕”難以提升整體收益。
因此,在職業聯賽以外,團隊近年特別重視“大眾賽事體系”的建設,試圖通過更廣泛的用戶觸達,打通從泛用戶到深度觀眾的轉化路徑。
自2023年起,和平精英在全國各地密集展開“和平精英村鎮賽”——從安徽省的村鎮賽融合徽劇、魚燈和非遺草龍,到云南白象沙灘村鎮賽聯動潑水節,再到湖北潛江村鎮賽的“小龍蝦+電競”體驗,賽事與地方節慶、文旅活動相結合,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電競線下體驗。
在視覺呈現與文化內涵方面,最近幾場村鎮賽總決賽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得益于本身具備濃厚地域文化氛圍的場景,單從活動海報宣傳的階段就能直觀傳遞地方特色元素,現場氣氛也更不用說,非常熱鬧有趣。
沈曉斌與團隊的戰略設想是:通過大眾賽事覆蓋更多人,為職業生態拓展觀眾基礎與選手儲備。
“從業務角度來看,大眾賽能夠為職業體系輸送更多的觀眾和潛在選手。無論用戶是參與比賽還是關注比賽,都是賽事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是一種循環與互補的關系,彼此促進、共同構成完整的賽事生態?!?/p>
沈曉斌與團隊還在大眾賽事中重點發展了“賽事主理人”機制,由地方創作者和社群KOL主導小型比賽,用更貼近本地玩家的語言和方式建立用戶鏈接。這種“去中心化”思路,有望沉淀更穩定的社區氛圍,為主賽事輸送忠實用戶。
歸根結底,大眾賽事所拓展的用戶基礎與內容聲量,最終都要反哺到PEL體系中,支撐職業聯賽的長線發展。大眾賽經過廣泛試點并逐步成熟之后,如何進一步強化這類賽事的長效機制與反哺能力,將成為下階段的重點。
顯然,基于數據和用研所證實的大眾賽業務成績,未來大眾賽生態或許將會對整個和平精英電競賽事生態提供更大的價值,這種回報顯然值得投入更多的耐心。
沈曉斌在采訪中強調:“商業化是賽事的衍生,而非主體。”一個成熟的電競生態,最終依賴于對觀眾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內容能力的持續構建。
在第六年,和平精英電競正在探索一條屬于自己的商業化路徑,步伐雖不輕松,但方向愈發清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