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昆明滇池綠道運糧河濕地七孔橋游人絡繹不絕。記者楊崢攝
彩云之南,人間勝景。
在南北間距約900公里的土地上,云南跨越中國地勢的三大梯層,海拔高差6663.6米;氣候囊括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等7種類型;包含了地球上除海洋、極地和沙漠以外所有的生態系統類型。
從雄偉高山到熱帶雨林,從高原湖泊到奔涌江河,從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到奔放的紅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云南撐起“高顏值”。
2024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上,云南省發布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線、滇西北橫斷山線、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線、玉溪澄江古生物化石線、紅河干熱河谷線、大理蒼山洱海線、保山騰沖地熱火山線7條生態旅游精品線路,以生物生態資源為依托,大力發展生態綠色旅游。一年來,云南生態旅游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深深吸引著八方游客。
稻田青綠、蓮池成碧、白鷗翔集,古建靜謐、節慶多彩、書香馥郁。以茶馬古道和西南絲綢之路重鎮聞名的騰沖和順古鎮,在保護、傳承、開發一體化發展中,實現了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融合。在這里,綠水青山的“高顏值”已經轉變為金山銀山的“高價值”,村民在家門口吃上“生態旅游飯”,保護生態的內生動力更足了。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脫貧”,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依托豐富的生態文旅資源,探索形成了退耕還林、林下種植、農林雙贏的“其達村草果致富模式”,自然風光如畫、民族風情多彩的“秋那桶生態旅游模式”,稻香魚肥、農旅融合的“甲生村循環經濟模式”,三產融合、企業牽頭、農戶種植的“閃當村農企合作模式”,走出一條山美水美人致富的新路子。
在元陽縣,依托哈尼梯田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農文旅融合發展持續推進;山共林,林生茶,茶繞村,景邁山“一片茶葉”創造多元價值……
放眼全省,把發展生態旅游作為踐行“兩山”理念的重要途徑,云南正以實際行動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綠色打底,生態增值,描繪美麗云南生態旅游畫卷。
云報全媒體記者胡曉蓉
(云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