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春天|This spring,falling in love
經歷春天,留下的是對綻放的熱愛
策展人:郭佳鑫(三金)
主辦單位:WEART
承辦單位:曬·文化力創想中心
展覽時間:2025.04.30-05.30
展覽地址:OCTsee文化力創想中心B1層
上海靜安區山西北路108弄11號
閃閃
新表現主義藝術家
裝置藝術?實驗性藝術創作者
參展經歷
2024
《觸碰》群展-上海fotileStyle藝術空間
《租賃人生》社交關系行為藝術項目主要發起人
《三十二》社會生存行為藝術項目發起人
《閃閃個展-三十二年的人生加減法》
《三十二天的烏托邦聯合展》
《超級拼圖藝術節》3723美術館
《玫瑰之路?中法女藝術家聯展》
《她視覺女性藝術家聯展》
《窄門》
50*70cm
布面丙烯
《夢域》
40*60cm
布面丙烯
《思維的野境》
50*70cm
布面丙烯
《草木與流螢》
90*120cm
布面丙烯
《最后一別》
90*120cm
布面丙烯
行為藝術《我是誰》
行為藝術《三十二》
32歲的閃閃,以自己為實驗品,去做生活方式的探索,自己與世界關系的探索。
這場[三十二]的行為藝術是她最近的一個課題,想要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去探求一個問題 : 外在標簽和物質的不斷減少是否能帶來內在的充盈和存在度的提升?
當然,她也知道以自身為實驗品去獲得認知,也許無法得到最“真”結果,但這個過程會給她足夠多的“信息”,在這個運轉過程中讀取、分析、運算、刪減這些信息,然后得出一個可以引導她下一步行動的方向,然后再是下一個實驗課題……
如此下去她大腦硬盤里的數據會不斷迭代,容量會不斷擴大,直到無限接近那個“真”。
像是一個細胞,嘗試通過對自身的理解去了解整個身體,乃至整個宇宙。
也許到最后也只能證明從個人視角看不到整體,試圖拿生活尺度去度量一切只是一個細胞嘗試了解的宇宙的妄想。
但誰又能說人類不需要這種探索和妄想呢?
她將自己所必需的32件物品,500多件可以完全敞開和分享的物品,邀請了70多位朋友和陌生人來到她的空間,拿走她曾經珍視的一部分。
WEART:藝術對您而言是精神避難所還是社會介入工具?
閃閃:【避難所】這個詞很有意思,它的潛臺詞是我們生活中充滿了難以逃遁的【難】。我認為藝術是對生活的提純,是當我們全盤接納它,觀察它之后再通過認知、邏輯、直覺和想象力進行提純的過程,并非對部分所謂【不好】的逃避和視而不見,而是接納現象再以表象觸達更深層次的脈絡再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的過程。所以我覺得它是會和社會形成相互形塑的關系。
WEART:?如何平衡創作與休息?
閃閃:創作對我而言就是休息。首先創作過程中是對真我,對流過自己的每一個閃念的捕捉和接納,這個過程會讓人達到心念與認知的統一,也就是我們稱之為【心流】的狀態,對我而言這個過程是舒服的,也是生活必須的。
WEART:???您的繪畫從早期到現在經歷了一系列變化,請問在形式轉型的背后,也是代表著您藝術觀念的轉變嗎?
閃閃:是的,第一階段的繪畫更多是潛意識的顯現,她是個人化的,自我的?,F階段更像是將自我嵌入到客觀世界再去抽離出一個客觀視角進行觀察和提煉,客觀性會更強一些。
WEART:???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給你啟發最大的是?
閃閃:我師父吧,他叫你丁銳,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后來去研究哲學。和他相處的過程貫穿著他對我的兩點引導和要求:1-做一個絕對的自由主義者 2-求真而這兩點是藝術創作的根本前提。
WEART:您如何看待“平淡生活”與“激烈創作”的關系?
閃閃:Go with the flow,任何狀態出現,捕捉它轉化它就好,不用刻意追求。因為走到創作這條路上,我們本身具備的敏感性就會讓我們的生活起伏更大,不必要可以制造,接納它,將任何狀態都作為創作的素材即可。
個人官方賬號
撰稿 | 高璽婷
看見春天展覽相關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