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95年前中國社聯在上海成立的足跡,來一次探尋人民城市發展脈絡的Citywalk,在地鐵站展覽里回望百年前的黨史風云……
“讓哲學社會科學賦能城市發展”,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第24屆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以下簡稱“科普周”)今天在上海保利大劇院小劇場拉開帷幕。
開幕式上,市社聯與7家區委宣傳部共同發布“理潤申城”系列活動。接下來,由市委宣傳部主辦、市社聯發起并聯合各區委宣傳部共同承辦的一站式基層理論普及宣傳項目“理潤申城”,將通過“理論靜距離”“理論匯客廳”“理響長寧”“理潤虹口”“理論Young帆”“明理閔行”“望道嘉理堂”“社科嘉友站”等區域理論普及項目,圍繞“科創高地建設”“全過程人民民主”“社區治理創新”“紅色文化傳承”等主題,深入園區商圈、社區鄉村、機關學校,特別是“兩新”組織和“三新”人群,舉辦活動,形成專家、市民、實踐者共論、共建、共治的“理論磁場”。
科普周已連續舉辦23屆,面向社會累計組織4000余場社科普及活動,不僅成為了上海一年一度的文化節慶,更是一個全市性社科普及聯動協作的大平臺。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權衡指出,經過20多年的持續努力,科普周帶領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走出教室和書齋,把上海城市的廣闊空間變成了理論宣傳和知識普及的大課堂,展現了哲學社會科學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重要作用和使命擔當。
今年是“中國社聯”成立95周年。市社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為松表示,1930年5月20日,黨領導下的第一個全國性哲學社會科學團體——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在上海成立,有力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為社會進步與變革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科普周期間,市社聯推出系列特別策劃活動,例如聯合12家單位推出“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成立95周年”“人民城市·共治共善共享”等6條沉浸式行走線路,由社科專家帶領市民追尋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紅色足跡”,走進人民城市新樣本,以沉浸式理論宣講解碼基層善治之道。
本屆科普周共推出近200項活動,涵蓋場館開放日、主題展覽、科普展演、科普沙龍、義務咨詢、定向行走等6大類內容,可通過“上海社聯”微信公眾號預約參加。
原標題:《資訊 | 走向上海廣闊城市空間的哲學社會科學》
欄目主編:楊逸淇 文字編輯:任思蘊 劉迪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文匯報 劉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