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 總第877期
值日編輯:賈麗豪 江文軒
審核:石雅風 關云逸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大孟加拉國"地圖圖源:維基百科
印度《金融快報》5月18日報道,孟加拉國非政府組織“達卡大學師生中心”(TSC)發布包含印度部分領土在內的“大孟加拉國”地區,引發外交風波。據悉,TSC是一家由土耳其支持建立的非政府組織,該組織在達卡各大學校園內張貼、展示爭議性的“大孟加拉國”(Saltanat-E-Bangla)地圖。其中,印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奧里薩邦、東北各邦,以及緬甸若開邦部分地區均被劃入“大孟加拉國”版圖內。印方對此表示強烈擔憂。分析指出,印擔憂主要有二:一方面,印孟關系自尤努斯臨時政府上臺后一路走低,雙方圍繞孟國內印度教徒保護問題產生嚴重分歧;另一方面,尤努斯臨時政府任內,土孟兩國軍事合作在巴基斯坦的推動下持續擴大,土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AKP)支持的非政府組織在孟活動也日益活躍,這有力助長穆兄會等伊斯蘭主義思想在孟社會影響力。
NEWS
圖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巴《黎明報》 5月20日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5月20日在京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舉行會談。會談聚焦中巴貿易、印巴關系等議題。達爾介紹巴印達成停火諒解以來最新情況和巴方考慮,感謝中方主持公道,為停火促和作出不懈努力和重大貢獻,表示巴方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愿同印方保持對話、緩和局勢。他還表示,巴方欽佩中國新發展成就特別是創新科技進步,期待加強巴中全方位合作,希望在克服當前困難、推進國家發展安全穩定進程中繼續得到中方有力支持,將全力保障中方在巴人員、項目和機構安全。5月21日,王毅主持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三方外長非正式會晤,達爾、阿富汗代理外長穆塔基出席。據悉,阿巴明確表示愿提升外交關系水平,原則同意盡快互派大使。中巴阿同意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推動中巴經濟走廊向阿延伸,加強地區互聯互通網絡建設。值得注意的是,會議強調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開展執法安全合作,攜手打擊各自關切的恐怖勢力,警惕防范外部勢力干涉地區國家內政。另據悉,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5月20日應約會見巴空軍參謀長巴伯爾。巴媒報道稱,姜大使肯定了巴空軍采用本土解決方案和先進系統維護國家利益、遏制潛在威脅。他重申中國對巴空軍的支持,并保證向巴空軍提供全力技術援助,以增強其防空能力。姜大使還強調巴空軍對本土工藝的投資已開始取得可喜的成果,持續關注本土技術發展將進一步提升巴國防實力。
NEWS
巴陸軍元帥阿西姆 · 穆尼爾。圖源網絡
《黎明報》5月20日報道,巴內閣5月20日批準現任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Asim Munir)晉升為陸軍元帥(Field Marshal),旨在表彰其在“堅固鉛墻”行動(Operation Bunyanum Marsoos)中展現的領導才能和軍事成就。穆尼爾系巴歷史上第二位陸軍元帥。元帥軍銜系英式軍隊中的最高軍銜,此前僅有巴前總統穆罕默德·艾尤布·汗(Mohammad Ayub Khan)1958年就任總統后應“社會大眾請求”,自薦后晉升陸軍元帥。1986年4月,穆尼爾任巴邊防軍團軍官,后曾赴日本富士學校、奎塔指揮參謀學院、馬來西亞武裝部隊國防學院(Malaysian Armed Forces Defence College)等院校進修。2018年9月,穆尼爾晉升為中將。2022年11月,穆尼爾晉升為上將,出任巴陸軍參謀長。此外,2017年穆尼爾曾任巴軍事情報局(Military Intelligence)局長,并在2018年短暫出任三軍情報局(ISI)局長。巴總理辦公室聲明表示,巴總理夏巴茲·謝里夫已向巴總統阿西夫通報該決定稱,穆尼爾成功擊退印軍入侵,展現杰出軍事實力,應獲此榮譽。此外,巴政府還將向巴陸軍官兵、退伍軍人、烈士和為“堅固鉛墻”行動付出努力的各界人士均頒發高級政府獎章,以示表彰。
NEWS
印緬邊境示意圖。圖源:“夢回糊涂”
《外交學人》5月20日報道,印阿薩姆步槍隊(Assam Rifles)5月14日疑似在曼尼普爾邦印緬邊境地區擊斃10名緬甸民地武成員,引發緬民地武強烈不滿。5月14日,印陸軍東部司令部聲明稱,阿薩姆步槍隊行動過程中遭遇襲擊,隨后迅速予以還擊,擊斃10人。然而,阿薩姆步槍隊與印陸軍對死者具體身份避而不談,引發媒體猜測。5月16日,印新聞信息局(PIB)聲明補充稱,被擊斃的人員已知參與跨境叛亂活動,具體身份仍在確認中。對此,部分印媒猜測死者為緬民地武“庫基國民軍(緬)”(KNA-B)成員,該武裝在印曼邦設有分支,系印東北部最大的地面武裝組織之一。然而,KNA高級官員已否認這類猜測。此外,經多個緬民地武成員證實,死者系緬民地武“公共保衛隊”(Public Protection Team)成員,并指控阿薩姆步槍隊5月12日越過邊境線進入緬甸境內,將PPT成員誘至印方一側拘禁,隨后以酷刑處決。目前,已有照片、視頻流出,其中死者衣物破損、身體裸露、血跡斑斑,有遭受酷刑跡象,但尚未得到官方證實。外界針對印軍此次行動有三種猜測:一是印軍與PPT合作破裂,疊加阿薩姆步槍隊為緩解高層施壓,因此殺害PPT成員以充當政績。二是曼邦軍官與緬民地武存在個人矛盾,意圖借機發泄怒火。三是誤殺。目前,已有多位人民防衛軍(PDF)成員及克耶邦、欽邦、若開邦等地知識分子對印表達失望與憤怒,印陸軍第3軍(編者注:印緬邊境全段歸印陸軍東部軍區第3軍作軍事指揮的阿薩姆步槍隊守備)已下令調查。
NEWS
圖源:《南華早報》
《南華早報》5月20日報道,美銀證券(Bank of America Securities)調查顯示,相比中、日股市,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看好印度股市發展前景。5月2日,在中美貿易戰暫時“休戰”之際,美銀證券采訪109名基金經理,這些基金經理管理的總資產規模約為2340億美元。調研結果顯示,約有42%的基金經理為印度股市打出了“超配”評級,這一比例高于日本的39%和中國的6%。分析指出,盡管存在印美貿易談判未定、印巴沖突延宕等不利因素,但中美貿易戰和全球供應鏈重構潛在受益方這一有利身份,仍吸引外資加碼印度市場。
NEWS
美國國務院南亞與中亞事務局副助理國務卿妮可·安·楚利克(Nicole Ann Chulick)及東亞與太平洋事務局副助理國務卿安德魯·R·赫魯普(Andrew R Herrup)。圖源:美國國務院
《外交學人》(The Diplomat)5月20日報道,特朗普政府兩名副助理國務卿及美國駐緬甸內比都臨時代辦4月中旬曾訪孟,孟政治局勢、緬甸問題成為美方關切的核心議題。孟政治局勢方面,一方面,美方將與臨時政府高層代表談論孟改革相關問題,美表示有意為孟民主轉型提供外部援助;另一方面,美方將與各主要反對黨、民間社會代表進行對話并交換意見。緬甸問題方面,盡管雙方討論內容尚無明確消息,但有跡象表明美有意自孟開辟通往若開邦的“人道主義走廊”,以此使孟成為“美緬安全格局”中的關鍵角色。分析指出,美鼓動孟介入緬內政仍面臨外部反對聲音:一是認為美提出的所謂“人道主義走廊”計劃未經緬軍政府同意,缺乏“國際法合法性”;二是認為美稱“人道主義走廊”計劃僅包含“非致命性”物資,但這僅是為美向若開軍提供支持,為其打造后勤物資供應網絡提供掩護,孟卷入此類事務對其不利;三是提出中印等國均在緬保有經濟利益,且兩國目前仍與緬軍政府保持溝通,這可能使孟在“人道主義走廊”問題上陷入外交孤立,難以真正解決人道主義危機。
NEWS
圖源:《印度快報》
《印度快報》5月21日發表題為《國大黨“自擺烏龍”、對抗聯邦:支離破碎的印度政局說明了什么》的評論文章認為,國大黨在帕哈爾加姆事件及組建國際宣講團中的糟糕表現說明,在當前支離破碎的印度政治體系中,執政黨與反對黨為國家利益擱置爭議、通力協作的場景已是明日黃花。國大黨作為此次事件的主要責任方,理應作出深刻反省。本文作者尼拉·喬杜里(Brahma Chellaney)系《印度快報》特約編輯,曾追蹤報道11屆印度人民院選舉,著有《總理如何決策》一書。
在帕哈爾加姆事件發生后,莫迪政府決定向全球32個國家和組織派出宣講團,以此動員全球輿論、為印爭取國際支持。而暫時在野的國大黨,鑒于宣講團名單中包含多位國大黨前政府官員,本可以坐享“從天而降”的政治聲望,向外界彰顯自身作為印度老牌政黨的歷史積淀與合作價值。然而,該黨拒絕批準提名人選、僅允許前聯邦部長阿南德·夏爾馬(Anand Sharma)加入宣講團的決定,則將該黨內部的“忠誠性危機”暴露在外界眼前。
這場危機的核心是沙希·塔魯爾(Shashi Tharoor)——喀拉拉邦首府特里凡得瑯市國大黨議員。不久前,有報道稱塔魯爾對黨內領導層不滿,且其旗幟鮮明地聲援莫迪政府在“朱砂行動”中的各項決策。塔魯爾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的跨黨派立場得到了印人黨的認可,或許這是莫迪政府將其列入宣講團候選人名單的主要原因。按計劃,塔魯爾將負責美國、巴拿馬、圭亞那、巴西、哥倫比亞等國的宣講活動。然而,盡管國大黨對塔魯爾的“忠誠性”抱有疑慮,但鑒于2026年喀邦將面臨邦選,且塔魯爾在知識分子、專業人士、年輕人中有較高聲望,該黨對塔魯爾的處理方式仍難以預測。
不排除印人黨有意借代表團提名一事激起國大黨內部分裂的可能,但問題在于,國大黨本可以采取于己更加有利的處理方式。事實上,帕哈爾加姆事件問題不僅激起了國大黨的黨內矛盾,也引發了國大黨對反對黨聯盟INDIA、對聯邦政府的猛烈批判,身為人民院反對黨領袖的拉胡爾·甘地甚至親口指責外長蘇杰生“叛國通敵”。然而,國大黨的種種過度反應,只會不斷削弱該黨本就江河日下的政治影響力。
組建多黨代表團這一簡單流程所引發的復雜政治博弈表明,日趨惡化,相互敵視、不信任的“執政黨-反對黨關系”使早先各政黨為共同的國家利益擱置分歧、通力協作的場景已不再可能。若國大黨仍不知悔改“自擺烏龍”,不僅該黨將進一步走向衰落,印政治生態也可能因而進一步惡化。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朱依林
本期審核:江怡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政報·102期 | 為保2024大選,印人黨打算收割這個群體的選票了.....
▲經報·96期 | 印落后中國16.5年,但正在快速縮小差距!
▲ 軍報·34期 | 印國防工業大崛起?美國居然是印軍火最大購買國…
▲ 深度 | 50年前在國家危亡之際,錫金竟是這樣反應...
▲研究 | 林民旺 吳孟克:大變局下的南亞地緣政治博弈與發展將如何演變?
更多內容請見↓
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