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全球五代機市場已經板上釘釘,美國有F-22和F-35,中國有殲-20和殲-35,剩下的就輪不到別人插手了。真要說起來,這牌桌上,還有一個人不肯下場,一直站著——那就是印度。
而俄羅斯呢,已經把椅子搬到印度身后了,還貼心地拿來了牌,鋪好了桌布,意思也說得很明白:“老伙計,咱倆搭一把,蘇-57你要就拿去,不夠先進我給你雙座的,生產線也放你家,合作研發也行——你就差點頭。”
結果呢?莫迪“已讀不回”。
不是嫌報價高,也不是不想要,而是——他真不敢動。
殲-10CE三殺陣風之后,印度空軍內心崩了,俄羅斯這才看準了窗口
俄羅斯不是突然想到賣蘇-57的,是真看準了這回印度空軍臉上掛不住了。
2024年底的那場印巴空戰還記得吧?巴基斯坦出動殲-10CE,對陣的是印度引以為傲、剛服役不久的法國“陣風”戰機。結果是——3架陣風被擊落,加上蘇-30MKI、米格29和幻影2000各掛了一次彩,印度空軍在實戰里,被打得連帶機輪回。
至今印度國防部沒正式承認,但證據都被民間扒了出來。圖像、雷達軌跡、地面殘骸……一應俱全。
問題的關鍵不是陣風輸了,而是印度人突然發現:“我這3億美元一架買來的高端西方戰斗機,在實戰中連4000萬美元的中國戰機都抗不住?!?/p>
這時候,俄羅斯動了心思:“你不是剛被陣風坑了?來,老朋友,我這還有‘重型五代機’蘇-57E,不但性能更強,還可以給你生產線、技術配套,連你自己的AMCA五代機項目,我都可以幫你帶帶?!?/p>
聽起來,確實誘人。
俄羅斯不僅賣飛機,還主動提了“三個方案”,就是怕你不來談
俄羅斯這波推銷,真是史無前例的“低姿態”:
- 直接出口成品蘇-57E。
- 允許印度在本土聯合生產,套用已有的蘇-30MKI工廠線。
- 協助印度完成本土五代機AMCA的研發。
這是把“誠意”擺到了最明面上。你要現成,我給;你要聯合開發,我陪;你要技術轉移,我盡可能讓步。
甚至俄羅斯還答應配套R-37M遠程空空導彈,這玩意兒可不是一般貨色,俄軍在烏克蘭戰場用它打過遠程轟炸機,能在300公里外鎖定目標,是真正的“超視距殺器”。
連雙座版本都想好了,專為印度“習慣兩個飛行員”的空軍體系量身打造,連型號都提前命名:蘇-57MKI。聽這名字,是不是有點“家族親戚”的意味?
那印度為啥不回?因為怕的不只是價格,更怕得罪美國
看起來是個技術交易,實際上是外交踩線。
你要知道,印度現在最大的戰略棋局是“在中美之間搞平衡”,同時保持和俄羅斯的歷史軍事合作關系。這三條,表面都能同時維護,但一旦有一條挑明了站隊,剩下兩條就得全盤調整。
現在美國已經在盯著印度。別忘了,2018年印度買俄制S-400防空系統的時候,美國就差點對印度祭出《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CAATSA)。
這次如果印度真買蘇-57,不光是買了幾架飛機,而是重啟了和俄羅斯的深度武器合作,美國會怎么看?還怎么把印度納入“印太戰略”?還怎么賣MQ-9B無人機?還怎么讓印度參與未來的“西方產業鏈再平衡”?
這就是莫迪“已讀不回”的原因——不是不想回,是不敢直接表態。
可印度真有選擇嗎?自己的五代機,連設計稿都沒過評審
印度的AMCA項目說了快十年了,到現在還在“第二階段設計”上原地打轉。媒體上放出來的“模型圖”和“風洞測試視頻”看著很熱鬧,但實質進度幾乎為零。
原因也很簡單:核心技術靠進口、發動機靠法國合作、雷達系統沒定型,飛控系統還是從LCA“光輝”戰斗機那套拿來改的,能不能上五代指標都說不準。
如果一切自主,那等個十年也行;但問題是,這個項目幾乎從頭到尾靠外援。一旦法國撤資、美國不幫,那就成了“紙飛機”。
所以蘇-57其實對印度來說是個“時間窗口”——你現在買,可以立刻擁有五代機能力;你再等等,可能別人都飛到七代去了,你還在試飛階段繞圈。
還有一個現實是,印度空軍自己也在內部“起內訌”
印度空軍里其實分成好幾派:
- 一派希望“全西化”,就買美國F-35、MQ-9B這種;
- 一派堅持“印俄合作傳統”,力推蘇-57;
- 一派主張“自研優先”,死守AMCA不放。
這三派互相掣肘,結果就是——決策層根本下不了決心。
而軍火商當然不會放過這種“混亂市場”。你看這幾年圍著印度轉的有誰?
- 法國搞陣風;
- 俄羅斯推蘇-57;
- 美國給F-21(就是個改版F-16)打廣告;
- 瑞典扔出“鷹獅E”;
- 韓國想推KF-21聯合研發;
- 以色列賣雷達系統;
- 英國邀請加入“暴風”項目。
印度就是全世界軍火商眼里的“許愿池”——你許一個愿,我來一個方案。問題是:許得多,真買得起、用得上的沒幾個。
俄羅斯的焦慮也不是沒來由,蘇-57出口這把是“賭身家”
從2015年到2024年,俄羅斯的軍火出口跌了64%。這一點,連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都公開報告了。
原因有三:
- 烏克蘭戰爭打破了“可靠性”神話,
- 西方制裁壓制了生產鏈條,
- 傳統客戶被美國搶走了。
所以這次俄羅斯真不是隨口一問,它是拿蘇-57這條主線,賭一次“扭轉出口命運”的機會。
阿爾及利亞可能已經簽了,馬來西亞在接觸,但這都不夠。它需要一個大買家、一個能帶動一票中小國跟進的大國示范。那只有印度。
蘇-57在馬來西亞蘭卡威航展上高調登場,不光是展示給印度看的,也是在跟所有人說:“我還活著,而且能打?!?/p>
寫在最后:印度越猶豫,越難選;中國越沉穩,越能贏
現在的全球空軍格局,說白了就是:美國主張“標準體系+技術鎖定”,中國主張“模塊化體系+自主解鎖”,俄羅斯主張“出口型+靈活嫁接”。
而印度,是在三者之間猶豫不定的最大變量。
這時候中國不說話,不等于沒動作。殲-10CE早就飛到了蘭卡威,殲-20在東南方向常態化巡航,殲-35在艦上練場景化起降,殲-36開始讓美媒焦慮……
我們不去誘導別人選邊,但我們的存在和戰績,正在讓整個五代機市場改寫標準。
印度不買蘇-57可以理解,但它要是真的不補上空軍這塊短板,那以后空中這個棋盤,它只能當看客。
而俄羅斯這回是真急了,它不是怕印度不買,是怕最后全世界只剩中國和美國在打六代機的仗——那它,可能就永遠被鎖在五代門外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