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議會大廈的玻璃穹頂還沒補好,達卡的外交專機已經降落北京南苑——當孟加拉國陸軍副總參謀長點名要"殲-10C同款套餐"時,印度總理莫迪的胡子氣得比克什米爾的雪山還白。這場南亞空戰不僅把印度"萬國牌"軍備的臉面撕下來當抹布,更讓世界突然發現:中國軍工的戰斗力早不是展柜里的模型,而是實打實能把三哥的"陣風"戰機焊在山頭的硬通貨。
空中神話的破滅現場
看看巴基斯坦空軍5月7日的戰報就明白啥叫"降維打擊"——三架法國陣風、一架俄制蘇-30MKI、一架米格-29,總價值超6億美元的鋼鐵巨獸,被殲-10C掛載的霹靂-15導彈當風箏打。印度飛行員最崩潰的瞬間,是雷達警報響起的剎那:霹靂-15在180公里外就按了發射鍵,陣風戰機的"流星"導彈還沒出艙,殲-10C的雷達屏已經顯示"目標消失"。
最扎心的是殘骸鑒定——印控克什米爾撿到的PL-15推進段零件,型號序列號直接對應中國兵工廠的出廠記錄。法國達索公司現在最怕記者問:"不是說陣風能單挑殲-20嗎?"倒是巴鐵飛行員挺實在,接受采訪時說:"開著殲-10C就像考試帶計算器,印度戰機連草稿紙都沒帶全。"
防空鐵幕的科技碾壓
印度陸軍參謀部現在最頭疼的不是丟臉,而是丟導彈——5月10日發射的法國"風暴陰影"巡航導彈,被紅旗-9BE防空系統當煙花攔截。這種射程400公里的隱身導彈,在敘利亞能穿透俄制S-300,到了巴基斯坦卻被紅旗-9BE的相控陣雷達照出原形。殘骸照片顯示,導彈的折疊主翼還沒展開就被凌空打爆,這精準度比美團騎手送奶茶還穩。
更絕的是體系化作戰——空警-500預警機在天上織網,地面雷達站把數據傳成串,殲-10C和梟龍Block3的配合比德云社的捧哏逗哏還默契。印度花88億美元買的S-400還在等俄羅斯工程師調試,巴鐵的紅旗-9B已經進入"看到即摧毀"的自動駕駛模式。
軍火市場的重新洗牌
北京國貿大廈的軍貿談判室最近比菜市場還熱鬧——孟加拉國要買紅旗-17E防空系統,緬甸盯著梟龍Block3流口水,沙特王爺們的專機在沈陽上空排成北斗七星。這些客戶開口就問:"能打包巴鐵同款數據鏈嗎?"中國軍工的銷售代表現在比帶貨主播還忙,手里攥著的不是合同,而是改寫國際軍貿規則的毛筆。
看看價格表更刺激:殲-10C單價不到陣風三分之一,霹靂-15導彈比法國"流星"便宜四成,這性價比比義烏小商品城還狠。印度現在最怕的不是鄰國買中國武器,而是自家空軍地勤偷看殲-10C維修手冊——畢竟三哥家的蘇-30MKI修個起落架都要等莫斯科發貨。
地緣棋局的連鎖反應
當達卡的JSG-400雷達開始掃描印度邊境,當緬甸的LY-80防空導彈覆蓋安達曼海,新德里突然發現自家"東進戰略"變成了笑話。中國給孟加拉國設計的"三步走"防空方案,活像給印度半島套上三層緊箍咒:第一層要地防御,第二層區域聯防,第三層直接接入北斗衛星的"天眼系統"。
最讓莫迪睡不著覺的是體系化輸出——中國賣的不只是導彈戰機,而是從預警雷達、電子對抗到指揮系統的全家桶。印度花230億美元搞的"區域拒止",在中國軍工的"集體安全網"面前,脆得像恒河邊的薄餅。
軍工霸權的重新定義
當殲-10C的尾焰照亮南亞夜空,世界突然看清三個真相:第一,現代戰爭早不是"貴就是好"的金錢游戲;第二,體系化作戰才是大國的終極殺招;第三,中國軍工的戰斗力不在PPT里,而在客戶排隊簽合同的筆尖上。
印度現在最該擔心的不是邊境雷達站被看光,而是自家飛行員開始偷裝北斗導航——畢竟比起法國達索的維修賬單,中文操作手冊的翻譯費簡直可以忽略不計。這場軍貿變局給全球上了一課:真理不在國會山的聽證會上,而在克什米爾山頭的戰機殘骸里。被打破的不止是"陣風"神話,更是西方主導百年的軍工霸權秩序。
下次五角大樓再發《中國軍力報告》,建議他們配上老花鏡:中國武器的戰斗力,早不是智庫報告里的模擬數據,而是南亞各國采購清單上密密麻麻的"巴鐵同款"。低估?那都是老黃歷了。現在的問題是——中國人的軍工創新速度,能不能給藍星其他玩家留口湯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