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按傳統認知,就是展示地方出土文物的場館,是一種歷史文化博物館,主要是陳列各地歷年的考古發現成果的"文物陳列館",地方的文化習慣,等等,是各地對外宣傳當地悠久人文歷史的場所。
但如今,博物館的內涵不再單一,不再局限于“文物展覽”,而真正成為了“博物”的博物館,成為文化的講述者,知識的傳播機。對外展示當地發展進程中的各種文化歷史,各種地方人文的重要場館,是宣傳文化,傳播知識的重要場所。
所以,就有各種各樣,不同方面的知識文化博物館,而且,展示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有些博物館不再是單一的,簡單的陳列自覽,而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聲光屏等創新手段,將厚重的歷史文化轉化為可觸摸,可感知的鮮活敘事,讓到訪的參觀者更加容易學習,了解到地方的文化內涵。
不過,由于各地的發展情況不一樣,一般來說,很多地方的博物館,主要還是以"文物展覽"為主,這種現象在縣級行政區尤為突出,因為城市體量小,加上財政投入,專業人才,文化氛圍等等,種種制約,很多地方的文化展示不如大城市那么豐富,難以像大城市那樣構建起立體化的展陳體系。
但僅就“文物展覽”而言,即便是在相對簡樸的文物展覽中,每個地方都能通過精心策展,展現出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建設也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差異性。
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展 示 特點,或是某個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發展階段,或是主要體現的是本地曾經輝煌的一段歷史時期。
像今年到過幾個地方,就專門的抽時間去看過當地的博物館,如容縣博物館,金秀博物館,武宣博物館,等等,場館占地不大,但里面的展示很有針對性,著重了展示當地最為值得宣傳的一段歷史。
如桂林博物館,上下幾層,幾千平方的展廳,將桂林漓江流域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演進娓娓道來。每一個展廳都有一個歷史主題,一個個青花梅瓶記述著明代靖江王府的鼎盛氣象,泛黃的手稿與斑駁的劇照記憶著抗戰時的文化之都,友誼廳的各國贈禮記載著桂林與世界對話的友好往來等等;
金秀博物館,展廳不大,但瑤族的地域文化展現得很有特色,瑤族的傳統服飾,瑤族的生活場景復原,地域風俗的介紹等等,勾勒出瑤山文化的絢麗畫卷;
容縣博物館,以"器物敘事"勾勒古郡風華。青銅器與陶瓷的有機組合,唐宋遺物韻味等等,構成時空對話,生動再現了嶺南古郡容州的昔日繁華;
總之,很多地方的博物館,雖占地面積有限,卻都精準把握住了"以小見大"的策展精髓,將有限的空間轉化為講述地方歷史的文化長廊,成為人們了解地域文明的密匙。
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貌,講述廣西的舊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