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蓓佳
《上鋪的兄弟》:黃蓓佳著;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1999年,也可以說是2000年,零點,漫天禮花拉開了新千年的帷幕,覆蓋了我們每一個人樸素又華麗的夢境,我的兒童小說《上鋪的兄弟》中的大小人物便是從這一時刻次第登場。一群跟隨打工父母生活在北京城角落里的天賦異稟的流動兒童,被幾個滿懷理想的教育學家挑選出來,集合在城郊一處舊工房,開始了他們非同一般的成長歷程。幾年時光里,他們被教育,被鼓舞,被熱心的企業家資助,破土向上,努力地沖向天際。
宿舍狹小,四人一間,面對面兩張架子床,所以主人公鄒亮才有了他的“上鋪的兄弟”石磊。校園更小,教室、辦公室、老師宿舍,無一例外地灰頭土臉——歪斜的木門要用勁提起才能關上;缺失的窗玻璃由硬紙板臨時充數;后墻漏雨,拿整卷塑料薄膜糊個嚴實;夜里躺在床上,能看見屋瓦間星星點點的天光。就連土操場上升國旗的簡陋旗臺,都是師生們動手拿撿來的磚石壘成。但是,純真的孩子、發光的老師、動人的夢想,合力成就了一段教育奇跡。在我虛構出來的“北京市凌云實驗學?!边@個小而友善的集體當中,孩子們共享他們對世界的判斷,調和彼此的心性喜好,養成積極向上的人格,終于成長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
新千年伊始,正是中國城市建設迅速發展之時,從全國各地涌入城市的打工父母數以千萬,他們拋家別舍,含辛茹苦,為城市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創造了不起的發展奇跡。在那些長長的日子里,跟隨在他們身邊的學齡兒童是如何長大的?這些孩子有很好的讀書機會嗎?被城市接納和照顧了嗎?很多年中,我一直在關注、打量和想象“民工子弟”這個龐大群體的生活。
10年前,我曾經寫過一本《余寶的世界》。書中的余寶和他的兩個姐姐,為家庭的困窘而愁眉苦臉,卻始終不失善良、仗義和希望,他們的成長讓我憐惜和欣慰。曾經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讀者,在暑假某個滂沱大雨的黃昏,讀到書中人物為了掙錢買兩張3D電影票而被倒塌的磚墻砸中時,書中情節和現實場景交融,這個敏感和善良的孩子忍不住嚎啕大哭,邊哭邊給他的長輩打電話,哽咽囑咐說:“你們一定要讀讀這本書啊?!边@個孩子和“余寶”們也許一輩子不會發生交集,但他們之間卻有一種彼此溝通、彼此認知的通道,那就是“心靈”。童稚的心靈,清潔的心靈,永遠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希望所在,也是我一直愿意為孩子寫作的原因。
回到這本《上鋪的兄弟》。當老師的都有愛才之心,他們一心一意把這群聰明的孩子挑選出來,試圖給他們提供穩定的因材施教的環境,讓孩子不浪費天分,最后能夠超越父輩,走向一個更理想更廣闊的天地。這不是一個童話般完美的故事,但因為這個故事在新千年的漫天禮花中開頭了,有了延展起伏,有了一雙雙大手小手的接力,主人公鄒亮和他上鋪兄弟一生的命運軌跡,被強有力地改變了。純真而又滿懷理想的老師們,做出那樣勇敢的大事,這是教育在精神層面的成功。愿理想之光永恒,愿教育工作者榮光永恒。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3日 20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