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德通 □孫大連
責編|張晶
通訊員|張雪紅
正文共1617個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以前群眾遇到糾紛,常常要跑七八個部門,材料遞了又遞,時間耗了又耗。如今,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大廳里,張女士半小時就辦完了土地確權糾紛的調解申請;李先生的勞務合同糾紛通過線上流轉當天就進入仲裁程序……
這樣的變化,源于嫩江市綜治中心以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路線圖為牽引,通過“多中心合一、全鏈條閉環”的改革,讓矛盾糾紛化解從“多頭跑”變為“一站清”,真正實現了“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從“多扇門”到“一扇窗”
在嫩江市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大廳,群眾無論是來反映物業糾紛還是勞動仲裁,只需在一個窗口提交材料,工作人員準確區分事項類型,分類導入辦理程序。
據介紹,2024年11月,嫩江市綜治中心整合原有分散的調處中心、信訪接待中心、訴訟服務中心等7類功能場所,按照“常駐+輪駐+隨叫隨駐”原則,推動公安、檢察、法院、司法機關、信訪部門常駐,住建、人社、城管、民政、法學會等18個部門輪駐。
嫩江市綜治中心還制定了《嫩江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綜合受理分流交辦督辦流程圖》,明確調解、仲裁、行政復議等7類解紛途徑的銜接流程。以征地補償糾紛為例,糾紛將先由屬地調解組織介入;調解不成則流轉至行政裁決;如對結果不服,再導入行政復議程序,形成“漏斗式”分層過濾機制。
此外,依托黑河市城鄉社區網格化信息平臺,嫩江市實現了矛盾糾紛從登記、分流、辦理到評價的全流程線上追蹤。2024年以來,嫩江市綜治中心通過網格化平臺預警化解矛盾糾紛550件,有效避免矛盾升級。
確保群眾訴求有人管、有人辦、能辦好
“在一起老舊小區改造糾紛中,首接調解員聯動相關部門,3天內促成89戶居民達成補償協議,辦結滿意度達98%。”嫩江市綜治中心主任趙玉鵬表示。據了解,嫩江市綜治中心推行“首接人員終身責任制”,要求第一個接待群眾的工作人員全程跟蹤案件,有效避免了群眾在不同部門間來回奔波,確保群眾訴求有人管、有人辦、能辦好。
面對矛盾糾紛的“疑難雜癥”,嫩江市綜治中心建立了“普通糾紛窗口直辦、復雜矛盾聯席會商、重大風險提級處置”三級機制。對于村(社區)內難以解決的復雜矛盾,由嫩江市綜治中心召集相關部門開展聯席會議,共同商討解決方案,確保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對于可能引發重大社會穩定風險的矛盾糾紛,實行提級處置,由上級部門直接介入,嫩江市法學會法學咨詢專家全程跟蹤,確保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值得關注的是,嫩江市還創新開展了群眾“一案一評”和服務質效“季度晾曬”制度,將考核結果與部門評優掛鉤,同時引入法律顧問團隊,每季度對調解協議進行合規性審查。2024年,糾正程序瑕疵案件23件。雙向考評體系的實施,不僅讓群眾在矛盾糾紛化解中有了更多的參與感和獲得感,也讓綜治中心的工作更加規范高效。
織密基層治理“三張網”
依托全市網格員,嫩江市積極開展“一日雙巡”,通過城鄉社區網格化信息平臺App實時上報風險隱患,綜治中心對上報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分析研判,為精準施策提供科學依據。對于潛在的重大矛盾糾紛,及時啟動應急預案,聯合相關部門進行處置,防止事態擴大。
為進一步壯大矛盾糾紛化解力量,嫩江市組建了由退休法官、行業專家等組成的748人“調解專家庫”,設立城鄉建設環保、糧食工業商貿、人社勞資民政等6個專業調解室,為群眾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調解服務,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分類處理。
此外,在嫩江市法學會的深度參與下,嫩江市綜治中心還建立了“法學咨詢專家+法律診所+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服務模式,推動法學咨詢專家為基層百姓提供無償優質的法律服務。2024年以來,開展“點單式”法律服務30次,受理咨詢1065人次,即時解決問題300余個;在鄉鎮、村(社區)建立法律顧問微信工作群177個,發布以案釋法案例1600余個,為群眾解答法律咨詢720人次。
“通過一系列工作舉措,我們織密了網格排查預警網、專業力量支撐網、法治服務供給網‘三張網’,致力于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趙玉鵬表示。據介紹,嫩江市綜治中心建成以來,嫩江市矛盾糾紛化解周期從平均28天縮短至9天,群眾滿意率達96.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