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最為珍貴的精神財富,鐵軍精神更是激勵無數中華兒女奮勇向前的強大動力。5月20日,江蘇省委宣傳部“蘇宣銀發志愿服務隊”——江蘇戰旗文工團走進南京市鼓樓區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與青少年進行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互動,在他們心中播撒下紅色的種子,點燃他們熾熱的愛國之情。
此次活動并非簡單的表演與參觀,而是一場全方位、沉浸式的紅色教育實踐。文工團的成員們與孩子們共同排練節目,在排練室里,孩子們認真聆聽文工團老師的指導,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反復練習。老師耐心地糾正他們的不足,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著節目背后的紅色故事,讓孩子們不僅在排練中提升了表演技能,更深刻理解了紅色文化的內涵。這種共同排練的過程,拉近了文工團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也讓紅色文化以更加鮮活的方式走進了孩子們的內心。
除了排練節目,文工團成員還與孩子們共同參與勞動實踐活動——包餃子。在熱氣騰騰的食堂里,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包餃子,一邊分享著革命先輩們的故事。孩子們好奇地詢問著戰爭年代的生活,文工團成員們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那段艱苦卓絕卻又充滿熱血的歲月娓娓道來。小小的餃子,包進的是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包進了紅色精神的傳承。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們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也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的精神。
而此次活動的重頭戲當屬精彩絕倫的演出。當新四軍原參謀長周子昆烈士的女兒、86歲的周民與父親的時空對話《紅色回音》在舞臺響起時,整個現場瞬間安靜下來。周民深情的話語,仿佛穿越了時空,將大家帶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她講述著父親的理想、信念與犧牲,字字句句都飽含著對父親的思念與敬仰,也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為了國家和人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情懷。孩子們的眼中閃爍著淚光,被這段跨越時空的對話深深打動,在心中種下了對革命先輩崇敬與緬懷的種子。
緊接著,12名孩子和文工團成員共同演繹的《媽媽教我一支歌》將演出推向了又一個高潮。孩子們稚嫩而又堅定的歌聲,與文工團成員們深情的演唱交織在一起,宛如天籟。這支歌,不僅是對媽媽的感恩,更是對黨的深情告白。孩子們用歌聲表達著對黨的熱愛,對紅色精神的傳承。舞臺上,他們身姿挺拔,眼神中充滿了自豪與堅定;舞臺下,觀眾們掌聲雷動,無不為之動容。
演出的尾聲,全場1200多名南師附中樹人學校和南京市力人學校的學生一起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嘹亮的歌聲響徹整個基地上空,那整齊而又激昂的旋律,展現出青少年們對黨的堅定信仰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這一刻,紅色基因在歌聲中得以傳承,鐵軍精神在激情中得到弘揚。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紅色精神的傳播者,他們用歌聲宣告——紅色精神將在我們這一代繼續發揚光大。
此次戰旗文工團走進南京市鼓樓區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通過與孩子們的親密互動和精彩演出,取得了顯著的教育及傳承效果,讓紅色文化不再是書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變得生動鮮活、可觸可感。
沈向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