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的新疆伊犁天山腳下,一群群羽毛潔白的“三花鵝”正撲棱著翅膀,跨越4500公里山河“飛”向揚州百姓的餐桌。近日,隨著伊犁新源縣欣榮林果專業合作社今年第7萬只鵝通過航空冷鏈發往江蘇,這個由揚州援疆力量打造的林下養殖項目,正書寫著“東鵝西養”的產業協作新篇章,通過林下養殖帶動當地村民增收。
作為第十一批江蘇援疆重點項目,喀拉布拉鎮“三花鵝”養殖基地自2023年投入運營以來,通過示范引領,帶動伊犁果農發展林下種養模式。果農散戶飼養揚州鵝,援疆優品包回收、屠宰加工,所有鵝全部空運揚州市場銷售。該項目巧妙利用當地12600畝果園資源,開創“林果+牧草+生態養鵝”新模式。
伊犁州林果業發達,果樹栽種面積大,通過林下養鵝,節約人工除草費用,鵝糞還田形成有機肥,最終形成生態種養模式。每畝果園可以養80只白鵝,直接收入8000元以上。同時避免了春天凍災果園減產對果農收益的影響,直接帶動果農增收致富。據了解,新疆養殖成本較揚州本地降低20%。
數據顯示,該項目銷售規模呈幾何級增長:2023年試運營階段銷售6500只,2024年突破3.5萬只,2025年僅前5個月就完成7萬只訂單。
“我們的鵝苗來自揚州鵝原種場,養殖過程執行江蘇標準,最終又回到揚州形成閉環。”項目負責人介紹,基地已建成智能化養殖大棚,配備空氣凈化、溫濕度監測等系統,確保種源品質。“東鵝西養”項目已成為產業援疆的典范,計劃三年內達成公司飼養5萬只,周邊農戶飼養15萬只鵝規模,讓更多“天山鵝”飛向長三角餐桌。
【記者手記】
從長江之濱到伊犁河谷,這群跨越山海的三花鵝,不僅銜來了產業協作的金鑰匙,更架起了民族交融的連心橋。當揚州炒飯遇見新疆烤馕,當自動化養殖遇見傳統放牧,這場跨越時空的“雙向奔赴”,正為新時代對口援疆工作寫下生動注腳。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宋嶠 文/攝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