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2 日,東南大學官方網站發布的一則招聘公告,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瞬間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切關注。
這則公告明確指出,該校總務處正計劃招聘 1 名膳食管理辦公室管理崗人員。其中,“博士學歷”以及“烹飪”等關鍵表述,在網絡世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高校食堂崗位也要博士學歷了?”這一質疑聲充斥在各大網絡平臺,成為熱門話題。
“從招聘程序來看,我們首先會審查學歷是否符合要求,比如是否是博士,然后看專業是不是對口,像食品、營養、烹飪相關專業等。”工作人員耐心且詳細地解釋說。就拿學歷審查來說,博士學歷在眾多學歷層次中代表著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深入的研究能力。而對于專業對口的考量,食品專業可能側重于食品的加工與安全;營養專業則更注重膳食的科學搭配與營養均衡;烹飪相關專業則在烹飪技巧和工藝方面有著專業的知識儲備。
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道,該崗位雖在崗位任務中提到“烹飪”,但絕不能簡單地認為日常工作就是下廚房炒菜。“并不是說炒菜是必須技能,而是說如果應聘者有這方面的實踐經驗,比如有廚師證、懂得食堂運營,那崗位匹配度更高。”例如,擁有廚師證意味著應聘者在烹飪技能方面經過了專業的培訓和考核,具備一定的專業水平。而懂得食堂運營,則能從整體上把握食堂的運作流程,包括食材采購、成本控制、人員管理等方面,從而提高食堂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效率。
至于該崗位的收入待遇,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進入后續應聘階段,會有詳細介紹。管理崗一般按國家工資標準執行,科員等級的年薪大致在 18 萬元左右。”
網友們針對這一現象可謂是議論紛紛。有人直言不諱:“這活像是為揚大烹飪博士量身定做的崗位一樣,中國只有揚州大學有烹飪博士點。”此言論一出,立刻引發了眾多共鳴。要知道,烹飪博士點本就稀缺,如此特定的崗位要求,難免讓人產生諸多揣測。
還有人憤憤不平地表示:“博士是專門用來做研究的,中國現在拿博士當招聘門檻用,什么崗位都博士!”確實,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博士學位似乎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招聘標準,無論是專業相關與否,都將其作為篩選人才的首要條件。這種現象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社會對于高學歷的盲目追求,以及對于人才能力評估的單一化。
更有甚者感慨道:“博士就業都這么困難了?還要考個廚師證。那每年上百萬人去讀研,出來了又有嘛用,還不如早去搬磚呢!”這無疑是一種無奈且絕望的呼聲。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學子投身于考研的熱潮之中,他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期望能夠通過提升學歷來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和人生機遇。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沉重的一擊,讓他們開始懷疑自己曾經的努力和付出是否真的值得。
在當今社會的眾多領域之中,尤其是在烹飪這一至關重要的領域,烹飪職校生憑借其在專業技能方面所接受的系統訓練,通常能夠游刃有余地勝任相關工作。他們在學校中通過實踐操作和理論學習,熟練掌握了各種烹飪技巧、食材處理方法以及菜品創新的能力。
然而,令人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是,這無疑是典型的學歷高消費現象。過去,就業市場更加側重于實際技能和經驗的積累。許多沒有高學歷但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能夠憑借自身的技藝在工作中嶄露頭角,獲得應有的認可和回報。
而現如今,情況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就業市場過度看重學歷。一些企業在招聘時,將學歷作為首要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忽視了實際工作能力和經驗的重要性。這種不合理的現象不僅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極大浪費,使得許多具備實際能力的烹飪職校生無法獲得應有的工作機會,同時也給廣大求職者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巨大壓力。他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高學歷,而不是專注于提升自己的實際技能。
社會發展到如今這般地步,簡直可以說是嚴重偏離了正常軌道,陷入了一種近乎變態的狀態。這就是明目張膽地蘿卜招聘,完全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這種行為嚴重破壞了就業市場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使得整個就業環境變得烏煙瘴氣,不利于社會的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