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 依
近日公映的國產體育電影《沖撞》,飽含激情和熱血,又帶著重慶山城濃濃的煙火氣。影片以重慶“碼頭工”橄欖球隊的真實故事為原型,用質樸的“普通人逆襲”情節,撞開觀眾對體育精神與地域文化的雙重共情之門。
影片勾畫了來自市井街巷的普通人群像:送外賣的小哥、退伍后開貨車的中年人、半輩子坐辦公室的大叔,還有廚師、拳擊手、學舞蹈的男生等,教練則是幼兒園的英語外教。他們不是從事橄欖球這項在中國尚屬小眾運動項目的天才,相反,他們有的被質疑“不勇敢”,有的不被家人理解、支持,有的在生活的泥沼里摸爬滾打多年,已經有些倦怠。但那束夢想的微光偶然將他們聚集在一起,讓橄欖球成為破局的支點,他們組成的“草臺班子”用10個月的連敗打底,在第十一個月開始贏球,最終戰勝國際聯隊,獲得全國業余橄欖球聯賽冠軍。
用熱愛書寫傳奇
《沖·撞》劇照。愛奇藝供圖
《沖·撞》讓角色以“小黑板教學”的方式科普橄欖球比賽規則,再以輕喜劇方式降低認知難度,從而巧妙地帶領觀眾跨過體育電影的專業門檻。更重要的是,影片將鏡頭焦點對準“人”而非“球”——賽場上的每一次沖撞,既是戰術的博弈,更是自我突破的隱喻。當退伍軍人用送貨車練習折返跑,當拳擊手在夜市用沙包模擬對抗,當教練頂替隊員上場,憑借“彩虹球”絕技力挽狂瀾,觀眾看到的不是體育競技的高精尖,而是普通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靠近熱愛。
該片監制管虎曾說,這個故事中的熱血、友誼與拼搏精神是打動他的關鍵。影片中多次出現兩方隊員互相沖撞的鏡頭——隊員們或肩并肩聯合起來組成人墻,或單人出擊截殺,幫助持球進攻隊員最終“達陣”,得分取勝。影片告訴觀眾:體育的魅力從來不止于冠軍獎杯,還有個體站在一個引以為豪集體中的認同感以及在對抗中突破自我,看見自己的潛能。這種對體育本質的精準捕捉,讓影片超越了類型片的局限。
影片也實現了對地域文化的銀幕突圍。導演蔣佳辰用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洪崖洞的璀璨燈火、龍興足球場上人們的冒雨奔馳、朝天門長江大橋跨越天塹的豪情……這些地標不僅是背景板,更是人物精神的外化。作品將地域特色與人物性格深度綁定,讓每個角色都帶著“雄得起,不認輸”的山城基因。這種根植于地理環境的堅韌,使觀眾相信,這群山城普通人可以為了夢想拼搏到底。
走出影院,耳畔還回響著片中人物用重慶方言發出的震撼人心的聲聲吶喊。在與生活中艱難險阻的一次次“沖撞”中,許多人或許都曾止步不前。但只要有夢想,有一群并肩的“兄弟伙”,有一股“不認輸”的狠勁,終能贏得自己的一片天。這,大概就是體育電影動人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