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馬戲之王》締造全球現象級熱潮后,導演邁克爾?格雷西(Michael Gracey)全新匠心之作《更好的我》近日正式宣布由中影引進發行,上影股份協助宣傳推廣,即將登陸全國各大銀幕。這部斬獲 2025 年澳大利亞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獎(AACTA)九項大獎、提名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的佳作,以突破性敘事美學與頂尖工業水準,為觀眾打造 “非進影院不可” 的沉浸式體驗,解鎖一場關于自我超越的銀幕盛宴。
作為全球影壇公認的 “視聽敘事詩人”,格雷西此次延續了對音樂傳記題材的深刻洞察,卻以顛覆性視角重構人物故事 ——《更好的我》以英國流行歌星羅比?威廉姆斯的真實經歷為藍本,摒棄傳統傳記片的 “英雄濾鏡”,大膽采用 “反派視角” 剖白明星光環背后的破碎與掙扎。這種反類型化創作,恰是格雷西對《馬戲之王》所開創的 “歌舞傳記” 模式的再突破:當《馬戲之王》用絢爛歌舞編織夢想贊歌,《更好的我》則以黑猩猩 “擬人化” 的視覺隱喻(維塔特效團隊耗時兩年研發的動態毛發捕捉技術),將主人公的自我博弈轉化為震撼視聽語言,每一幀畫面都成為情感共振的載體。
維塔特效團隊(曾打造《猩球崛起》《阿凡達》)的加盟,讓《更好的我》成為 2025 年技術流影片的標桿。團隊首次將動作捕捉技術與 “生物情緒可視化” 結合,為“化身” 的黑猩猩設計了 27 種毛發動態模式 —— 憤怒時頸毛豎立的弧度、脆弱時絨毛下垂的光澤變化,均通過 1200 臺高速攝像機的精準捕捉,在 4K 銀幕上呈現出毛孔級的真實感。有海外觀眾在 IMAX 廳觀影后驚嘆:“黑猩猩甩頭時的毛發飛濺,讓我忘記這是特效,仿佛看到羅比本人在舞臺上撕裂又重建自我。”
這種技術突破更服務于影片的核心主題 —— 當主人公在鎂光燈與原生家庭的撕裂中尋找平衡,黑猩猩的形態變化成為其內心的外化表達。制片人馬小路(Coco Xiaolu Ma)此前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的采訪中表示:“我希望觀眾一定要走進影院觀看,大銀幕的視覺效果,更能‘感受’—— 感受每個毛孔傳遞的情緒,感受低音炮震動胸腔的搖滾節奏,這些都是流媒體無法復制的體驗。”
還值得關注的是,格雷西對大銀幕體驗的極致追求在該片達到新高度。為呈現攝政街 “一鏡到底” 的搖滾狂歡戲,團隊歷經 8 個月籌備、克服女王去世停拍危機,最終打造出沉浸式一鏡到底的鏡頭 —— 這種 “用技術為敘事服務” 的創作理念,讓影片在海外上映時便得到廣泛好評。
中國制片人、團隊深度參與制作的《更好的我》,不僅是技術的狂歡,更藏著細膩的文化對話,影片以 “自我成長” 為主線,通過父子矛盾、家庭羈絆、個人成長等普世主題,傳遞出 “人生不易,做你自己!”的主題內核,給中國觀眾也提供了可探討的文化內核。這種 “全球敘事,本土心跳” 的創作策略,讓影片在北影節展映時得到了“笑著流淚,每個普通人都能看到自己” 的口碑。
原標題:《《馬戲之王》導演傳記片再尋突破,中澳電影人心血之作《更好的我》即將上映》
欄目編輯:李緯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孫佳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