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甘肅大地掀起一場關于婚姻倫理的深刻變革。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工作方案劍指農村高額彩禮頑疾,明確提出 “2025 年底遏制蔓延勢頭,2026 年彩禮數額逐步下降” 的時間表,并以縣級行政單位為單元,要求結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制定彩禮倡導性標準,鼓勵 “零彩禮”“低彩禮”。
這一政策如同巨石投入湖面,在隴原鄉村激起關于傳統婚俗的激烈討論。
在政策框架下,甘肅各地展開差異化實踐,形成各具特色的治理樣本:
永登縣:紅白理事會的柔性約束
全縣 200 個行政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將彩禮上限定為 6 萬元,同時對婚車數量(≤4 輛)、婚宴規模(≤10 桌)、禮金標準(≤100 元)作出細致規定。民樂鄉漫水村頭的 “抵制高額彩禮” 牌匾,成為鄉村文明的新地標。清水縣:“硬約束 + 軟引導” 的雙輪驅動
隴東鎮推出《整治高額彩禮硬十條》,構建 “事前報備 — 事中監督 — 事后評議” 全流程管理體系,將彩禮上限納入村規民約(≤8 萬元)。通過 “紅黑榜” 公示和 “婚俗調解員” 介入,實現彩禮均降 5 萬元,80% 家庭選擇簡辦婚禮,群眾滿意度超 95%。安定區:黨員干部的破局擔當
香泉鎮青崗村黨支部書記王貴牽頭修訂村規民約,將彩禮壓至 5 萬元、酒席每桌≤480 元。黨員干部帶頭破除攀比之風,使全鎮婚宴規??s減 50%,彩禮回歸理性區間。漳縣:“準丈母娘座談會” 的觀念革新
每月組織適婚女青年父母及媒人開展主題討論,通過剖析高額彩禮危害、分享 “零彩禮” 幸福案例,累計舉辦 360 余場座談會,覆蓋 5000 余人次,催生 87 戶 “零彩禮” 家庭、320 戶 “低彩禮” 家庭。
高額彩禮現象的滋生,折射出鄉村社會的深層矛盾:
傳統倫理的現代性困境
彩禮從 “婚姻祝?!?異化為 “養育補償”,傳統婚俗與市場經濟邏輯碰撞,形成 “面子經濟” 綁架婚姻本質的怪象。性別結構與經濟基礎的雙重擠壓
性別比例失衡導致女性婚姻資源稀缺,部分地區經濟滯后、社會保障缺位,使彩禮成為養老等經濟需求的替代方案。社會心理的惡性循環
“別人有的我不能少” 的攀比心理,讓彩禮數額陷入 “水漲船高” 的非理性競爭,普通家庭苦不堪言。
甘肅的治理實踐表明,根治高額彩禮需多維發力:
經濟賦能:夯實鄉村文明根基
發展縣域經濟、振興鄉村產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完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減少因經濟焦慮產生的彩禮依賴。文化重塑:構建新型婚俗倫理
通過村規民約、紅黑榜、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導群眾樹立 “婚姻以愛情為基礎” 的價值觀。漳縣的 “準丈母娘座談會”、清水縣的 “紅九條” 等創新舉措,正逐步瓦解 “彩禮 = 面子” 的舊觀念。治理創新:激活鄉村自治活力
發揮 “一約四會”(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等)作用,將移風易俗納入鄉村治理體系。永登縣、安定區等地通過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形成 “自我管理、自我監督” 的治理格局。
從隴東高原到河西走廊,甘肅的 “彩禮革命” 已初顯成效:彩禮數額逐步下降,簡辦婚禮成為新風尚,鄉村社會的攀比之風得到遏制。
但正如《甘肅經濟日報》所言,移風易俗非一日之功,唯有將婚俗改革與鄉村振興、文化振興深度融合,讓農民在物質富裕與精神充盈中重識婚姻本質,才能真正實現從 “面子” 到 “里子” 的文明躍升。
這場發生在黃土高原上的文明實驗,不僅是對傳統婚俗的現代性改造,更是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當彩禮褪去功利色彩,回歸祝福初心,隴原大地的婚姻故事,或將書寫出更溫暖的時代注腳。
#甘肅定西彩禮限高5萬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