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物多樣性,人工繁育是重要手段。綠孔雀是我國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物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極度瀕危物種,在我國僅分布于云南省境內。
近年來,云南持續加大野生綠孔雀保護力度,探索實施了綠孔雀人工繁育。眼下正是綠孔雀的繁殖季,一起去云南省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看看。
今年,云南省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的5只種孔雀,已產下65枚蛋,截至目前, 已有11只人工繁育的小綠孔雀順利出生 ,且幼鳥健康狀況良好,剩下的預計也將在兩個月內孵化。
據介紹,綠孔雀對生存環境要求較高,野生綠孔雀每年產卵一次,每窩約3到5枚蛋,孵化率只有一半。
為提高種群數量,2020年,在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的支持下,云南省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啟動了綠孔雀人工繁育項目,確定了5只純種綠孔雀,作為開展綠孔雀人工繁育的親鳥。
云南森林自然中心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科副科長 陸琳:我們做了大量的試驗人工繁殖綠孔雀前三年都很不好,都只有15%左右的孵化率。
此前,我國沒有綠孔雀人工繁育的相關數據及可參考的模式,工作人員只能參考藍孔雀等禽類的相關數據,進行綠孔雀的孵化。經過3年摸索,2024年云南省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卵受精率達到89.04%,孵化率73.85%,成活率超過85%,已成功繁育綠孔雀48只。其中,11只綠孔雀正在大理巍山的“綠孔雀野化放歸試驗基地”適應自然環境,學習覓食等野外生存本領。
今年4月,這里的其中一只雌孔雀還產下了4枚蛋,并通過自然方式成功孵化。這也是基地成立以來,第一次有親鳥成功完成自然孵化,目前4只幼鳥健康狀況良好。
云南:拍攝到野生綠孔雀求偶畫面
保護綠孔雀除了進行人工繁育,更要時刻關注它們的野外生存情況。不久前,總臺記者經過相關部門批準,和研究人員、野生動物攝影師一起,來到位于云南境內的綠孔雀棲息地進行拍攝。
由于綠孔雀警惕性非常高,大家每次拍攝都需要做好偽裝和隱蔽。
經過一周的蹲守拍攝到的畫面中,七只綠孔雀悠閑漫步,雌性綠孔雀們有的在清理羽毛,有的在俯身覓食,有的在沙地里翻滾;
一只雄性綠孔雀,正在開屏炫耀、抖動尾屏、原地360度旋轉,還時不時發出高聲鳴叫,以引起雌孔雀的注意。專家介紹,這些行為都是綠孔雀求偶行為的一部分。
目前我國境內綠孔雀數量增至850只左右
近年來,云南省加大對綠孔雀種群數量監測和保護力度。記者從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目前我國境內的綠孔雀數量從2015年的不足500只,增長到如今的850只左右。
在雙柏縣,2018年開始,當地將綠孔雀所在的河谷地帶全部納入生態紅線的保護范疇,恢復植被138.6畝,還聘請144名群眾作為綠孔雀監測員和生態護林員。
除了保護和監測,確保綠孔雀的“吃喝”更為關鍵。在新平縣,2016年開始,當地組建了一支綠孔雀管護隊,并陸續為綠孔雀建立了44處補水塘,以及40處投食點和400畝長期食源地,定期投放并種植綠孔雀喜愛的豌豆、玉米等作物,確保它們在旱季也能擁有充足的水和食物來源。
據2024年監測數據顯示,新平縣境內綠孔雀種群數量相比2016年增長了5倍多,已超過350只。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吳飛:如果把綠孔雀保護好了,那么對同域的其它物種同樣也會起到保護作用。這些棲息地保護好了,自然其它物種的棲息地、同域的其它物種棲息地也就有了。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