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濟南市積極推進涉企行政檢查改革,通過建立檢查事項清單、聯合檢查場景清單等創新舉措,推動執法監管向執法服務轉型,助力企業擺脫“迎檢困擾”、專注發展。
利企減負增效
構建“無事不擾”新生態
“利企減負增效”的核心在于一個“利”字,濟南市通過制定涉企行政檢查事項清單、編制涉企聯合檢查場景清單、分級差異化執法等舉措,有效降低現場檢查頻次,讓企業在減負增效中“輕裝”上陣。
濟南市建立覆蓋38個市直執法部門的424項涉企行政檢查事項清單,讓“清單之外無檢查”成為工作常態。以“精準檢查”為核心,建立全領域涉企聯合檢查場景清單,將424項涉企檢查事項合并為119個聯合場景,對執法部門備案的檢查計劃實行強制聯合、強制聯審,全面降低對企業經營干擾,同時也提升了執法水平和檢查質效,真正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這種改變使全市涉企檢查數量同比下降35.6%,企業迎檢時間成本大幅減少。
濟南市創新推出“分級差異化監管”機制,為守信企業定制“輕裝上陣”的綠色通道,對失信企業實施“精準畫像”的靶向治理,以“守信少查、失信嚴查”的精準施策,推動監管效能與企業活力的雙向躍升。
便企智慧賦能
打造“數字監管”新范式
“便企智慧賦能”的核心在于一個“便”字,濟南市通過構建智慧監管體系、應用數字化監管平臺、推行“無感檢查”等措施,實現“數據代替人工、系統代替跑腿”,讓企業在便捷高效的服務中“輕裝”上陣。
濟南市以“數據多跑路、企業少打擾”為導向,依托數據分析、圖像識別等前沿技術,打造了集在線監測、遠程巡查、智能預警于一體的“無感檢查”,真正實現“無需見面、云端辦結”。
目前,濟南市已為全市823個執法部門、1.7萬余名執法人員開通平臺權限,全部涉企行政檢查全流程納入平臺運行,通過線上提報計劃、自動匹配檢查、嚴格掃碼入企、企業評價反饋、即時整改響應等,實現7×24小時全時域監督,變“平面督”為“立體督”。截至4月底,通過平臺及時回應和解決企業訴求415件,企業滿意率達99.47%。
護企柔性監管
樹立“法治溫度”新標桿
“護企柔性監管”的核心在于一個“護”字,濟南市通過建立“四張清單”制度、創新柔性執法模式、強化法治保障效能等舉措,為企業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 “法治防護網”,讓企業在政策的暖心護航下“輕裝”上陣。
濟南市在全國率先建立“四張清單”制度,形成不予處罰435項、減輕處罰148項、從輕處罰238項的梯度監管體系。2024年適用柔性執法政策的企業達1.6萬家,減免罰款超9000萬元,其中242項輕微違規“首次不罰”政策廣受好評。
穩企長效護航
培育“法治沃土”新動能
“穩企長效護航”的核心在于一個“穩”字,濟南市通過提升執法隊伍素養、強化風險防范機制等舉措,推動行政檢查從“單向監管”向“雙向賦能”轉變,讓企業在堅實可靠的法治保障下“輕裝”上陣。
濟南市制定印發了《濟南市行政執法機關工作人員參加行政執法資格認證考試激勵約束措施》,對提高執法人員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2024年全市34個市直部門和15個區縣(含功能區)共3950余人參加知識更新考試。執法隊伍素質的提升,為涉企行政檢查的規范化、專業化奠定了基礎。
法治保障的強化貫穿于涉企行政檢查的全鏈條,不僅體現在規范執法行為上,更延伸至風險防范領域。濟南市組建的百人律師服務團,為2000余家企業開展“法治體檢”。2025年濟南市全力推進山東(濟南)中央法務區建設,進一步整合仲裁、調解、合規審查等多元化法治服務資源,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法治保障,助力企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從“整合清單”推動減負增效,到“數字平臺”實現智慧監管;從“柔性執法”傳遞法治溫度,到“長效護航”厚植發展沃土,濟南以涉企行政檢查改革為突破口,多維度發力優化營商環境,以法治之力持續擦亮濟南“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城市名片,書寫法治護航營商、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