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與本土創新雙重驅動下,20多年前進入中國市場的瑩特麗集團,如今已成長為擁有本地化團隊、本土化產品組合的行業標桿跨國企業。
《中國化妝品》雜志 | 蘇悅怡
近日,在上海中國美容博覽會(CBE)現場 ,《中國化妝品》雜志獨家專訪了瑩特麗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Dario Gianandrea Ferrari先生,他深度解讀了企業在中國實現增長的關鍵策略——從組織建設、人才培養到研發與市場團隊的全面布局。同時,他還在采訪中闡述了如何幫助中國品牌在護膚和彩妝領域構筑全球競爭壁壘,并通過多職能協同創新滿足消費者對“自然精致”與“純凈美妝”的雙重需求。
“全球彩妝教父”瑩特麗集團(Intercos Group)
創始人兼董事長Dario Gianandrea Ferrari先生
展望未來,Ferrari先生還分享了瑩特麗在綠色制造、線上渠道拓展及全球化網絡構建等方面的新一輪戰略規劃,以及他對中國化妝品行業持續引領世界舞臺的殷切期待。
中國化妝品何時可以登頂全球美妝產業?這位國際美妝集團“掌門人”在獨家對話中給出了答案。
CCR:
2025年第一季度,瑩特麗在亞洲地區實現了18%的增長,其中中國市場表現最為突出。您認為這一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有哪些?
Dario Gianandrea Ferrari:起初我們在中國并沒有任何業務,但如今我們已深耕中國市場20多年。我們真正是從零開始——不斷壯大組織架構、培養人才、提升研發能力、完善市場團隊。如今,我堅信瑩特麗中國團隊已實力雄厚,團隊成員99%為本地人才。我們為此感到由衷自豪,也切實體會到他們為業務帶來的活力與專業精神。
這一路的成長,正是過去數年我們在中國市場持續耕耘的成果——尤其是在本土化產品開發方面,我們始終致力于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產品。如今,我們的策略已變得更具針對性。我們為能夠深刻理解市場與消費者需求感到驕傲,這一直是我們的核心策略。目前,我們在中國擁有成熟的銷售體系和強大的研發團隊,產品組合也已實現100%本地化。
CCR:
您認為中國品牌在合作需求方面與國際品牌有何不同?瑩特麗如何幫助中國品牌在研發、生產及全球競爭中構建壁壘?
Dario Gianandrea Ferrari:我們合作的本質是讓產品具有國際化特征。如今,中國品牌在本土市場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過去的10到15年里,曾經占據主導地位的國際集團影響力逐漸減弱,尤其在護膚品領域;與此同時,中國本土品牌迅速崛起,擁有先進的工廠和優質配方,原材料供應商也不斷為中國企業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如今,我認為中國品牌在護膚品品類上的運營已非常出色。
彩妝則是另一番景象,因其復雜度更高,需要緊密跟蹤全球趨勢,這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瑩特麗的核心競爭力首先體現在我們的商業模式——看似簡潔,卻深耕創新、強調組織建設、善于前瞻布局。我們之所以能持續增長,正是因為深入理解客戶:從產品研發、渠道分銷、品牌傳播到組織架構,我們都力求全方位掌握,才能為客戶量身定制最佳方案,這便是我們的商業模式精髓。
此外,作為一家來自西方的企業,瑩特麗于1972年誕生于意大利,在美國發展壯大,并于20年前扎根亞洲。如今,我們在歐洲和亞洲都具備強大實力,尤其在中國與韓國之間構建的全球化網絡尤為獨特,能夠助力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幫助它們了解如何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品牌。相較于其他競爭對手,瑩特麗的全球化布局可為中國客戶提供真正的全球化解決方案,助力其在海外市場取得成功。
“中國制造”正日益受到全球市場的認可。尤其在美國市場,“中國制造”的產品隨處可見。我相信,在未來五年內,“中國制造”將被全球消費者廣泛接受,因為中國企業做得非常出色。
過去15至20年,中國在原材料、營銷、產品創意等方面實現了全方位飛躍。曾經大家將創意歸功于韓國,但現今的中國市場已高度組織化、法律法規嚴明。毋庸置疑,中國正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在化妝品領域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我們將全力支持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化。對瑩特麗而言,中國是戰略重心,我們對此充滿信心,并啟動為期兩年的專項計劃,涵蓋創新、制造自動化及原材料等領域。我們期待在兩年內,讓瑩特麗中國成為集團最強大的創新中心之一。
CCR:
在文化與創新的雙重驅動下,您認為中國品牌在未來國際市場中最具潛力的細分領域是什么?
Dario Gianandrea Ferrari:我們清晰地看到西方世界與亞洲世界的差異,因此幫助品牌連接這兩大市場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在彩妝領域,想要緊跟創新與創意非常困難,需要一支強大的團隊。僅在亞洲,我們就有350名專注于創新的員工,這是一支規模可觀、實力雄厚的隊伍。正是有了他們的支持,我們才能不斷推出新產品、新理念和新概念,助力品牌在中國大放異彩,并實現出口。目前,我們蘇州工廠生產的產品也向國際品牌供貨,其中包括歐萊雅集團的產品。我了解到,在美國市場上,像Alpha、Pixi等眾多品牌的產品也在中國生產。
我相信,中國品牌已經準備好走向世界。你們擁有傳統的“工匠精神”,這遠超我們,甚至勝過任何美國品牌。同時,你們擁有深厚的文化傳承——源自五千年歷史的積淀,這份文化底蘊塑造了你們對“美”的獨到理解。你們一直身處美的環境中,如今正是實現重大突破的時刻,這種文化優勢必將使中國品牌更加強大。
文化源于過去,其價值不容忽視,它也必將助力你們在化妝品領域取得成功。你們真正理解美的含義,理解創新與夢想的價值。我非常高興來到這里,并再次重申:瑩特麗集團將以中國作為重要的創新中心,全力支持本土品牌的國際化發展。
CCR:
您剛才提到,要將護膚和彩妝視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并通過多職能團隊協同創新來滿足本土需求。在實際操作中,瑩特麗如何平衡國際化標準與中國消費者的敏感肌膚與時尚訴求,并在原料、設備、營銷、包裝等多環節實現協同創新?”
Dario Gianandrea Ferrari:今天,我認為我們必須將護膚和彩妝視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護膚與中國市場高度契合——在中國,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非常專業,不僅關注防曬(SPF)產品,也十分重視亞洲人群的敏感肌膚護理,這種偏好正是文化使然。而從西方視角來看,我們可以為中國市場引入一些新的原料、理念和技術。
在護膚領域,中國已經具備足夠的競爭力;但彩妝則另有挑戰。彩妝與時尚密切相關,涉及多種復雜工藝和技術。要在彩妝領域取得領先,就必須具備前瞻性思維——預判下一年度的產品趨勢,這需要全球化的洞察與經驗。這也是我們不斷將國際前沿概念和創意帶入中國市場的原因。
如果你仔細觀察我們的產品,既能發現大量源自歐洲的時尚趨勢,也能看到許多根植本土的創新元素。如今,我們在亞洲已擁有極強的本土化研發與市場能力,能夠真正開發出符合亞洲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這一點至關重要。同時,我們始終遵循國際化標準,但首要任務仍是助力中國消費者掌握彩妝技巧——這也是過去20多年直到現在我們的使命。
當我們滿足消費者對基礎產品的需求后,就能在此基礎上融入獨特創新——從質地、功效到特殊妝效,全方位提升產品的國際吸引力。因此,我們的創新工作分為兩個階段:首先聚焦基礎產品的本土化開發,其次在此基礎上持續迭代、推出獨特創新。
從技術角度看,創新已不再僅由研發部門完成,而是多職能團隊協同的成果。原料供應、設備制造、市場營銷、產業化及包裝等各環節必須緊密配合,才能創造出真正的新產品。創新的方式因此從單一研發轉向跨部門整合。
此外,提前洞察明年將要銷售的產品至關重要。唯有預見趨勢、洞悉消費者需求,才能贏得市場并掌握成功主動權。這正是我們始終聚焦未來的原因。
當然,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們始終尊重本地需求,力求令中國消費者滿意;與此同時,我們將所有國際化專業經驗帶入中國市場,這正是我們的核心優勢。我們不擁有任何自有品牌,也從不與客戶競爭——尊重并賦能客戶是我們的基本原則,所有實踐均基于這一信念及我們所積累的最佳經驗。
歸根結底,消費者教會我們他們想要什么、如何使用產品以及他們的行為方式等,這些洞察已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我們必須適應中國市場,同時兼顧全球視野。請相信我,中國將是瑩特麗集團的重要市場,我們也致力于在中國取得更大成就。
瑩特麗集團在中國美容博覽會(CBE)設立了
別具一格的展館,展示其創新的產品和科技
CCR:
您認為對于中國市場而言,哪些產品品類最具潛力?在彩妝制造方面,瑩特麗采取了哪些技術和配方創新,以滿足年輕消費者對更自然、精致妝效的需求?
Dario Gianandrea Ferrari:氣墊產品起源于亞洲,由韓國率先發明,如今在中國大受歡迎。我們在全新氣墊的網面結構應用方面開發了獨特技術,這一品類已成為我們的重點,我們也希望在粉底領域占據強勢地位。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品類是散粉,包括定妝粉、修容粉等。
雖然我們聚焦于底妝類產品,但如今我們也將重點放在口紅品類上。口紅往往是年輕消費者的第一款彩妝。以“α世代”(通常指2010年后出生、目前約12至15歲的群體)為例,他們開始嘗試化妝,帶來了大量新客群,也推動了市場向自然妝效的方向發展。然而,“自然”并不等同于“簡單”——要達到既自然又精致的妝效,遠比大量涂抹色彩更為考究。例如,今天采訪我的記者妝容非常精致,卻絲毫看不出她付出了多少心思,這就是我想表達的“自然美”的意思。
瑩特麗創新的氣墊產品,在中國市場受到歡迎,
同時也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更高效自然的底妝選擇
CCR:
在當下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環保與健康的趨勢下,瑩特麗在可持續發展和純凈美妝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Dario Gianandrea Ferrari:關于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我可以分享幾點。
首先,作為一家在意大利上市的公司,瑩特麗擁有清晰的可持續發展路線圖,并嚴格按照這一規劃穩步推進。
其次,我們的核心客戶群體主要是國際大型化妝品集團,他們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們也在積極響應和落實各項環保和社會責任標準。
第三,在中國本地,我們的蘇州工廠已獲得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頒發的“綠色工廠”認證,這充分肯定了我們在綠色生產和低碳制造方面的實踐成果。
在產品端,我們始終走在“純凈美妝”(Clean Beauty)創新的前沿。我們積極支持中國本土新銳品牌的發展,特別是那些將“純凈美妝”作為核心理念的年輕品牌。這不僅契合當代消費者對環保與成分安全的關注,也與我們一貫的產品價值觀高度一致。
目前,瑩特麗已經成為中國純凈美妝賽道的重要推動者和領導者。我看到天貓發布的最新銷售數據, 5月14日李佳琦淘寶直播間實時熱賣粉底液/膏總榜中,,排名第一的是“淂意(Dewy Lab)”,一個堅持純凈美妝理念的品牌;而排名第五的“戀火(Passional Lover)”同樣是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目前為這兩個品牌都提供了粉底類產品的支持。
未來,我們將繼續通過創新、綠色制造和本土品牌賦能,推動可持續與清潔美妝在中國的發展。
CCR:
未來五到十年,中國化妝品行業會發生哪些變化?您會給中國化妝品企業提出哪些建議?
Dario Gianandrea Ferrari:我再次強調,中國本土市場在持續增長,或許增速未必達到我們期望的水平,但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我相信增長潛力毋庸置疑。中國的大品牌已經非常強大,我們也看到一定數量的本土化妝品企業在崛起。它們要想持續成長,必須在以下這一點上達成共識:不斷提升專業化程度,努力生產出行業頂尖的產品。價格并非關鍵因素,這取決于所面向的市場細分;在發展初期,價格因素甚至可以暫時不予考慮。這一市場環境為我們提供了機會——可以專注于高端產品和創新研發。我們為國際品牌開發的技術和概念,也將被引入中國市場。
展望未來,我認為中國化妝品市場將進一步壯大,并有望向東南亞擴展——東南亞市場在許多方面甚至更具潛力。我也相信,將來中國品牌走向歐美市場的機會同樣存在。過去二十年里,我親眼見證了中國市場的巨大變遷;或許再過五至六年,中國品牌就能真正登上世界舞臺。事實上,許多渠道都會在短期內實現快速增長。我們正在為此而努力,這將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我再次重申:我們將在中國打造集團最重要的創新中心。
CCR:
展望未來,瑩特麗集團會將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重點放在哪些地方?
Dario Gianandrea Ferrari:我們需要中國媒體的認可與支持。由于一直保持低調,公眾對我們了解不多。最初我們進入中國并非針對國內市場,而是專注于出口,因此未能及時把握中國市場所提供的機遇。
但如今,我們在蘇州已啟動兩項新計劃,為我們真正立足中國市場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應該大力發展線上業務。雖然我們已在互聯網上有所布局,但接下來將通過采用中國本土的包裝、原材料和貼標,進一步積極拓展這一渠道。
CCR:
您一年會來中國多次,每次都會走訪不同城市。您最喜歡哪個中國城市?
Dario Gianandrea Ferrari:我對香港非常熟悉,以前經常去那里,現在我經常來上海。我還記得在2000年初初次到訪上海,那時上海到處都是在建的樓宇。有人曾斷言上海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上海充滿活力,機遇無限,對我而言,上海是我最喜歡駐足的中國城市。
CCR:
瑩特麗集團是否有計劃在中國其他城市設立工廠?
Dario Gianandrea Ferrari:瑩特麗集團未來肯定會在中國繼續進行拓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在中國的產能擴大了一倍,已有兩個大型工廠。現階段,我們將重點通過創新驅動增長。中國無疑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因此如果保持增長勢頭,我們可能會再建一座工廠或考慮進行并購。
CCR:
作為今年CBE重要的參展商之一,您覺得今年的展會開展得如何?
Dario Gianandrea Ferrari:我非常高興來到這里。現場人山人海!我記得我第一次參加CBE已經是十多年前了。實際上,我還記得當年瑩特麗是首家以海外OEM工廠身份參展的企業。對我來說,CBE真正代表了中國的化妝品行業——而我們熱愛中國。
CCR:
請您為《中國化妝品》雜志寄語,為瑩特麗集團與中國化妝品行業的未來寄語。
Dario Gianandrea Ferrari:我們將與《中國化妝品》雜志緊密合作,真正架起中國與國際市場之間的橋梁。我認為中國品牌擁有精美且精細化的產品,背后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讓你們自小就浸潤于美的世界,這是相較于世界其他地區的一大優勢。中國理應在全球化妝品領域占據第一的地位,我們將全力推動、支持并積極參與,盡一切可能助力你們實現這一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