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報道,隨著美中貿易摩擦升級,多家外媒和智庫開始把目光轉向了這場博弈的一個關鍵領域,稀土(rare earth)。中國前不久宣布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外媒分析認為,這一舉措可能給美國帶來“重大打擊”,并暴露出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程度有多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這是中國手中握有的一張有力王牌(a powerful card to play),是中國對美國擁有絕對優勢的一個領域。和關稅不同,在稀土領域,特朗普幾無反擊空間。
稀土礦石(資料圖)
全球近60%的稀土資源埋藏在中國的土地上,而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全球近90%的稀土精煉加工也在中國完成。這種主導式的地位,使得中國在國際稀土市場上擁有無與倫比的發言權,無疑是一張強有力的“王炸”。近年來,美國出于所謂的國家安全考慮,頻頻呼吁國內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高昂的成本和漫長的產業鏈重建過程,無疑讓這一計劃步履維艱。
從2025年4月1日起,中國海關全面執行稀土出口管制新規,所有申請進口的企業必須提交最終用戶證明。 美國軍火商、科技公司和汽車制造商提交的326份申請中,至今零通過。 洛克希德·馬丁的高管在內部會議上透露,他們的釹鐵硼磁體庫存只能撐到6月10日,“如果中國不松口,下個月F-35就得停飛”。
稀土礦山(資料圖)
隨著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的影響迅速顯現,美國相關企業叫苦不迭,美國政府也是焦頭爛額。報道稱,中美經貿會談后,美國貿易代表杰米森·格里爾曾試圖緩解業界對這一潛在脆弱性的擔憂,聲稱“預計”中方會取消出口限制。然而,至今幾乎沒有跡象表明這一點。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關鍵礦產安全項目主任格雷斯林·巴斯卡蘭表示,這一管制“將繼續存在”,并且“可能會長期存在”,
就在幾天之前,特朗普在做客一檔新聞節目時,被主持人問及——是否愿意訪問中國?當時特朗普給出的回答是肯定的,表示自己當然愿意訪問中國,并且表示中美的貿易關系正在回到健康的狀態。熟悉國際政治的人都應該清楚,特朗普之所以如此表態,實際上就是想要得到中方的回應,準確來說,特朗普是想要收到來自北京的邀請。而且,特朗普之所以愿意和中國談判,實際上還是想要為美國爭取更多的利益,尤其是在稀土資源和芬太尼這兩件事上,特朗普想要中國做出妥協。
美方若想打破僵局,必須交出三份“行動答卷”:
1. 取消關稅實質化:兌現5月會談中承諾的91%關稅取消,而非僅暫停24%疊加稅率;
2. 停止技術霸凌:撤銷對華為AI芯片等領域的無理制裁,結束“長臂管轄”;
3. 糾正單邊主義:放棄以“對等關稅”為名行保護主義之實,回歸WTO多邊框架。
中方的預期管理同樣清晰——“問題關鍵不在訪華,而在兌現承諾”。正如特斯拉為求土低頭談判時,中方開出的條件是“禁用軍工領域+交出美軍供應商名單”,直指美方供應鏈的“阿喀琉斯之踵”。
建設中的稀土冶煉設施(資料圖)
產業分析師指出,即便2025年個別項目投產,其成本將比中國現行價格高出四倍以上。當前僵局的核心在于雙方政策節奏錯配。未來三個月將成為博弈關鍵期。美企庫存紅線迫近與中期選舉政治周期疊加,可能迫使華盛頓調整策略。但技術冷戰思維慣性導致政策回旋空間收窄,中方稀土杠桿的實際效力取決于本土產業鏈升級速度。當雙方都將核心資源武器化時,全球供應鏈的斷裂風險正在指數級上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