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早在5月13日,中國香港特區政府以高效的速度完成了一項關乎國家安全的立法程序——兩項《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附屬法例在刊憲后即時生效。
此次附屬法例的核心內容聚焦于駐港國安公署的職責細化與禁地劃定。根據法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需統籌落實駐港國安公署的監督指導意見,并明確公務員須向公署提供“一切所需和合理的協助”。此外,公署的六個履職場所被劃為禁地,具體包括銅鑼灣道148號、城市花園道9號等區域,均為公署獨立占用場所,不涉及私人民居。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強調,附屬法例的制定是為了應對“突如其來且無法預計的國家安全風險”,尤其是全球地緣政治局勢震蕩升溫的背景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面臨的外部干預風險顯著增加。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立法程序選擇在2025年5月中旬完成,恰逢中美貿易戰出現緩和窗口。就有輿論分析認為,此時推進立法可減少美國對香港采取報復性措施的可能性。
不過,就在國安法附屬法例生效后不到1周,美國參議院部分議員于5月17日拋出了所謂的《香港司法制裁法案》,要求美國政府評估對香港法官、檢察官及官員實施制裁的可能性。此舉無疑是美國對中國內政的又一次插手干預。
面對美方的干涉行為,香港特區政府迅速回應,斥責美方“公然踐踏法律公義”,企圖通過制裁“恫嚇維護國家安全的特區人員”。外交部駐港公署更是嚴厲指出,此類行為是“赤裸裸的脅迫和霸凌行徑”,嚴重違反國際法原則,希望美方有關人員能夠及時懸崖勒馬,否則必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中方的反擊不僅停留在言辭層面,還體現在行動震懾上。2025年4月,美國國務院發布涉港報告并宣布制裁6名中方官員后,隨后中方發布對等反制措施。如今中方已經表明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堅決決心,若美方還要繼續推進制裁法案,打“法案牌”,那么“必將付出沉重代價”的警告,美方相關人員可以期待下,畢竟我們向來都是說話算話。
自2020年《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中國已多次對美方干涉香港事務的行為進行對等反制。例如,2025年4月,中方宣布對提出涉港制裁法案的美國議員實施簽證限制和資產凍結。這種“以牙還牙”的策略,既是對美國霸權的直接回應,也展現了維護“一國兩制”的堅定決心。
香港國安法及附屬法例的爭議,本質上還是中美戰略博弈的縮影。美國試圖通過“長臂管轄”削弱中國對香港特區的治理權,而中國則以法律手段筑牢防線,確保香港“由治及興”的進程不受干擾。這種博弈背后,是兩種治理邏輯的碰撞:一方是強調“國內法優先”的霸權邏輯,另一方是堅持“主權不容干涉”的防御邏輯。
香港特區政府的立法行動與外交部的強硬回應,共同勾勒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在國家安全問題上,中國沒有退讓空間。無論是美方的制裁威脅,還是西方的輿論施壓,都動搖不了中國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正如外交部駐港公署所言:“香港由治及興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