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取材于權威資料,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1930年,17歲的王恩茂參加紅軍,自此踏上了革命道路,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王恩茂始終兢兢業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抗日戰爭期間,王恩茂先后出任八路軍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
1941年,為了打破敵人對解放區嚴密的經濟封鎖,根據中央命令,王震、王恩茂率領三五九旅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
三五九旅全體官兵,僅用三年時間,便將這里建設成了盛產糧食的好田地。這一時期,王恩茂在與戰士們一起開荒種地的同時,還寫下了長達1.2萬字的調查報告,毛主席看后,表達了欣賞之情。
新中國成立后,王恩茂隨王震率軍進駐新疆。這一時期,王恩茂領導了我黨在新疆的黨政建設、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和改造起義部隊等一系列工作。
王恩茂一邊開展組織工作,一邊與當地干部積極交流,向他們了解社會情況。為了能夠更加深入群眾,王恩茂更是一來到新疆就開始學習維吾爾語。
對于即將40歲的王恩茂來說,從頭開始學習一門語言,并非易事,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因為在他心中,要想跟新疆人民打交道,將民族工作做到位,就必須克服語言難關。
除了開展民族工作,推動整個南疆社會改革外,當時,王恩茂的另一個主要任務是坐鎮指揮開荒大生產。
解放軍進駐新疆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糧食緊缺,美國人在撤離新疆前,還曾放話“共產黨的軍隊將會在新疆餓死”。可見,這一問題由來已久。
新疆軍區成立后,下達的第一號命令就是:
“駐疆部隊一律參加勞動生產,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勞動生產之外。”
王恩茂在部隊的動員大會上,充滿自信地說道:
“兵無糧則散,民無糧則亂。我們要發揚南泥灣光榮傳統,用坎土曼(新疆農具)砸碎人家的預言。”
就這樣,十多萬解放軍在新疆展開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墾荒運動,這場大生產運動持續了三年時間。王恩茂和廣大戰士們一起,扛起坎土曼,奮戰在墾荒第一線。
最終,新疆軍區成功解決了糧食危機,甚至還有余力幫助當地人民解決糧荒問題。
除了糧食問題外,剛剛解放后的新疆,社會情況也相當復雜。因此,在維護社會穩定這一方面的任務也十分繁重。
于是,王恩茂白天開荒,夜晚又挨家挨戶上門調查,開展工作。因為時間緊迫,他常常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只能一邊就著涼水啃面餅,一邊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調查,王恩茂憑借自己掌握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寫下了《新疆社會調查》。這份調查報告引起王震高度重視,并印發全黨,供廣大干部學習。
隨著新疆減租反霸和土改工作的進行,王恩茂組織近2萬名干部組成若干工作小組,分別進駐各縣、村,開展工作。經過長達十個月的時間,終于完成了減租反霸任務。
新疆的農民群眾在分得糧食后,不禁高呼“共產黨萬歲”。而王恩茂在調查報告中用極其詳細、準確的數據記錄了這一工作進展,足見他的調查有多細致。
而在非常復雜、敏感的民族宗教問題上,王恩茂更是高度重視。在調查中,他發現在減租反霸運動中,發生了過激的情況,牽連了宗教人士,甚至出現了打死、打傷人的現象。
針對這一情況,王恩茂提出了“慎重穩健”的四字方針,循序漸進逐步做一些必要改革,從而實現政教分離。
王恩茂在新疆的工作受到了王震以及中共中央高層的高度贊賞。1952年,王恩茂接替王震,開始全面主持新疆工作。
在他的領導下,新疆的革命建設事業獲得了極大發展。與此同時,在他的建議下,中央黨校還專門開辦了新疆民族班,為我黨培養了更多優秀的少數民族干部。
王恩茂工作中,尤其重視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他曾明確說明少數民族干部存在的重要性:
“少數民族干部有許多優點,他們對于本地情況熟悉,語言、生活、習慣與群眾完全一致,各方面與群眾有密切聯系,沒有他們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
因為工作負責,平易近人,沒有一點兒官架子,王恩茂在主政新疆時期,與當地各族人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1969年秋,王恩茂來到北京二七機車車輛廠開展勞動鍛煉,接受再教育。盡管已經花甲之年,但他來到工廠后,努力學習,基本掌握了機床操作技術,甚至還能夠和工人一起倒班頂崗生產。
1972年,因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干擾,原本應該恢復工作的王恩茂被調至蕪湖地委擔任第一副書記。當時有很多老同志都來勸他不要去。
但王恩茂認真思考后,決定服從組織分配。在安徽蕪湖工作期間,曾有兩個背著哈密瓜的維吾爾族老人來到蕪湖,特意看望王恩茂。
兩人一見到王恩茂,便立即走上前去,緊緊握著他的手,激動地說道:
“王書記,我們是從新疆哈密來的,1959年的時候,您在我們那里住了一個月呢。”
王恩茂也熱情地擁抱了他們,并歡迎他們的到來。聽到鄉親們想念自己時,王恩茂忍不住紅了眼。
1975年10月,在紅軍長征勝利40周年之際,王恩茂給毛主席寫去了一封信。除了檢討錯誤,匯報自己在蕪湖的工作情況外,他還提到了一個請求,希望能夠批準自己回部隊參加工作。
當毛主席收到王恩茂從蕪湖寄來的信件后,才得知他現在在蕪湖擔任地委副書記。王恩茂是我黨優秀的干部,如今卻只是一個地委副書記,簡直是大材小用。
毛主席當即將這封信批給聶榮臻,并明確指示將王恩茂就近分配到南京軍區工作。1975年末,王恩茂離開了安徽蕪湖。
1981年,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共中央決定讓王恩茂重返新疆主持工作。當中央領導告訴他這一消息時,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王恩茂竟再次激動起來。他立即表態道:
“完全服從中央決定,絕不辜負中央的信任。”
在去新疆赴任前,王恩茂還來到鄧小平家中拜訪,并聽取鄧小平對他在新疆開展工作的指示。鄧小平在談話中,直言“新疆的同志十分歡迎你回新疆去”,但同時,他也強調“團結大多數,不要搞小圈圈”的重要性。
王恩茂聽后,鄭重地點了點頭。就這樣,時隔十多年,王恩茂再次回到了新疆,為新疆建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2001年4月12日,王恩茂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根據老將軍生前遺囑,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新疆烏魯木齊公墓,履行了與新疆各族人民相守的承諾。
參考資料:黨史博覽2016年4期、當代貴州2013年25期、黨史縱覽2023年11期、《學習時報》、讀報參考2023年26期、縱橫2008年6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