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漾少女殺人事件》有一個相當具有沖擊力的開頭:張子楓飾演的江寧,與另外一位少女在滑冰場上相遇,追身的鏡頭緊跟著江寧在冰場上滑動飄移的身影,然后畫面一轉,隨著冰刀的刺耳聲,另一位少女的脖子上出現一道血痕,接著倒下。江寧在冰場上似乎終得施展,完美的動作落下后,因為鏡頭畸變而有點變形的臉上,是迷離而瘋狂的眼神,還有斑駁飛濺的血跡。
這個開頭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影像基調:冷靜、主觀、淺焦、緊貼角色。周璟豪在成為導演之前本來在哈佛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政治學,在硅谷做了一段程序員之后才投身電影,可謂半路出家,但他的長片首作就展現出對影像節奏和類型元素的準確控制,編程所需要的理性思維或許在其中有所作用。在《花漾少女殺人事件》中,影像始終服務于人物的心理,鏡頭的所及,都是為了表現一位少女的掙扎與蛻變。
江寧是一位站在人生轉捩點的花滑選手,職業生涯的存續取決于接下來的比賽成績,這讓她焦慮急切,而自己母親兼教練、由馬伊琍飾演的王霜的冷漠與不信任,更讓江寧的心理如同一根被拉到極致的弦,處于隨時會斷的臨界狀態。正如本片的英文標題,一語雙關地點出了少女的境地:這是一位Girl On Edge。就在這個時候,天才女孩鐘靈出現了,她與江寧建立了是朋友亦是對手的矛盾關系。她仿佛是江寧的反面:松弛、自在、我行我素。最重要的是,她滑冰是為了快樂,而不是為了成績。
對優績主義和原生家庭的批判在東亞電影里并不鮮見,《花漾少女殺人事件》的前半段也給人這樣的既視感:對成績的追求,讓一位少女在自身與母親施加的壓力下瀕臨崩潰。但隨著劇情的推進和人物的顯露,我們會發現這部電影的主旨絕非如此簡單:與其說是關于壓力,不如說是關于野心。
導演周璟豪在接受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的采訪時如此說道:“現實中,我們總會遇到那些野心勃勃的人……當你執著于某個明確的目標時,往往會在某個時刻觸碰到自己的極限。那種清醒意識到可能永遠無法抵達終點的挫敗,會激發出某種獨特的情緒。在這部電影中,最吸引我的是當角色直面自身的極限時,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驅動江寧做出種種行動的,不是母親的逼迫,而是源自她內心對成功的渴望,是她自身的主體性在做出選擇。她并非不堪重負的溫室小花,而是無懼寒冷的冰上玫瑰。既是玫瑰,那自然是帶刺的。
江寧絕非一個討好的角色,她多疑、敏感、嫉妒。她將全世界都當作敵人,豎起渾身尖刺抵抗一切。這種脆弱而頑強的矛盾狀態,是統領全片的心理線索。而在通往江寧內心答案的道路上,周璟豪以她為中心設置了兩組鏡像關系:江寧與少女鐘靈是兩類心理面相的對照,而江寧與母親王霜則是兩代人的對照。
張子楓和馬伊琍在片中塑造了一對情感復雜的母女。曾經也是花滑運動員的王霜,因為懷孕中斷了職業生涯。她一方面盼望女兒繼承自己的衣缽,另一方面也有著放棄理想的不甘,女兒是她的希望,也是她拿來用作自己當年退役的借口;女兒渴望獨占母親的注意與關心,希望她不是被別的選手吸引的教練,而是只看向她、相信她。就像中國的很多家庭一樣,這是一對不完美的、別扭的母女,有著各自的缺陷,互相傷害的同時也互相扶持。才華橫溢的鐘靈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兩者之間本就微妙脆弱的平衡。《花漾少女殺人事件》展現的正是這種平衡動搖的模樣,張子楓和馬伊琍的每一場對手戲,都讓這個過程得以具現化。
對角色矛盾性的著迷,是周璟豪創作這部作品的源起:“當角色被逼至絕境,我們才得以窺見他們最脆弱的時刻——獨自一人,直面內心的低語。這樣的瞬間無比珍貴,因為唯有此時,靈魂才卸下偽裝,顯露出最真實的模樣”。在《花漾少女殺人事件》里,江寧的每一次獨處,都是張子楓詮釋角色內心真實的時刻。或對鏡自照,或獨自靜默,或假裝堅強,或歇斯底里,江寧是一個讓人感覺內心風暴時刻在醞釀的角色,而張子楓則將江寧所承受的重壓演繹為可見的層次,吸引觀眾跟著鏡頭,將包裹她內心的外殼層層剝開,直至發現最終的秘密。
這個秘密留待觀眾到電影中發掘,那是一個讓少女超越自我、實現飛升的奇妙瞬間。
《花漾少女殺人事件》首映結束后,
張子楓回答了來自VOGUEfilm的提問:
江寧是一個擁有復雜情緒的角色,你怎樣看待這類角色?
我會被這類角色吸引,某一刻,他們被逼到極限,我們得以窺見他們的脆弱時刻,那很珍貴。
這次戛納之行的感受如何?
很好玩,很開心,看了好看的電影,海也非常美。
品牌形象大使張子楓身著CHANEL 2024/25高級手工坊系列山茶花刺繡馬甲,真絲褶飾闊腿褲(款式52),佩戴CHANEL高級珠寶N°5 系列ETERNAL N°5耳環、手鏈與手鐲亮相戛納電影節
這部電影一個很特別之處在于對壓力的描寫,不是全然負面,而是充滿層次,像是天平的兩端,極其不穩定、或高或低、或好或壞。對此你有著怎樣的理解,又是如何詮釋演繹的?
一根弦繃到極致是會斷的,江寧就是這么緊繃,所以她的表情更多時候都是緊繃的,每天在高壓之下如履薄冰,當壓力積攢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在表演的時候我會注意江寧的眼神和表情,是緊繃到極限的感覺。
對你自己來說,扮演江寧,身體壓力更大還是精神壓力更大?
我覺得無論是身體和精神都處在一個高壓狀態,沒有哪個更大,是一種疊加的壓力。
首映結束后,在雙周的電影大廳里,所有的掌聲和鏡頭都給到了你和主創團隊,當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我覺得很感動,就像江寧剛比完了一場比賽一樣的心情,掌聲是給我們所有主創的,也是給江寧的。
第一次踏上戛納紅毯,之前做了哪些準備?
我會和造型團隊溝通,確定適合的造型。為了保持好的狀態,盡量提前倒一下時差。
品牌形象大使張子楓身著CHANEL 2024/25高級手工坊系列山茶花刺繡馬甲,真絲褶飾闊腿褲(款式52),佩戴CHANEL高級珠寶N°5 系列ETERNAL N°5耳環、手鏈與手鐲,亮相第78屆戛納電影節紅毯
走在紅毯上的時刻,感受如何?
走在紅毯上很開心,這是一個電影盛會,我相信所有電影人走在戛納紅毯上都會有按捺不住的激動。
香奈兒與電影的情緣已經延續了將近一個世紀,作為品牌大使,你如何理解電影、銀幕和時裝文化之間的關系?
銀幕是電影的載體,電影與時裝文化相得益彰,都是一個時代,一種思想的展現。
無論是戲服設計、制片支持還是電影宣發,香奈兒始終尊重導演的藝術表達,守護每個項目的自由精神與獨特個性。在今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上,香奈兒支持了三部電影的拍攝制作:
主競賽單元的《新浪潮》(Nouvelle Vague),由美國獨立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執導,品牌摯友佐伊·達奇在片中飾演傳奇的風格偶像珍·茜寶;
一種關注單元的《水之年代》(The Chronology of Water),這是品牌形象大使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的首部導演長片,改編自莉迪亞·尤克納維奇的同名回憶錄,講述她成長的陰影與最終在文學創作中找到救贖;
特別展映單元的《彩虹》(Arco),這是法國獨立動畫導演于戈·比安弗尼的首部動畫長片。于戈·比安弗尼作為創立人之一的Remembers工作室曾多次與品牌合作。
我們期待與這些創作風格各異的影片逐一見面。
撰文:陳啟文
編輯:Hezi
設計:小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