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翟瑞民
近日,演員黃楊鈿甜佩戴“天價耳環”事件引發全網熱議,隨著政府部門發布正式通報,此事基本上真相大白。黃楊鈿甜的父親楊某因涉嫌違法違規問題,已被監察機關立案調查。
四川省雅安市聯合工作組明確,黃楊鈿甜父親楊某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涉嫌違規經商辦企業問題和在參加公開招錄公務員考試和工作期間涉嫌故意隱瞞違法生育二孩問題”。但是,通報也明確指出,“經核實,楊某在雅工作期間未經手災后重建項目招投標,未涉及災后重建資金審批管理和慈善捐款。”
“天價耳環”引發外界關注后,黃楊鈿甜的家庭背景成為網友們挖掘的重點,其下海經商的父親被以名字為關鍵詞搜索出和雅安地震救災有關聯,由此導致災后重建資金使用情況遭到多重質疑,慈善事業公信力再遭沖擊。如今政府通報發出,有了權威解釋,四川省有關慈善機構以及雅安地震后救災資金使用情況才獲得官方正名,擺脫了在此次事件中被網友“群起而攻之”的窘境,也算是還了一個清白之身。
12年前,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造成超過200人死亡失蹤,上萬人受傷。當時,國內萬眾一心,捐款捐物抗震救災,巨額資金曾涌向災區和慈善機構。盡管已過去多年,人們依然會關心當初的“愛心”資金是否得到合理規范使用。公益慈善,從來都是屬于代表社會公共利益的焦點議題。
其實,“天價耳環”事件發酵期間,圍繞雅安地震救災資金使用情況所有外界質疑的原點,都來自于黃楊鈿甜父親楊某的名字引發的搜索關聯信息和照片等靜態記錄。既然只是同名同姓,并沒有更多聯系,當地慈善部門完全有機會及早作出正式澄清,說明誤會,而不是僅在媒體求證時語焉不詳地說一句“同名同姓而已”,結果不但不能遏制網絡謠言傳播,反而給人一種冷漠應對的印象,加劇了“塔西佗陷阱”效應。網絡質疑通常伴生網絡暴力,可以想象,有關慈善機構和負責人在此期間,該承受了何種壓力。傳統的社會組織架構面對網絡時代的公共危機,反應滯后的弊端在此次事件中被充分顯露。
網絡反腐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揭露、監督和懲治腐敗行為的一種新型反腐方式。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社交媒體的普及,網絡反腐取得成功的案例已不在少數。與此同時,網絡反腐也是把“雙刃劍”,跑偏和“誤傷”事件時有發生,而且往往會催生出網絡暴力、惡意攻擊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此,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加強網絡建設和管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將網絡反腐納入合法化的軌道,才能避免其失控,走向極端。
此時,信息公開透明的重要性就進一步凸顯。對于網絡熱點輿情,快速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公眾關切,減少謠言的生存空間,此類操作模式應成為政府部門和涉事機構的常規操作。
多年來,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取得很大成績,但是這一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負面事件并引起巨大輿論壓力。信息公開透明,是公益慈善事業的基本要求、原則與底線,更是法定義務。面對網絡反腐的“誤傷”,信息公開才是應對之道。唯有依法依規做好信息發布,依靠公開透明接受全社會監督,才能有助于增強公眾的信任度,提升公益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