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啟幕。本屆文博會共展出文化產品超12萬件,6280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線上線下參展,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規模再創新紀錄。
本屆文博會江蘇展區通過“蘇韻新‘視’界”創意展陳和“文化科技新服務”“文化消費新場景”“文化傳承新生態”三大板塊,匯集了全省30家優秀文化企業,其中有2家是蘇州高新區企業。
走進江蘇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來自蘇州市高新區諾藝琴韻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的蘇繡作品《太湖一夢入姑蘇》,由工藝美術師姚琴華創作。3幅小件雙面繡均取景于太湖沿線,分別為人物——撒網的漁民、動物——捕魚的白鷺、植物——靜謐的蘆葦,其外框造型也經過精心設計,將廊橋、屋檐、帆船等元素嵌入,其中,用黑胡桃木結合紫檀、黃銅、亞克力等材料,展現了豐富的太湖流域文化。
另一側,國家級非遺蘇繡代表性傳承人、85后繡郎付健的青銅器系列作品正在上演“古今對話”。屏上,“西周·青銅環帶紋壺”的數字光影流轉,屏前展臺上,蘇繡特色技法將千年前的青銅重器在絲線上“重生”。“這簡直是把博物館里的青銅器‘繡’活了!”一位觀眾指著作品說道。
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蘇州高新區不僅是蘇州市開發最早、開放程度最高、環境特色最突出的區域之一,還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底蘊。這里不僅有頗具代表性的蘇繡,還有蘇州緙絲技藝、蘇州玉雕、核雕等3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本次文博會上,高新區還有4家單位帶著精美作品前來參展。裠芳荰緙絲藝術館展出來自工藝美術師顧衛芳的6幅博古圖緙絲作品,此外還有緙絲服飾、扇子、飾品等,吸引了一大批參展人員前來。“不僅是緙絲,在這塊小小的香薰上,一共凝聚了緙絲、蘇繡、法繡3個工藝。” 顧衛芳介紹說。
值得一提的是,文博會上的蘇繡新生力量令人眼前一亮,一眾“繡二代”各領風騷。品一杯“東方美人”冷泡茶,搖起一只以“小白的二十四節氣”為蘇繡主題的扇子,再凝視一幅如同素描畫一樣肖像蘇繡作品《她》……95后繡娘張露依托蘇繡開發出沉浸式文化體驗,她創辦的“清禾宮”品牌以年輕、時尚、文藝的氣質,抓取了現場一眾文藝青年的“芳心”。
“別小看了這枚胸針,它凝聚了蘇繡、大漆、金箔、螺鈿、琺瑯等多項工藝,可以說是把‘非遺’戴在身上……”這樣的介紹讓觀眾們發出贊嘆。這是“繡二代”岳琰傳承姚琴華蘇繡技藝,開發出的“喜閱”文創品牌。
蘇繡世家三代傳承,外婆盧菊英、母親盧梅紅、女兒郁竹君用共同的蘇繡技藝演繹著精彩的文化傳承故事。工藝美術師盧梅紅匠心獨運,在本次展覽中帶來自己一直鐘愛的花卉題材作品。其中,《肆意綻放》以“四宮格”的形式綻放出牡丹花別樣的美。
深入挖掘文化價值,推動文化與其他經濟業態深度融合,近年來,高新區文化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截至2024年底,全區擁有規上文化企業145家,2024年實現營收437.3億元,同比增長18.5%。下一步,高新區將繼續搶抓文博會等大型展會契機,不斷彰顯自身文化魅力。同時,繼續傳承創新傳統文化,探索培育新興數字文化,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匯入源源不斷的文化活力。
(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