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但是我們的這個母親脾氣可一直都不太好,幾千年來經歷了無數次決堤。
每次一決堤都要淹沒無數的莊稼,導致兩岸百姓死傷慘重。
可是在1938年,居然有人主動讓黃河決堤,事先還沒有任何通知。數百萬老百姓失去了家園,被迫成為了流民。
而這件事的幕后元兇,直到1967年才被人扒了出來,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焦土抗戰
日軍全面侵華之前,蔣介石的辦公桌上擺著一份《中國抗日備戰建議書》。
建議書中赫然寫著,黃河是最后的戰線,應該將黃河用作防御敵人的武器,用人工泛濫的方式阻止敵人的推進。
諷刺的是,提出這個建議的是個外國人——國民黨從德國請來的軍事顧問法肯豪森。
作為一個外國人,法肯豪森顯然不知道黃河泛濫意味著什么,也不明白這么做的后果。
縱觀歷朝歷代,沒有任何一個統治者敢不重視黃河的治理,黃河一旦出了大問題,王朝即便不覆滅,國力也得大大衰落。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黃河的治理關乎中國的命運,黃河出現問題也被認為是上天的警示。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面對這么一份離譜的計劃書,蔣介石居然真的在考慮計劃的可行性,在這份文件的關鍵段落上,他還特意標注了五個大字:最后抵抗線。
在國民黨內高層中,和蔣介石有同樣想法的還有陳果夫。
在臺兒莊大捷不久之后,陳果夫就給蔣介石提交了一份公文,里面提到黃河南岸的防守難度非常大,到了汛期的時候,要是日軍決堤會很難辦……
雖然沒有說主動決堤的事情,但是由于陳果夫在國民黨內的地位很高,這份公文影響力非常大,間接影響了之后國民黨的決策。
蘭封會戰失利之后,日軍開始沿著隴海鐵路南下,鄭州告急。
國民政府這個時候已經做出了決定,他們認為常規防御已經不可能拖住日軍的進攻,必須動用更極端的焦土政策,將黃河決堤拖住日軍的腳步。
決堤,決的是民心
1938年6月,在蔣介石的最終拍板之下,距離鄭州不遠的花園口和趙口堤壩被炸開,洶涌的黃河水形成了數千平方公里的黃泛區。
匪夷所思的是,在做如此重大的決策之前,國民黨甚至沒有進行任何口頭或書面形式的通知,沒人知道黃河泛濫之后具體死了多少無辜的老百姓。
保守估計,僅僅是被第一波洪水直接淹死的就有八萬多人。
那些僥幸活下來的人也未見得就是幸運的,莊稼都被淹了,吃什么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自古以來直接被洪水沖走的人都是少數,絕大多數人是死于洪水過境之后帶來的饑荒和瘟疫。
數百萬難民被迫棄家逃難,餓死在逃難路上的更是不計其數,即便后來國民黨將大堤被修復了,這些流民也沒有得到妥善的安置。
根據國民黨自己在1948年的統計,這次決堤前前后后一共導致了將近九十萬人死亡。
淹沒的耕地更是直接導致了河南、安徽、江蘇三省的糧食生產陷入崩潰。
而國民黨政府居然推脫黃河決堤是日軍控制導致的。
更過分的是,他們幾乎沒有做出任何救災措施,即便有,救災的經費也被黨內的“耿專員”們中飽私囊了。
與此同時,我黨高層在知道黃河決堤之后,立刻派人進入黃泛區對災民進行救濟,許多流民也因此加入了八路軍。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你是當時的普通老百姓,你是更支持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呢?
可即便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國民黨的戰略目的卻沒有達到,雖然拖延了日軍兩到三個月的時間,可并沒有真正阻止日軍最終拿下重鎮武漢。
而且黃泛區形成的大片沼澤反而成為了天然隔離帶,日軍轉而控制黃泛區北側和南側的戰略要點讓國軍無法有效地發動反攻。
結語
在當時,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決堤黃河這件事是蔣介石所為。
直到1967年,移居美國的前國民黨高官董顯光才將這件事情捅了出來。作為知情者,他在書中提到了國民黨炸毀花園口堤壩的詳細經過。
無獨有偶,另外一位親歷者魏汝霖同樣將內幕公開了出來,在經歷了幾十年后,事情的真相才終于公之于眾。
國民黨如果不敗,實在是天理難容。
參考:
國民黨軍隊扒黃河花園口阻日軍 89.3萬人死亡 - 綜合資料 - 抗日戰爭紀念網
揭密國民黨決堤花園口真相 黃泛區百姓究竟有多慘_手機新浪網
1938 年黃河洪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