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0月,陳果夫 赴鎮江任江蘇省政府主席。
陳果夫是來救場的,因為原省政府主席顧祝同已經在“劉煜生案”中灰頭土臉,名聲臭了, 只得退出政界,重回軍界,轉任“豫鄂皖湘贛北路剿匪總司令”。(詳情點擊:)
當時新聞界對顧祝同窮追猛打,而陳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出過《果夫小說集》,還兼任《民國日報》編輯,不僅黨務工作出眾,在文化界形象尤佳,所以陳果夫是最佳人選。
北伐軍占領南京后,陳立夫(左一)、陳果夫(左二)、何應欽(左三)、羅家倫(左四)、顧祝同(左五)來到鎮江,在鎮江趙伯先銅像前合影。
江浙是蔣介石的基本盤,一定要派可靠的人來 執掌,所有的政治不外乎人和人之間的反復勾連,今天就來談談陳果夫這個人的故事。
01
談陳果夫,要從他的叔叔陳其美說起。
1914年陳氏家族合影(局部):后排三男子自左至右為陳其美、陳其業、陳其采;前排中為陳果夫,右為陳立夫
陳其美是浙江人,28歲那年到日本留學,他本身就不是安分學習的人,有很深的青幫背景。果然他一邊在日本警監學校讀書,一邊就加入了同盟會。
加入同盟會后,很快就被孫中山倚重,成為親密戰友,孫中山很多重要的事都交給他去辦,包括很多刺殺、聯絡青幫人士等不能秘密任務。
1907年,陳其美在東京結識了來自浙江的小老鄉蔣志清,結拜為兄弟,并介紹他加入了同盟會,又將他引見給了孫中山。
這個小老鄉后來改名叫蔣介石。
陳其美對孫中山忠心耿耿,是孫的鐵桿部下。革命黨光復上海后,為了排除異己,陳其美派出蔣介石暗殺了光復會領袖陶成章。
孫中山后來發起“二次革命”,陳其美義無反顧的跟著他討伐袁世凱。“二次革命”失敗后,陳其美與孫中山亡命日本,蔣介石留在了上海,拜了黃金榮為師。
1916年5月,袁世凱派人暗殺了陳其美。陳其美在死之前,把蔣托付給了孫。
孫周圍的人很多,但是大部分執行力很差,一幫文人,口才不錯,能力欠缺,碰上事大家先吵上半天,吵得驚天動地,最后也拿不出什么辦法來。陳其美和蔣介石屬于少數幾個真正能打的,陳其美死后,孫中山開始倚重蔣介石。
作為陳其美的鐵桿小弟,蔣介石接過了陳的大部分資源。
1919年,孫中山安排 蔣介石、張靜江、戴季陶等人到上海籌集革命黨人的活動經費。
蔣介石聯系上陳其美的侄兒陳果夫,用眾籌來的3000塊錢做棉花和證券交易。
27歲的陳果夫頭腦靈活,股票玩得風生水起,不到一年時間,就賺了幾十萬元。
在上海炒股的日子一起有兩年,兩年里,蔣介石和張靜江、戴季陶、陳果夫感情日深,成了新的鐵桿小團伙。
陳果夫做事很貼心,為蔣介石鞍前馬后的跑,賺來的錢除了寄到廣東作為革命活動經費,還為蔣介石納姚冶誠為妾、和陳潔如結婚忙前忙后。
1923年,蔣介石任大元帥行營參謀長時,與孫中山在廣州車站合影。
在蘇聯的幫助下,1924年,孫中山開辦了黃埔軍校,考慮黃埔軍校校長人選時,孫中山當時考慮粵軍大佬許崇智,蔣本來是沒希望的,但他不服,到處串聯,到處找人給他說話,還給孫中山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陳其美。
提到陳其美,就打動了孫中山內心最柔軟了一塊地方,想起陳其美對自己忠心耿耿,非常感慨。加上蔣介石也去蘇聯學習過,蘇聯人對他印象不錯,軍事上他也是一把好手。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的孫中山與蔣介石。
就這樣,蔣介石就成了黃埔軍校的校長,開始了他開掛的前半生。
這一年,陳果夫到廣州投奔蔣校長,被安排到上海代為軍校采辦學生制服和用品,后來又負責到蘇浙皖招募新兵。
因為陳其美的關系,蔣和陳果夫、陳立夫都是叔侄相稱,倚為左膀右臂。
孫中山去世后,在國民黨內形成幾個派系,蔣介石一系的競爭對手是汪精衛、桂系、西山會議派。
蔣專心搞軍務,陳果夫為蔣分憂解難,在“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中,幫他處理了復雜的黨內事務,表現出色,很快被蔣任命為國民黨中央代理組織部長。
黨務的重心就是組織人事關系,控制組織內部的升遷調度。蔣介石擔任中央黨務學校的校長時,陳果夫是總務主任。
陳果夫帶著陳立夫,在國民黨內竭盡全力為蔣介石保駕護航。
蔣介石在臺前,二陳就搖旗吶喊;蔣介石被拱下野了,二陳就給新政府(汪精衛、西山會議派等)搗亂,只要新政府沒法正常開展工作,那很快就得把蔣給請回來。
1927年10月底,陳果夫等人把手下的干部組織了起來,還網羅了國府內部大量要員,成立了中央俱樂部,英文名Central Club。
開始時,中央俱樂部有三四十人,慢慢增加到百把號人。
這個俱樂部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坑汪精衛,西山會議派上臺后,又玩命搞西山會議派,后來逐漸形成以二陳為首的CC系。
民國最大的一個派系,就這樣出現了。
1928年,西山會議派被迫下臺,蔣介石順利回歸了,陳果夫率領中央俱樂部的人馬走馬上任,重新回到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
陳果夫為蔣造勢,提出“任何組織必須定于一尊”的口號,經過一系列黨務會議,在他一手操縱下,蔣介石徹底控制了國民黨的黨權。
搞黨務,要有調查權,不然黨里混進壞分子怎么辦?
陳果夫擔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后,成立了一個“黨務調查科”,陳立夫擔任了調查科的第一任科主任。
一開始,這個科主要追蹤組織內部思想動態,慢慢擴展到了外部,后來擴大為調查處,以后又發展成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
中統的歷任負責人都為CC系的骨干分子,CC系+“中統”,這個權勢就大了,對非蔣的勢力進行從中央到地方的 大清洗,到處安插親信,派到各地當黨務指導委員,把勢力滲透到各省市黨部及國民黨的最基層組織。
國民黨成功被改造為“蔣家黨”(也可說是“陳家黨”),所以說“蔣家王朝陳家黨”。
陳果夫軍裝像
02
江蘇是江浙財團的基地,更是蔣介石統治的中心腹地,是絕對不容有失的。
顧祝同下臺后,因為當時陳果夫負責治淮河的工作,蔣介石找了個“導淮便利”的理由,安排陳果夫接任。
1933年10月12日,陳果夫率省府各委員在鎮江正式就任。
民國江蘇省政府(現在蘇寧廣場一帶)
但他國民黨大佬、CC派首領的身份,讓江蘇的地方派系很忌憚,竟然聯絡了社會各界,發了一個挽留前任省主席顧祝同的通電。
這是給陳打臉了,但陳是搞黨務的,馬上就給下面人搞個下馬威:
不久,江蘇省黨政官員舉行聯合紀念周,司儀唱了靜默3分鐘后,但會場下面1分鐘便唱靜默完畢。
結果,陳果夫走上前去,拿出當年軍人的威嚴,命司儀立正,重唱靜默3分鐘,他看著表,到確確實實立了3分鐘才結束。
靜默后,陳果夫走上主席臺,借題發揮,向全體官員訓話:
“如說3分鐘,必須恰是3分鐘,才算是切實,不可為2分59秒,亦不可為3分零1秒。準時到,準時退,都是切實,從事建設不切實即不易成功。馬馬虎虎的習慣,必須革除。”
陳果夫訓話后,省府黨政官員知道他不是善茬,在他面前不敢玩花樣了。
陳主政一省,第一是“黨人”角色。
搞黨務先抓人事權,用人先重用CC系的人。
江蘇的官員系統被陳果夫搞了個大洗牌,還弄出一個“江蘇省縣長甄審委員會”,對縣長工作進行考核,在處分了4個貪污有據的縣長,其中一個還是他的親戚。
當時是國共第一次內戰最火熱的時候,陳果夫對蔣忠心耿耿,嚴格厲行保甲制度,強化警政統治。
實施保甲制度、清查戶口,到處搜捕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并推行“壯丁訓練”,組織保安團隊,陳還自任省保安司令。
蔣推行的“新生活運動”,陳果夫表現得也格外積極,親自擔任促進總會指導員,并大抓衛生,提倡喝開水,組織編制了《中華民國生活歷》《通禮新編》等書。
第二是“教育家”。
陳果夫在江蘇推行“教育改革”,提倡各地大辦學校,鼓勵人們進校學習,要求地方除辦正常的小學、中學,開辦職業學校和“女子生活學校”、“醫政學院”。
陳果夫在醫政學院成立一周年慶的合影
在任期間,他力主禁煙,但對娼妓卻較為寬容,所以江蘇的紅燈區很繁榮。
第三是“理財專家”。
陳果夫很有金融手腕,在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人成立中央銀行和攫取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之后,陳果夫、陳立夫利用政治特權,控制了中國農民銀行,發展了官僚資本。
有意思的是,江蘇省農民銀行發行的鈔票上,還有鎮江金山寺的風景和鎮江人趙棣華的簽名、印章。
農民銀行在各地遍設分支行,發行公債、貨幣和收存儲蓄等,并以投資和債務關系,取得一批民營銀行和廠礦的管理權 。
“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就這么來的。
陳還是一位“美食家”。
1934年,陳果夫在鎮江舉辦了一個物品展覽會,他看到江蘇省可供飲食的特產眾多,便想創造一道獨具江蘇特色的“江蘇菜”。
經過研究,他創出一道“天下第一菜”——“雞蝦鍋巴”,同時,寫了一篇《天下第一菜頌》,如下:“
是名天下第一菜,色聲香味皆齊備,宴客原非專惠口,自應兼娛眼耳鼻。此菜滋補價不貴,可代燕耳或魚翅。番茄鍋巴雞與蝦,不獨味甘更健胃。燥與濕兮動與植,中外水陸品類萃。勇能赴敵屈能伸,因物尤可激志氣。我今鄭重作宣傳,每飯不忘愿同嗜。
陳在政治宣傳上也很有一手,可以說是“宣傳專家”。
1936年春,他命江蘇教育廳裝置“巡回施教車”開到農村,白天播放廣播,晚上播放電影,進行政治宣傳。他自己還編寫了《移風易俗》等“教育電影”腳本。
1936年9月,他向何應欽等建議,慶祝蔣介石的生日,最好發動各方面捐獻飛機,作為壽禮,可固國防。
當時全國各種“捐款”高達1200萬元,僅陳果夫主政的江蘇省便“捐獻”飛機九架,連小學生、童子軍都“捐錢”了。
蔣介石50大壽那天,飛往溪口上空的“捐獻”飛機有十幾架,排成一個“壽”字,轟動一時。
1937年年末,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江蘇省政府改組,陳果夫離任撤退,跟隨南京政府遷往重慶。
陳果夫在江蘇的四年,確實有不少可說的政績。
尾聲
國民黨從創立起,胎里就帶出來一個毛病——組織內派系和山頭林立,特別散裝。
二陳是蔣介石最親信的手下,但權力是有腐蝕性的,CC系發展到一定程度,二陳就開始維護起自己的利益了,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傷害蔣介石的利益。
比如蔣的首席謀士楊永泰,有猜測就是 CC系下手干掉的 ,一槍狙了這位 “政學系”大佬 。
后來蔣介石就重用了從“復興社”出來的戴笠,成立 監管軍隊也搜集軍事情報的部門,這就是軍統。
成立軍統后,蔣介石就特別倚重戴笠,不怎么信任“CC系”了,有啥重要的事,一般讓軍統去做。
后來戴笠也莫名其妙撞機死了,疑云重重 。
后期,蔣介石把重心放在培養蔣經國身上,逐步把權力轉移給了蔣經國和陳誠,陳氏兄弟在政治上被蔣冷處理了。
到了臺灣之后,蔣經過反思,痛定思痛,要全面改造國民黨,把黨務失敗的鍋甩到陳果夫、陳立夫身上,免去了二陳所有職務,陳氏兄弟掌管了22年之久的黨務、組織、特工、宣傳大權,全部轉到了蔣經國手中。
1951年8月25日,陳果夫肺結核病加重,病逝于臺北 。
陳立夫去了美國,辦了一家養雞場。一直等到政敵陳誠去世,才重回臺灣,擔任蔣介石總統府的資政,后來擔任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的名譽會長,活到101歲。
1948年《星期五畫報》上的《CC首領陳氏兩兄弟》
一代風流,終究雨打風吹去。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江的名片,
如感興趣,關注一下“鎮江風情”這個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