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社報道,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起一場聚焦“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的特別會議,80余國代表現場目睹中美激烈交鋒。
這場名為“阿里亞模式”的非正式會議,原本是安理會成員閉門協商的平臺,但中方將其轉變為一場公開的全球輿論場。會議邀請名單覆蓋亞非拉等地區國家,甚至包括美國傳統盟友。安理會會場內,各國代表面前的議程文件直指美國濫用關稅、軍事挑釁和干涉內政等單邊行徑,每一頁都像一記重錘,叩擊著國際規則的基石。
美國資料圖
當美國副代表吳婷試圖以“作秀”貶低會議時,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用“不要玩火”四字定調,全場瞬間屏息。這并非情緒化表達,而是基于美國近期對全球35個貿易伙伴加征125%關稅、縱容菲律賓在南海聯合軍演、借臺灣問題踩踏中國紅線的系列事實。
美國在會議中極力回避關稅議題,轉而炒作南海問題,但傅聰用一組數據撕破其偽裝:2025年第一季度,美軍艦機在南海的抵近偵察次數同比增長40%,而同期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海上聯合搜救演習頻次翻倍。更諷刺的是,美國并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卻以“海洋警察”姿態對別國指手畫腳。
貿易領域的數據對比更具沖擊力。美國對華加征的125%關稅覆蓋價值5500億美元商品,但對75個“聽話”國家僅征收10%關稅。這種“順我者優待,逆我者絞殺”的策略,直接導致全球貿易碎片化。世界銀行數據顯示,美方單邊措施已讓發展中國家出口成本平均增加12%,而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合作機制為相關國家降低關稅壁壘約8%。
美國資料圖
會議期間,巴西代表的一句“沒有國家能凌駕于規則之上”引發共鳴。中東國家代表直言,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干預造成超過50萬平民流離失所;非洲代表則列舉美國對剛果(金)鈷礦的壟斷性收購,導致當地資源收益流失90%。
即便是美國的盟友也態度微妙。日本原定6月與美簽署的貿易協定推遲至7月參議院選舉后,歐盟更公開批評美方協議“缺乏實質性讓步”。英國《金融時報》透露,歐盟正尋求比中美協議更大幅度的關稅削減,而印度外長蘇杰生直言“對美談判遠未結束”。
中方的反擊不止于言辭。會議次日,中國宣布對合作國家新增15%的“發展紅利關稅減免”,覆蓋農產品、清潔能源設備等關鍵領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共和黨議員里克·斯科特叫囂“停止資助反美聯合國”,卻遭法德代表嗆聲“多邊主義不可替代”。
美國資料圖
這場會議暴露了美國霸權體系的致命傷:用19世紀的殖民思維應對21世紀的全球化挑戰。當中國推動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向發展中國家發放1300億美元低息貸款時,美國卻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與政治條件捆綁。傅聰在總結發言中再次強調:“全球化不可阻擋,合作共贏才是未來。”
1950年代,美國在聯合國操縱“延期審議”阻撓中國恢復合法席位;70余年后,中國在同一會場集結80國向霸權說不。這場會議沒有投票、不形成決議,但它像一面鏡子,照見了單邊主義的窮途末路。正如俄羅斯代表會后所言:“當80多個國家選擇坐在同一側,歷史的天平已經開始傾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