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2025國際汽車新材料大會(ICNMAI 2025)在安徽蕪湖盛大啟幕。廣東百匯達新材料有限公司受邀參加并就《電池新規下復合材料的創新應用》一題參與大會三電系統新材料分會場報告講解。
2025國際汽車新材料大會現場
通過系統性展示百匯達在電池包殼體領域的突破性解決方案,公司不僅贏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奇瑞汽車等主辦方的高度認可,更與全球行業精英展開深度對話,進一步鞏固其“尖端復合材料系統性解決方案商”的行業地位。
打破安全、輕量與成本的“不可能三角”
隨著電池新規對熱失控防護、抗沖擊性能提出嚴苛要求,動力電池行業的痛點也暴露無遺。電池包在極端溫度或撞擊下易引發熱失控,對于防護要求較高的電池包上蓋方案來說:傳統鋼板與PP復合方案隔熱性能不足、異形件生產難度大合格率低;且鋼制電池上蓋重量較重嚴重制約續航里程提升;傳統復合材料上蓋后粘接云母的方案存在脫粘風險,且同樣存在云母片重量大的問題,企業陷入“性能優先還是成本優先”的兩難。
百匯達肖瀟副總就《電池新規下復合材料的創新運用》進行主題演講
對此,百匯達憑借“材料-結構-工藝”三位一體創新,推出多重復材系統解決方案,直擊行業痛點。
百匯達創新設計的“吸熱層/隔熱層/增強層”多重復合方案,總厚度僅2.6mm,卻可實現1000℃火焰60分鐘無穿透,背面溫度較鋼板/云母方案降低超50%。通過一體化模壓工藝成型,規避云母片二次粘接工藝,火燒測試易散開、脫粘的風險,可通過氦檢氣密測試。值得一提的是,該方案已通過整包熱失控測試,成為行業安全標桿。
針對客戶對電池殼體不同抗沖擊性能要求,百匯達通過仿真分析及實驗驗證,提出六大優化路徑,通過六大優化路徑,百匯達給出五個不同方案,不同的成本和性能要求均能滿足。其中采用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底護板,較傳統鋼板方案減重60%以上,單件護板重量≤4kg/m2。
從單點創新到生態共贏
百匯達的競爭力不僅在于智能化生產能力,更在于涵蓋樹脂研發、材料研發、產品開發為一體的協同創新能力,即建立自主的“材料數據庫+工藝矩陣”的系統化能力。公司構建的材料研發矩陣和工藝研發矩陣(SMC、PCM、HP-RTM、熱壓罐、拉擠等),可針對客戶需求快速定制解決方案。百匯達基于自主的材料數據庫設計開發的碳纖維夾心護板,在保證防護性能的前提下,單件減重10kg,為客戶提升價值。
全鏈布局打造技術護城河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百匯達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來,始終聚焦復合材料輕量化技術的創新與產業化。公司扎根廣東肇慶國家高新區,擁有220畝智能制造基地,構建了“樹脂研發-復合材料開發-產品制造”全產業鏈體系,覆蓋不飽和樹脂、環氧樹脂、聚氨酯樹脂等多材料體系,并掌握SMC模壓、PCM模壓、HP-RTM、熱壓罐、拉擠等八大核心工藝。
技術護城河的打造離不開強大的研發投入。百匯達斥資6000萬元建成8000㎡研發中心,配備樹脂合成、精密檢測、中試生產等實驗室,并與中山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建立產學研聯盟。公司的研發團隊與德國結構工程博士Uwe Gleiter領銜的國際研發團隊,以及“中國SMC之父”黃家康等行業泰斗緊密合作。公司累計獲31項專利(含18項發明專利),主導起草國家標準3項,其研發的復合材料以輕量化、高強度和超高阻燃性,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無人機等領域,客戶涵蓋比亞迪、吉利、東風、小鵬汽車、中創新航、億緯鋰能等頭部企業。
最后
百匯達的創新成果已在全球頭部車企中落地開花。其第三代復合材料動力電池上蓋、輕量化儲能箱體等產品,憑借“可靠、降本、高效”的核心價值,助力客戶應對碳中和挑戰。
從肇慶到蕪湖,從實驗室到產業端,百匯達正以“More Lighter, More Power”的理念,重塑復合材料的技術邊界。在電池安全與汽車輕量化的浪潮中,這家中國智造企業已駛入全球賽道,以系統化創新為行業注入澎湃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