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傍晚,小米發布會開始的16分鐘前,法拉利的官方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推文,題為《法拉利先生的專屬Purosangue》。
文章中,躍馬標志性的綠色車漆在晨光中流轉,并以12個字作為結尾——“色彩之緣,材質之蘊,成就傳世之作”。
這條看似常規的推文,與當晚發布的小米YU7主推“寶石綠”配色形成了微妙的互文。
圖/小米官方、法拉利中國公號
當然,在新能源戰場上,互聯網造車軍團還是普遍信奉“參數即正義”。這一晚,小米用上百頁PPT,從顏色、性能、配置、安全等各個角度構建了小米YU7的技術圖譜,展現著互聯網企業入局造車的典型方法論——用極致堆料突破認知閾值。
與SU7不同,YU7是小米的第二款車型,也承載著更多的重擔。業內人士對《鳳凰WEELY汽車》表示,如果說SU7證明了小米能否實現0-1,那么YU7需要證明的,就是小米能不能做到1-100,考驗的是小米造爆款車的“可復制能力”。
小米YU7的技術突圍清單
發布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將這款新車的直接對手瞄準了特斯拉Model Y與保時捷。從動力性能到智能生態,小米YU7幾乎在所有關鍵指標上,都試圖給潛在用戶建立一個“越級對標”的印象。
小米YU7的標準版235kW后驅電機、Pro版365kW四驅系統、Max版508kW高性能套裝的組合,直接對標Model Y Performance(393kW)和保時捷Macan EV頂配(450kW)。其中,Max版3.23秒破百的加速成績,較小米SU7創下的2.78秒紀錄有所保留,但33.9米的制動距離已超越Model Y Performance的35.4米。
根據官方信息,小米YU7全系標配了96.3kWh磷酸鐵鋰電池組,在CTB底盤一體化技術加持下,將標準版CLTC續航推至835km。這一續航數字背后,是小米對800V碳化硅平臺的孤注一擲——5.2C超充倍率實現了15分鐘補能620km。而這種看似激進的選擇,實際上也規避了換電路線所需的基建重投入。
智能座艙生態,則是小米的看家本領。發布會顯示,1.1米MiniLED全景曲面屏搭載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將手機廠商的屏幕戰爭延續到車載場景。108PPD顯示精度與全局903分區控光,配合米家生態的深度植入。
能看出,雷軍在試圖復刻智能手機時代的生態黏性。而天際屏之下,“前風擋下黑區投影”方案也尤其值得關注。這類設計此前出現在寶馬iX等新能源車上,褒貶不一。但小米YU7做到了在“看起來炫酷”的同時,還創造了一種新的交互場景。
或許是受到此前負面輿情的影響,雷軍沒有在輔助駕駛方面著過多的筆墨。全系標配的200米探測距離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組合,配合英偉達Thor計算平臺的700 TOPS算力儲備,淺淺暴露出了小米對L3+市場的野望。
行業相關人士對《鳳凰WEEKLY汽車》表示,整場發布會下來,小米YU7并沒有給到外界太多驚喜?!斑@場發布會的真正價值不在于參數表的華麗程度,而在于其能否將小米汽車的市場大環境,重新拉回到小米最擅長的戰場?!?/p>
YU7如何拯救2025年的小米汽車
2025年對于小米汽車而言,可謂是風雨飄搖的一年。
自此前SU7 Ultra車型因碳纖維前艙蓋功能虛標引發大規模維權事件,到智能泊車系統缺陷導致3萬余臺車輛召回,再到近期SU7訂單量因品控爭議、交付周期延長及車禍事件出現18%的環比下滑,這家科技新勢力正經歷著從現象級爆款到成熟車企的陣痛期。
在此背景下,YU7的登場,已經不能簡單看作是新品推出,而是承載著重塑品牌信任、開辟戰略縱深的歷史使命。
與主打“科技發燒友”群體的SU7不同,YU7精準洞察市場趨勢,也將目光投向家庭用戶這一核心消費群體。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家庭消費貢獻了超過60%的增量,而小米此前聚焦的“運動轎跑”細分市場已趨近飽和,增長瓶頸明顯。YU7以3000mm的超長軸距打造寬適空間,直擊家庭用戶對乘坐舒適性和實用性的需求痛點。
面對2025年的困境,YU7的意義早已超越產品本身。
可以說,這款車是小米汽車從“網紅爆款”走向“成熟車企”的關鍵一步,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扎實的產品力和對用戶需求的深度理解,小米試圖重新贏回消費者信任,開辟新的增長空間。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YU7能否肩負起重塑品牌的使命,不僅關乎小米汽車的未來,整個行業都在拭目以待。
小米帝國的第二增長曲線猜想
在手機業務遭遇華為強勢回歸、IoT增速放緩的2024年,小米的日子并不好過。隨之而來的,也就是汽車業務正從戰略備胎,轉為小米集團的主動脈。
用時14個月,累計25.8萬臺的SU7交付成績單,或許只是這場生態戰役的序幕。
此前,小米已經實現了對于武漢基地30萬輛的年產能規劃,在SU7+YU7雙車戰略下面臨即時考驗。參考蔚來合肥工廠的柔性產線經驗,小米能否實現轎車/SUV共線生產,將決定交付爬坡速度。
有車企人士對《鳳凰WEEKLY汽車》表示,小米YU7 Max版采用的275mm超寬后胎等非標配置,雖然很極致,但這也對供應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掉入“產能陷阱”。
只不過,小米的牌仍然很多,小米YU7或許只是小米“第二增長曲線”的開端。
技術沉淀的二次轉化,將會給小米展現出更深遠的意義。就像當年美蘇太空競賽推動科技發展一樣,V6s超級電機與全域800V架構這些高精尖技術的外溢,也會給小米生態鏈企業帶來無盡的想象空間。
比如,電動平衡車能搭載該電機同款技術,來提高峰值功率密度;戶外電源產品線也可以借鑒車規級快充模塊,實現車載電池與儲能設備的雙向充放電。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估值重構暗流涌動。在港股科技板塊整體承壓的背景下,YU7若能在7月上市時依然獲得10萬+大定量,或將扭轉外資機構對小米“硬件公司”的固有認知。而Thor計算平臺與AI大模型的結合前景,可能成為估值模型切換的關鍵催化劑。
當YU7的駕駛行為數據與米家能耗數據、可穿戴設備健康數據形成交叉驗證,這個2.5億MIUI用戶構成的數字帝國,或將誕生全球最大的主動式用戶數據庫。這種數據資產的戰略價值,或許遠超硬件利潤本身。
隨著第二增長曲線愈發清晰,小米能否在速度與溫度之間找到平衡,或許比復刻爆款更具時代價值。
而所有的喧囂過后,汽車工業的本質從未改變——它始終是人類對自由出行的一種向往??赡苄∶赚F在才真正懂得,爆款從不是冰冷的大定數。而對人性溫度的守望,才是這場科技遠征的終極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