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30年光陰長卷
曾經激情燃燒的歲月歷歷在目
我們用30張珍貴的老照片
講述30個難忘的影像故事
回眸上海一中院走過的砥礪征程
透過光影
銘記每一個定格的歷史
見證每一次法治的進步
重溫每一瞬的意義非凡
這些珍貴的回憶
將在中國法治的歲月長河里
永久留存
續寫傳奇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30年光陰長卷的第二十一卷。
1996年7月4日燦爛的陽光里,時任上海一中院辦公室秘書科科長(退休時任工會主席)的郅小榮正帶領上海一中院籃球隊隊員們列隊于體育館門前。他們身著統一隊服,年輕的臉龐上躍動著自信的光芒,挺拔的身姿在夏日驕陽下勾勒出銳意進取的剪影,如同破土而出的新竹,展現著新生力量的蓬勃朝氣。
“那一年正值建院一周年,隊伍新、任務重,但干警們的精氣神必須立起來。”
輕撫照片,郅小榮記憶猶新。1996年的夏天,上海一中院在“撤一建二”改革的浪潮中初露鋒芒,如何凝聚人心、鍛造團隊成為關鍵課題。
法院系統運動會恰如其時,在院領導的鼓勵號召下,干警們踴躍報名,“團結奮進”的種子在干警心田悄然萌芽。短短數日,便建起一支籃球隊參賽。午休時分的簡易球場上,審判席上的嚴謹化作運動場上的專注。法官們研究擋拆配合的認真勁頭不亞于推敲裁判文書,書記員們制作的戰術標注堪比庭審筆錄的工整字跡。
賽場上那個載入記憶的經典畫面永遠鮮活——身著藍白色背心的干警一個箭步突破防守,縱身躍起,籃球從他指尖飛出,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場邊,助威聲如潮水翻涌,“那一刻,我看到的不僅是比賽,更是一支隊伍的真正融合,是‘新時代一中法院人的精氣神’!”郅小榮回憶道。
賽場外的故事同樣動人。建院初期,面對新工作的挑戰,干警們壓力不小。
“雖然工作緊張,但沒人喊累。”郅小榮坦言,“運動會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大家的心扉。”
球場上的默契逐漸化作工作中的協作,敢打敢拼的體育精神悄然融入司法血脈——賽場上的“迎難而上”,轉化為審判席上的“專業嚴謹”;戰術配合的“心有靈犀”,升華為執行攻堅的“眾志成城”。
這張照片背后,躍動著上海一中院“文化育院”的強勁脈搏。彼時,高院發出建設“文化法院”“健康法院”的號召。
以文化為引領,以健康為保障,凝神聚力、塑魂強魄。院領導提倡干警們充分利用午休和下班時間,培養一項興趣愛好,并給予充分支持。戲曲小組的挺拔身姿、法警管弦樂隊的悠揚旋律、太極拳組的一招一式、文藝演出中的歡聲笑語……開展“開卷有益”讀書季,舉辦書畫作品展、“歲月如歌,砥礪前行”紀念大會……
在一場場馥郁濃香的文化盛宴中,干警們“情系一中”的歸屬感愈來愈強烈。
春來花開,上海一中院的文化工程也如百花齊放,各類品牌項目一一登臺,大大提升了廣大干警的博雅素質。
“一月一講堂,一堂一修身。它取自一中院的‘一’字,寓意專于一境的一中法院人通過學習以求知行合一、爭當先進、追求卓越。”郅小榮回憶,“一講堂”以開設思想政治類、審判業務類或人文素養類課程為主,院外專家學者、文化名人、先進模范都是受邀嘉賓。自建院以來,堅持二十余年,每月初五準時開講。后來,又升級成為“博雅課堂”“博雅沙龍”,博采眾長蘊新知,賢人雅士薈英才。
文化工程的根系在歲月里不斷延展,干警們的精神家園已然綠意蔥蘢,而要讓這片精神綠洲生生不息,還需要文化生活的“暖意”滋養。
于是,中秋節做月餅、舉行青年聯誼會,集體生日會上吃長壽面、小蛋糕,在重要時間節點有真心關愛;開展每年健康體檢、養生講座,建立心理咨詢室、健康檔案,做到干警健康有細心關照;舉辦寒暑托班、設置“愛心媽咪小屋”,解決干警生活困難;探索建立法官權益保護機制,制定《關于維護司法公正、依法保障干警合法權益的工作細則》,妥善處理法官受威脅和不實舉報,做到法官權益有愛心守護……這樣的暖心活動在上海一中院比比皆是,營造出滿滿“大家庭”的幸福感。
三十載光陰流轉,文化的力量,如春風化雨般潤澤一中人的心靈,如風箏之線牽引情有所系歸有所依,如無形之水化作不懈努力的源泉。
文:卜玉 王雙(實習)
參考資料:【精彩人生】我們的精神家園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文化建設側記
值班編輯:卜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