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整理
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近日結束在中東地區的任務,已離開紅海水域。執行任務期間,這艘航母因各種事故損失了三架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杜魯門”號航母現在位于地中海水域,暫不清楚何時返回美國東海岸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母港。“杜魯門”號是在美國與也門胡塞武裝停火的背景下離開中東的,歷時一個多月的空襲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后下令發動的首場軍事行動,這場仗最終草草收場,其背后關聯著美國與伊朗之間展開的核談判。
美軍“杜魯門”號航母的資料照片。(新華社)
損失三架“超級大黃蜂”
北約那不勒斯盟軍聯合司令部日前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正參與地中海水域的海上演練。公開情報消息也證實,這艘航母在5月18日向北航行駛過蘇伊士運河。
去年12月15日,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表聲明說,美軍向該司令部所轄地區部署航母打擊群,以“確保地區安全和穩定”。聲明說,此次部署的是“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包括“杜魯門”號航母、由9個航空中隊組成的艦載機1聯隊、“葛底斯堡”號導彈巡洋艦以及“斯托特”號和“賈森·鄧納姆”號兩艘導彈驅逐艦。
“杜魯門”號航母先前按計劃部署在美國第六艦隊行動區域,支持美國海軍在歐洲和非洲部隊。在中東執行任務期間,這艘航母參與打擊也門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同時因多起事故損失三架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每架估算造價約6000萬美元。
去年12月21日晚,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表聲明說,一架美軍F/A-18戰斗機當天從“杜魯門”號上起飛,在紅海上空飛行期間被“葛底斯堡”號導彈巡洋艦開火擊落,機上兩人彈射逃生,其中一人受輕傷。當時,美軍將此事定性為“疑似友軍誤傷”,但沒有披露更多信息。
今年2月12日深夜,“杜魯門”號在埃及北部塞得港附近的地中海海域航行時與“貝希克塔什-M”號商船相撞。美國海軍研究學會新聞網報道稱,這起碰撞導致“杜魯門”號右舷四分之一處的水線以上船體被刺穿,右舷升降機后部的浮筒受損,被迫在希臘的蘇達灣港進行檢查和維修。2月20日,美國海軍發表聲明稱,“杜魯門”號艦長戴夫·斯諾登上校被解職,理由是“對其指揮能力失去信心”。
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的資料圖片。(央視新聞)
3月15日,美國開始對也門胡塞武裝進行大規模空襲,“杜魯門”號成為胡塞武裝攻擊的目標。4月28日,美國海軍發表聲明說,為了躲避也門胡塞武裝的火力攻擊,當天在紅海水域游弋的“杜魯門”號進行急轉彎,當時一輛牽引車正牽引一架F/A-18“超級大黃蜂”戰斗機,由于操作人員“失去對戰機的控制”,牽引車和戰機都墜入海中。一名美軍官員告訴美聯社,坐在戰機駕駛艙的操作員和牽引車駕駛員及時跳出戰機和牽引車,沒有落海,操作員受輕傷。
5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與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議當天,“杜魯門”號再次發生“超級大黃蜂”戰斗機墜海事故。當天夜間,一架雙座型F/A-18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在返回“杜魯門”號降落時,因尾鉤未能鉤住阻攔索而導致攔阻失敗墜海。據報道,機上兩名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后被搜救直升機救起,兩人均受輕傷。
美軍對胡塞武裝發起軍事打擊期間,美軍還在4月將在亞太地區活動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調往中東。“杜魯門”號離開紅海后,僅有“卡爾·文森”號部署在中東。
這是去年12月15日美國“葛底斯堡”號導彈巡洋艦在地中海航行的資料照片。(新華社)
耗資巨大的“爛尾”仗
本輪巴以沖突2023年10月爆發后,也門胡塞武裝在紅海航線打擊關聯以色列以及美英的船只,以此聲援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據武裝沖突地點與事件數據庫項目統計,2023年10月巴以沖突升級以來至今年3月中旬,胡塞武裝對往來紅海的軍艦、商船、以色列目標和其他目標發動了136次打擊,擊沉2艘船只。
在美國發動對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之前,該組織就已將紅海、阿拉伯海上的美軍航母作為攻擊目標:去年5月底,胡塞武裝向“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發射一枚導彈;6月22日,胡塞武裝再次向紅海水域的“艾森豪威爾”號發射導彈;11月12日,胡塞武裝用無人機和彈道導彈襲擊了在阿拉伯海上的“林肯”號航母和2艘驅逐艦;12月22日,胡塞武裝向“杜魯門”號航母及其護航艦只發射了8枚導彈和17架無人機;今年1月11日,胡塞武裝使用巡航導彈和無人機對“杜魯門”號發動襲擊,共持續了9小時。
3月15日美軍開始空襲胡塞武裝后,該組織次日對“杜魯門”號及其隨行艦船發動攻擊。3月18日,胡塞武裝再次對“杜魯門”號航母實施打擊,按照胡塞武裝發言人薩雷亞的說法,這是該組織在48小時內對該航母發動的第三次襲擊。3月30日,胡塞武裝再次對“杜魯門”號航母編隊發動打擊,這是3月以來第10次此類行動。4月初,五角大樓下令向中東增派“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而胡塞武裝繼續襲擾“杜魯門”號。
與此同時,美軍MQ-9“死神”無人機也損失慘重。4月3日,胡塞武裝在也門西部荷臺達省上空擊落一架美軍MQ-9無人機,這是胡塞武裝防空系統72小時內擊落的第二架MQ-9無人機,也是2023年10月以來胡塞武裝擊落的第17架MQ-9無人機。而據美媒4月24日報道,美軍在不到6周內在也門損失了7架MQ-9無人機。MQ-9是察打一體無人機,通常在1.2萬米以上高空飛行,每架造價高達3000萬美元。
此外,多名美國官員透露,美軍的F-16戰機和更為先進的F-35戰機也多次險些被胡塞武裝的防空武器擊中,飛行員性命面臨威脅。據報道,美軍對胡塞武裝目標發動800余次襲擊,打擊超過1000個目標,軍事行動已耗費超過10億美元,但并未建立起絕對的空中優勢。《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對胡塞武裝的打擊行動越看越像一場耗資巨大的“爛尾”仗。
胡塞武裝自2014年9月攻占也門首都薩那后迅速壯大,五角大樓認為胡塞武裝的戰斗人員超過80萬,其裝備包括數以千計的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及數百架各型戰機和武裝直升機。胡塞武裝聲稱擁有多種類型的先進無人機和多個系列的導彈,包括“雅法”遠程多用途無人機——配備高爆彈頭,能躲避雷達探測,具有較強突防能力;“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導彈——射程可達2150公里,具有高機動性,能避開強大的防空系統。
今年2月“杜魯門”號在埃及北部塞得港附近的地中海海域與商船相撞后受損。
關聯進行中的美伊談判
3月15日特朗普下令對胡塞武裝發起軍事打擊后,警告伊朗必須立即停止對胡塞武裝的支持。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宣稱,美軍行動目的有二:一是針對胡塞武裝領導層,二是追究伊朗支持胡塞武裝的責任。3月31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警告稱,如果伊朗不朝著達成協議的方向前進,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軍事行動”。當天,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表示,伊朗將“強力回應”所受的威脅。
不久后,美國與伊朗4月12日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舉行了首輪間接談判,這是美國2018年單方面退出2015年簽署的伊核協議后,首次與伊朗正式談判。此后,雙方分別于4月19日、4月26日及5月11日又舉行了三輪間接談判。
5月15日,特朗普訪問中東期間在卡塔爾表示,美伊就伊核協議條款達成“某種”共識,雙方“接近達成”協議。按照他的說法,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與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展開了“非常嚴肅的磋商”以實現長期和平,雙方或能避免訴諸軍事行動。特朗普同時強調,伊朗不能擁有核武器。
此前一天,哈梅內伊的政治顧問沙姆哈尼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臺采訪時表示,伊朗愿意放棄高豐度濃縮鈾儲備,將鈾濃縮限制在民用所需較低豐度,并允許國際督察人員監督相關過程,以換取美國立即解除全部經濟制裁。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左)和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
然而,威特科夫在美國廣播公司5月18日播出的采訪中給談判劃定“紅線”,即不允許伊朗擁有“哪怕1%的鈾濃縮能力”。阿拉格齊回應稱,如果美方想確保伊朗不會擁有核武器,那么雙方能夠達成協議,但“不管有沒有協議,伊朗的鈾濃縮活動都將繼續”。他表示,伊朗的鈾濃縮能力是伊朗人民的“核心權利”,也是伊核談判的“紅線”。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新報告,伊朗擁有274.8千克豐度為60%的濃縮鈾,而制造核武器的武器級濃縮鈾豐度要求高于90%。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多次強調,伊朗的核計劃只用于和平目的,伊朗不尋求核武器。
美國與胡賽武裝停火,正值美伊間接談判持續推進之際。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凱恩擔心,如果打擊胡塞武裝的行動持續下去,美軍將消耗大量武器彈藥,兵力被拖住,一旦其他地區“有事”,美國將難以應對。包括副總統、國務卿、國家情報總監在內的美國高官也對持續打擊胡塞武裝表示擔憂。
多名美國和阿拉伯國家官員透露,威特科夫與伊朗舉行間接談判期間,阿曼提議美國停止打擊胡塞武裝,后者則不再襲擊紅海上的美國船只。《紐約時報》援引兩名伊朗官員的話報道稱,伊朗也對胡塞武裝施加了一定程度的壓力,以協助阿曼促成美國與胡塞武裝之間的停火協議。
作為此前歷次美伊談判的中間人,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5月21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美伊第五輪談判于5月23日在羅馬舉行。
(資料來源:新華社等)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