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鎖超市“華榮”和連鎖咖啡店“方幾”跨界加入了桂林米粉的市場,讓不少市民感嘆桂林平價米粉圈的“卷”再上一個臺階。華榮門店賣米粉鍋燒無限加、送餐巾紙和茶葉蛋;方幾(翠竹路北巷店)賣米粉送2個鹵蛋或咖啡券、鹵肉飯券。那么,這兩家連鎖店為何跨界賣米粉?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連鎖超市和連鎖咖啡店賣米粉
22日上午,記者在咖啡連鎖品牌“方幾”位于翠竹路北巷的一家店里看到,門口支起了一個兩平米見方的小攤位。攤位上,冒米粉的桶里燒著開水,冒著白乎乎的熱氣。旁邊的菜板上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鍋燒、鹵牛肉和鹵豬肉。有市民走近攤位,店員會主動熱情地詢問對方吃幾兩。
這家店的米粉價位和一般米粉店不同,一兩、二兩、三兩都是5元錢一碗,只賣鹵菜粉,沒有其他品種。在店鋪顯眼的位置貼著促銷廣告——“吃米粉送鹵蛋2個、鹵肉飯贈券一張或咖啡券一張,以上優惠三選一。”
記者在這里吃了一碗鹵菜粉,米粉肉的分量不算少,鍋燒入口酥脆、牛肉咸香,鹵水香味到位。不過,配料不如傳統米粉店擺滿一桌十幾種來得豐富,只有簡單的酸豆角、酸筍、蔥花、香菜、辣椒等幾種。
本地老牌連鎖超市華榮也推出了自己的“米粉攤”。在三皇路店,顧客買鹵菜粉,店家送一包餐巾紙和一個茶葉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不浪費的前提下,吃米粉還可以免費不限次數續加鍋燒。
22日下午,記者又來到七星區毅峰路的華榮·遇見幸福米粉門店,這是華榮品牌專門做快餐的門店,店內有桌椅供顧客現場就餐。雖然已是下午3點,依然有客人陸續進店,還有不少外賣訂單正在打包準備送出。店員動作熟練,操作間飄出熱騰騰的鹵水香氣。這里的米粉一兩、二兩價格都是5元,三兩則是5.3元,也配有“三選一優惠”。
在蘆笛路等地的華榮門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尚未開始售賣米粉,但已經計劃跟進。
商家稱拓展市場達到預期
連鎖超市推出看似跨界的熱食產品有跡可循。記者注意到,華榮等連鎖超市此前已推出過咖啡、鹵肉飯和比薩等“熱食”。
華榮三皇路店的工作人員介紹,從5月開始,店內每天可售出大約400碗米粉,不過米粉只是眾多消費中的一種。記者在現場看到,點比薩和鹵肉飯的人也不少。
華榮業務部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決定賣米粉是為了拓展業務。“米粉入門比較簡單,桂林人吃米粉比較多。目前華榮的米粉售賣已經達到了預期。”
相較于連鎖超市,咖啡店賣米粉在市內還是“頭一遭”。
記者了解到,方幾的眾多連鎖店中,目前只有翠竹路北巷這家店在賣米粉。“這是我們的一次探索。”該店負責人岳先生說,他們已經賣了一個多星期的米粉,目的是引流。
岳先生說,他習慣早上先吃碗米粉,再到店里煮一杯咖啡。這也給他帶來了啟發——早上沒那么多人點咖啡,為什么不坐在店里吃米粉呢?于是,他有了在咖啡店門口擺攤賣米粉的想法。他希望加入促銷活動,可以帶動這條街人流,同時看看是否可以把“咖啡”和“米粉”放在一個場景里,讓咖啡就像豆漿一樣,在消費者吃完米粉后順手買一杯,從而帶動銷量。
方幾咖啡翠竹路北巷店每天可以賣掉200多碗米粉,有嘗試新鮮的客人,也有回頭客。至于活動持續到什么時候,岳先生說要再看看市場的反饋再做決定。
和傳統米粉店會否形成競爭?
連鎖超市和咖啡店開賣米粉不到一個月,一些傳統米粉店認為尚未形成競爭關系。
李先生在方幾咖啡翠竹路北巷店附近經營一家米粉店。他這家米粉店已經開了六七年,顧客主要是住在附近的街坊和鄰居。
李先生認為,咖啡店售賣米粉和鹵肉飯對自己并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來我這里的是老街坊居多。就算咖啡店不賣米粉,也會有其他人開店做餐飲,結果都是一樣的。”
李先生說,以一碗二兩米粉為例,一碗的凈利潤在1塊錢左右,如果客人都要牛肉,可能就只有七八毛錢了。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華榮和方幾的經營模式幾乎沒有什利潤,“他們這應該是搞活動吸引人流”。
在華榮門店附近經營米粉店的董先生告訴記者,他賣了十多年米粉,客人多是附近熟悉的居民。“他們剛開始賣米粉的時候,確實讓人有點意外,但現在看來,更多人是去圖個新鮮,對我們這些老店的生意影響其實不大。”董先生說。
不過,董先生也說,眼下米粉行業各種促銷層出不窮,“以前很少見到有人一碗粉送2個鹵蛋,他們確實挺舍得下成本的。”
對于“華榮”“方幾”這樣非傳統米粉品牌跨界入局,有些米粉店老板也表示出擔憂。他們擔心這種連鎖超市、咖啡店的低價米粉會引導顧客對價格產生慣性預期,導致傳統米粉店利潤被進一步壓縮。“我們小店沒辦法跟他們比量比規模,這樣下去只會越來越難做。”在華容附近開米粉店的劉女士說。
是低成本引流,也是資源整合嘗試
廣西師范大學經濟學教授賢成毅指出,連鎖便利店或咖啡館跨界售賣桂林米粉,是一種典型的低成本“引流式”市場行為。品牌方依托現有的門店資源和人力配置,無需新增大筆投入,即可在原有運營體系下拓展快消類餐飲服務,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可持續性。“這其實是一種資源整合的靈活嘗試,成本可控、效果可期。”賢成毅說。
賢成毅進一步分析指出,華榮超市、方幾咖啡等品牌所售米粉的目標客群主要是年輕人、上班族以及周邊居民等高頻消費群體,這些人群講求效率、注重性價比,也更容易接受新鮮、有趣的消費場景。米粉作為桂林本地的高頻剛需產品,因其標準化程度高、操作簡便、適合外賣和快餐化,從而成為理想的跨界切入口。
“平民化、性價比高,是當下消費主流趨勢。5元錢一碗米粉,再送鹵蛋或優惠券,對于許多消費者來說,這樣的組合具備很強的吸引力。”賢成毅表示,這類跨界產品的設定,有助于門店引流、提高曝光率,同時也能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親近感與粘性。從品牌傳播角度看,這類餐飲行為能夠賦予超市和咖啡店“接地氣”“懂生活”的形象標簽,形成差異化定位。
不過,賢成毅也指出,這種跨界模式存在一定短板,比如就餐環境相對簡陋,缺乏專業化管理,一些餐品可能為代工生產,個性化和風味差異有限,容易造成同質化競爭。
對于這種跨界餐飲趨勢的未來走向,賢成毅認為,目前更多品牌是短期市場試水,通過輕量化運營試探消費者接受度和復購意愿。如果市場反響積極,不排除這類跨界行為被納入長期戰略,甚至可能催生新一代品牌化、連鎖化的桂林米粉經營模式。
來源|桂林晚報(記者劉凈伶 李貝)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