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蘇海森
梅月書畫院里的書畫愛好者正在進行創作。人民網 蘇海森攝
在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梅洲鄉,五月的夜晚,微風輕拂,帶來一絲絲涼意。
吃過晚飯后,60多歲的吳昭平一邊催著老伴上樓幫他取前天就收拾好的幾幅自己最近創作的書畫作品,一邊發動摩托車,準備赴一場書畫交流的邀約。
吳昭平是一名油漆工,也是一名書畫藝術愛好者。忙完白天的活兒,他總喜歡寫寫書法、作作畫,與其他書畫愛好者切磋交流。
“老吳,又要去搞大創作啦。”車行駛在寧靜的鄉道上,吳昭平不時向路過的熟人點頭微笑。
書畫愛好者們正在創作。人民網 蘇海森攝
“來看看我剛寫的字,提點意見。”到達目的地,剛停好車,同是書畫藝術愛好者的吳智文便過來拉著吳昭平進屋。
此時,夜色正酣,這處名叫“梅月書畫院”的小院子里已經擠滿了人,熱鬧起來——在畫室里,不少人圍著長桌,彎著身子認真創作,不一會兒,一幅幅書畫作品“新鮮出爐”。在茶屋,大家一邊品著茶,一邊就書畫藝術“高談闊論”起來。在展覽室,書畫作品掛滿四面墻壁,幾幅書畫作品在地板上并排鋪開,一群人各抒己見。
一名書畫愛好者正在創作。人民網 蘇海森攝
據悉,梅月書畫院成立于2016年,由民間發起,是福建省首個農民書畫院,也是梅洲鄉的綜合文化站,建設有農家書屋、畫室、展廳等配套設施。
“鄉親們出財出力,都很支持書畫院的建設。”梅月書畫院院長吳達輝表示,書畫院為村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書畫藝術交流平臺。
在梅洲鄉,書畫藝術傳承已久,筆墨丹青早也已融入百姓日常。這里的農民用筆墨描繪家鄉山川河流、表達樸素情感,白天在田園間勤勞耕作,晚上三五成群結伴品茗論書、耕耘筆墨,其樂融融,形成了獨特的鄉土文化氣息。
梅月書畫院里,當地農民創作的書畫作品獨具特色。人民網 蘇海森攝
與此同時,他們還在書畫藝術上闖出了名堂——作品屢次在中國美協舉辦的大型畫展中獲獎或入選;多人成為中國美協會員、福建省美協會員、福建省書協會員等;培養了一批批書畫藝術人才,不少人在業界嶄露頭角……
“受書畫藝術氛圍熏陶,我們這一輩許多人都很熱愛書畫藝術,從小就開始學習,并將其當作‘根’,伴隨一生。”在吳昭平看來,書畫藝術就是自己情感的表達,能平靜內心、豐富生活,這就足矣。
而吳昭平所說的“書畫藝術氛圍”便來自“中國書畫藝術之鄉”詔安縣,這里書畫歷史源遠流長,不僅涌現出大批藝術家,書畫文化基因更是深深融入當地人的血脈,老百姓能書善畫。早在1993年,詔安縣就被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在這里形成的“詔安畫派”是福建地方文獻中唯一一個被稱為“畫派”的群體。
在梅洲中學美術興趣小組,學生在創作書畫作品。人民網 蘇海森攝
梅洲鄉書畫藝術也注重傳承。梅洲中學成立了美術興趣小組,將書畫課程納入學校教育,除了定期由校內美術老師上課外,還邀請梅月書畫院等校外畫家開講座,引導青少年培養書畫愛好。
藝術只有扎根鄉土、融入生活,在村舍墻頭綻放墨韻,于百姓日常流淌詩情,才能真正獲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如今,在梅洲鄉,“白天握鋤頭、夜晚執畫筆”已成為許多農民新的生活方式,藝術的熏陶和文化的積淀讓普通人的精神生活更為富足,對真善美的追求涵養著人的內在氣質,讓鄉風更加文明和諧、向上向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