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口5月23日電(王雯君、侯詩蕊、劉一鳴)五月的臨高新盈中心漁港,日光為海面鍍上一層碎金。千艘漁船鱗次櫛比,偎依在港灣臂彎里,桅桿林立如琴弦,卻無往日的馬達轟鳴。這是南海伏季休漁期特有的靜謐。浪花輕吻船舷的絮語中,漁民們正用砂紙打磨著被咸澀海風侵蝕的甲板,漁網在巧手下重新編織成經緯。
與這份寧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港口另一側熱火朝天的建設圖景。工程車輛穿梭如織,鋼筋骨架在朝陽下勾勒出未來漁港的輪廓。這里是臨高新盈中心漁港升級改造工程的施工現場,總投資3.5億元。
這種“靜”與“動”的交響,正是臨高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注腳。作為海南的漁業大縣,臨高的海洋捕撈產值和產量在全省遙遙領先。當休漁期的港灣暫卸繁忙,漁民們用匠心守護“吃飯的家伙”時,建設者們正用鋼筋水泥澆筑著新希望。
漁港升級煥新顏,漁業發展添動力
新盈中心漁港是臨高縣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樞紐,承載著漁業生產、漁民生活與區域經濟振興的多重使命。漁港升級改造旨在解決長期困擾漁民的“回港難、回家難”的問題。據了解,該升級改造工程于2025年4月16日開工,臨高縣政府委托海南省臨高縣金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擔任項目業主,由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計劃工期730天。
此次升級改造工程內容豐富且意義重大。新建碼頭和泊位,如同為漁港增添了堅實的臂膀,能夠容納更多的漁船停靠,讓漁民們不再為沒有泊位而發愁。航道及港池疏浚超過130萬立方米,這猶如為漁船開辟了一條寬敞平坦的“高速公路”,保障了漁船進出港的安全,大大降低了海上事故的風險。金發建設新盈中心漁港項目負責人李德輝表示,升級改造后的漁港碼頭設施將更加完善,航道也將暢通無阻,希望未來新盈中心漁港可以建設成為國家級中心漁港。
新盈中心漁港的升級改造并非單一之舉,而是與周邊產業集群的協同發展。這里配有海南西部(臨高)國際水產品交易市場、制冰廠和冰庫等多個產業集群,形成了漁業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協作。海南西部(臨高)國際水產品交易市場的投入使用,為水產品的交易搭建了一個集中、規范的平臺。在這里,漁民們的水產品能夠得到更合理的定價和更廣泛的銷售渠道。2024年該市場的交易額已達6.5億元,為漁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同時,制冰廠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最大程度滿足周邊漁民漁船出海加冰、魚類保鮮等用冰需求,制冰廠已經完成了二期擴建,并對制冰工藝、出冰效率以及成本控制進行了全面升級,冰塊日產量從原先的200噸提高到800噸。正如新盈中心漁港漁民蘇先生所說:“制冰廠的建設對漁民幫助很大。出海回來就有冰,能夠及時保證漁獲的新鮮。”這些產業集群的形成,如同一張緊密的網,將漁民的生產生活與漁業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連,不僅提高了臨高漁民的生產便利,也增強了漁港經濟的發展活力。
休閑漁業蓬勃起,漁旅融合譜新篇
臨高,這座坐擁117.05公里海岸線的濱海之城,宛如一顆鑲嵌在南海之濱的璀璨明珠,其豐富的海洋資源成為發展休閑漁業的天然優勢。為積極響應漁業“三個走”戰略,臨高立足實際,積極探索休閑漁業發展路徑,通過優化配置,將漁業與休閑娛樂、旅游觀光、餐飲美食、生態環境、文化傳承、科學普及以及周邊產品開發有機結合,為傳統漁業注入新活力,推動漁旅深度融合。
2025年的“五一”假期,臨高縣整體接待游客總人數為10.37萬人次,游客總花費4918.68萬元,休閑漁業市場呈現火爆態勢。其中,調樓鎮抱才村依托“漁船民宿”“趕海課堂”等特色項目日均接待家庭超50組;東英鎮美夏海域依托環島旅游公路,推出帆船、摩托艇等水上運動集群,假期水上項目營收同比增長33%。
休閑漁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旅游項目的繁榮,更串起了吃、住、行、游、購、娛的全產業鏈,為游客打造了一站式的旅游服務體驗。海南百川休閑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勇,正是看中了臨高休閑漁業的發展潛力,在2022年海南省休閑漁業發展相關政策的激勵下,毅然返鄉創業。據他介紹:“五一假期的五天時間里,公司共接待近200名游客,人均消費達到500元/天。”
游客們在工作人員的專業指導下,深海垂釣,感受與大海互動的樂趣;退潮時趕海捉蝦,體驗漁家生活的樂趣,一天的收獲瞬間變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讓游客們大飽口福。重慶游客李非零先生作為一位資深的海釣愛好者,已在臨高海釣3年,每年往返不少于10次。他表示,“臨高海釣相較于遠海垂釣,更具休閑性,適合更多人群參與,所釣漁獲和游玩體驗的性價比極高。”這種全方位、高品質的旅游體驗,讓游客們流連忘返,也為臨高的休閑漁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面對休閑漁業發展的良好態勢,王勇并未滿足于現狀,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市場。他表示,未來公司將積極發展電商業務,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力量,面向全國用戶推銷臨高的特色海產品。通過電商渠道的拓展,將臨高的海洋經濟名片推向全國,進一步提升臨高海洋經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臨高海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踐行漁業“三個走”,轉型升級結碩果
面對海南這片充滿潛力的藍色經濟帶,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度研判漁業發展態勢,做出了推動漁業“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的戰略藍圖。“三個走”形成完整體系,不可分割,為漁業高質量發展錨定了新航向。在漁業轉型升級的時代大潮中,臨高縣不僅休閑漁業蓬勃興起,魚苗基地育種、深海網箱養殖等創新實踐更是推動了漁業全方位的轉型升級,勾勒出一幅漁業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
魚苗育種,作為漁業產業鏈的源頭活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寶路水產臨高基地擁有領先的室內孵化車間,科技與自然交融,先進技術賦能魚卵生產。每年,該基地可產出良種羅非魚卵超過20億粒,這一產量是同行業單產的2倍以上。經養殖戶精心培育至市場銷售規格后,年產量可達45萬噸,年經濟價值高達36億元,為養殖戶提高了20%以上的效益。目前,寶路魚苗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達25%,在海南的市場占有率更是高達50%,成為推動當地漁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此外,臨高縣還積極推動海水養殖從傳統的內灣近海向深海轉移。2024年該縣全年漁業產量41.34萬噸,產值118.88億元,深水網箱1000余口,漁業產值規模連續26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中,作為臨高漁業龍頭企業的海豐集團,被譽為“金鯧魚亞洲魚王”,用深海智能網箱逐步替代現有抗風浪網箱養殖,年產量達萬余噸,年產值超3億元,其產品遠銷近30個國家和地區。
臨高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聰表示,未來臨高縣將持續發力,結合縣域實際,以新盈現代漁港綜合體、黃龍現代漁業產業園、武蓮漁港現代產業園等重要點位為布局,規劃臨高漁港經濟區“一核一帶、兩鎮七港兩園區”的空間布局,進一步推動海洋漁業的現代化、多元化、可持續化發展,為臨高創造更多產值,使其成為海南海洋經濟建設的重要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