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以及前蘇聯,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中國吸引西方的“火力”,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其實就和蘇聯以及俄羅斯與西方的交鋒,以及與中國的親密度有關了。
正是因為西方將自己的主要精力與目光投向了蘇聯和俄羅斯,所以才會減少對中國的注意力,等他們意識到中國已經崛起的時候,他們也無法阻擋中國發展的腳步了。
蘇聯這個“老大哥”
說起新中國成立之時,對我們有著很大幫助的國家,那就只有當時和中國處于“蜜月期”的蘇聯了。當時的蘇聯不僅給我們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還派出了許多的蘇聯專家,前來中國幫助我們發展國防工業。
這種模式,其實就和美國援助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大差不差,美國憑借著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給歐洲和日本注入了重要的新鮮血液,使得歐洲和日本能夠迅速的從戰后緩過神來。蘇聯當然也不愿意在這方面輸美國一頭,于是我們國家也得益于美蘇之間的斗爭,獲得了重要的援助。
不過,讓美國以及西方國家沒有想到,或者說讓他們感覺比較意外的是,中國和蘇聯之間的關系,和美國與歐洲日本等國家的關系并不相同,美國扶植日本以及歐洲,是為了讓他們成為自己和蘇聯對抗的“戰略支撐點”,歐洲更是美蘇爭霸的“緩沖區”。
這些國家就像是美國和蘇聯的“衛星國”,是這兩個超級大國最為忠實的“小弟”,所以,在美西方的潛意識中,中國也是如此,中國雖然疆域廣大人口眾多,但是也是蘇聯的眾多“小弟”中的一個。
正因為他們對中國的這一錯誤的判斷,才導致美西方并沒有意識到,中國是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蘇聯同樣也是這么認為的,他們認為中國會乖乖地聽從自己的掌控,可是結果證明他們都錯了。
我們國家之所以和蘇聯建立友好的關系,是因為在當時的國際環境和國際局勢下,只有和蘇聯保持良好關系,才是我國在外交上的最優解。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會聽從蘇聯的一切“指示”,隨著赫魯曉夫上臺,蘇聯的霸權主義野心不斷膨脹,中蘇之間的關系也隨之惡化。
然而,這卻給我們國家帶來了一定的契機,因為就是在中蘇關系惡化的這段時間內,原子彈、導彈、氫彈、人造衛星等大國重器,相繼誕生,而且這些東西都是憑借著我們國家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和工作人員獨立自主搞出來的。
這個意義非常重大,這讓我們積累了寶貴的自我創新和自主研發的經驗,使得我們充滿了信心,并且也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沒有別人的幫助,我們依舊可以做到。
而在這個時候,蘇聯這個“老大哥”和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交鋒同樣非常激烈,他們都沒有意識到中國正在悄無聲息地埋頭發展。為了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國進行了改革開放,國家的經濟以及科技在這一時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可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在當時的世界上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因為直到西方真正意識到中國崛起之前,他們都將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當作自己最大的敵人。并且,當時的西方人都普遍認為,中國要想強大,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從輕慢到重新審視
美西方對中國的誤判,尤其是在軍事方面更加的明顯,不知道我們是否還記得,在多年以前,我們國家生產的武器常常會被一些傲慢的西方媒體打上仿制的標簽,一個“仿制”就能夠看出來他們對我國軍工力量的輕蔑。
其實,仿制武器是走向獨立自主研發道路上的重要環節,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將自己的核心軍事技術毫無保留的教給你,這些東西只有靠自己去摸索,由于我們國家的軍工起步比美西方國家以及蘇聯都要晚很多,所以想要獨立研發,必須先進行仿制。
當時,美西方國家可沒少拿著中國仿制蘇聯武器的事情,來貶低我們國家的軍工,而這樣的思想可以說對許多美西方國家的影響很深,也就是說,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只要是中國生產出來的東西,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商品,都不如他們。
而這種情況卻在進入新世紀后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要遺產,美西方國家在這個時候認為,連強大的蘇聯都被我們打敗了,那么之前“依附于”蘇聯的那些國家,豈不是更好欺負。
很快,關于對朝鮮研究核武器的爭端,以及針對中國的“銀河號”事件相繼而來,我們國家并沒有因為美西方的挑釁而失去理智,反而用一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姿態忍了下來。
在這個時候,“低調”比“揚眉吐氣”更難做。盡管俄羅斯頻繁對美西方示好,但是卻始終得不到美西方國家的歡迎,于是俄羅斯也和美西方國家展開了爭斗,而這無疑是給我們國家爭取到了更多的“發育時間”。
進入新世紀以后,中國的經濟實力,以及軍事實力開始騰飛,其發展的速度讓美西方國家一時間都沒有反應過來,等到美國真正意識到中國已經徹底崛起的時候,已經晚了。
2018年,美國將我們國家正式當作了所謂的“戰略競爭對手”,并且試圖在經濟、外交、科技等多方面對中國進行限制,可是他們在多次嘗試后發現,如今中國騰飛的步伐,已經不是他們能夠阻擋的了的。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飛速發展,我們已經有著足夠的實力走向更加寬廣的發展道路,這才是真正應該“揚眉吐氣”的時刻,如今的中國是我們的先輩夜以繼日的努力,與謙虛低調換來的。同時,蘇聯和俄羅斯和美西方的對抗,也幫助我們吸引了許多的“火力”,客觀上給我們創造了許多安心“發育”的時間和空間。
信源: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272期| 中國崛起:從夢想到現實——2025-03-02 08:38·觀察者網
馬丁·雅克最新演講全文:中國崛起的向心力和西方衰落的離心力——2024-09-16 14:34·人大重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