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開放式“政務客廳”內,工作人員與群眾并肩而坐,指尖輕觸間完成材料掃描與信息錄入;
智慧大屏實時滾動著等候人數、辦件進度等數據,精準指引服務分流;
咖啡香氣彌漫的等候區里,市民翻閱雜志的閑適場景,與高效運轉的辦事窗口相映成趣……
走進河北省大名縣政務服務大廳,親民暖心的場景令人如沐春風。從“去柜臺化”的零距離溝通,到數智賦能重塑流程、場景革新重構體驗,再到線上線下“政務大管家”全流程兜底,大名這座冀南小城通過政務服務改革,不斷提升辦事效率、提高服務水平,贏得了良好口碑,讓“大名有事我來辦”品牌越擦越亮。
數智賦能 云端服務重塑辦事生態
“上午提交申請,下午憑法人身份證就能取證,‘云上’辦理太方便了!”銅鑼灣文旅置業開發報件經理丁博華談起在大名的辦事體驗時贊不絕口。該項目通過“云上政務中樞”已順利辦理6個證照,全程線上操作實現“網購式”服務。
據了解,大名縣政務服務中心自2024年換裝升級后,以48個綜窗與3個專區綜窗構建起立體服務網絡,32個部門795項審批事項實現“一窗通辦”,電子檔案共享系統將材料免提交率提升至78%。“陽光大名”掌上平臺與12345熱線構成的數字管家體系,已累計處理視頻導辦服務34次,線下精準陪辦121件。
同時,大名縣在自助服務區增設“智能小屋”和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智能化自助服務窗口,辦事人通過智能終端即可自行完成政務服務事項的全流程辦理。
工作人員幫助群眾利用智能終端設備辦理事項。人民網記者 楊文娟攝
“為了讓辦事人有更好的辦事體驗,我們不斷拓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大名縣行政審批局數據科負責人盧力斌說,目前包括惠企金融政策輔助、企業開辦預審、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備案、12345熱線AI智能語音、政務領域“智慧企微”服務等多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已進入測試階段。
“請輸入企業名稱和經營范圍。”隨著技術人員測試指令下達,企業開辦預審AI數智員工迅速開始對重復名稱、敏感字詞等合規要素進行自動化比對。
“這款智能AI軟件上線后,將大幅壓縮人工審核時長,避免企業和群眾來回跑,顯著提升經營主體登記效率。”工程師王邁說。據了解,就在上個月,由技術團隊開發的經營主體增量提質進度統計AI數智員工已上線,日均處理數據量達150條,政務服務效能提升70%。
流程再造 減法背后的服務加法
“下午兩點過來,按之前經驗,一次肯定辦不完。沒想到工作人員網上申請全程幫代辦,食品小作坊證和營業執照當場到手!”大名縣趙福超香油坊經營者王亞娟手拿新出爐的證照說,現在辦理證照可比以前省事多了。
這得益于大名縣行政審批局創新推出的小磨香油作坊開辦“一件事”特色服務,通過“一地一窗、證照聯發”模式,將審批時間壓縮至最快10分鐘,跑出了服務提質增效的“加速度”。
柜臺服務人員提供特色服務。人民網記者 楊文娟攝
不只是針對這一個產業,大名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了“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組建的線上線下政務“大管家”團隊,為辦事人提供全程幫代辦服務。2025年以來,該窗口辦理事項提速超70%,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這場政務服務“速度革命”的背后,是大名刀刃向內的流程再造。據了解,該縣累計劃轉438項行政權力事項,占比達90%,通過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容缺辦,整體審批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15%以下。針對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減至10.5—17個工作日,同步推出“企業開辦大禮包”,實現證照、印章、政策“零成本一站獲取”。
在大名,政務服務不止于窗口之內,更延伸至八小時之外。今年清明節前一天下午臨近下班時,大名縣名鼎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金羽匆匆趕到大廳,急需辦理投資項目備案業務。
“當時比較著急,因為第二天就是清明假期,如果辦不了,就會影響項目后期合作。”張金羽說。
“絕不能讓企業白跑腿,尤其像名鼎化工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更需要周到服務。”大名縣行政審批局立項水利股負責人常新波說,在請示上級后,他次日加班加點為企業提供全程幫代辦、不見面審批服務。當項目備案完成時,張金羽很激動:“沒想到假期還能辦成事,大名真給力,很滿意!”
自我革新 破立并舉的效能提升
“信息輸入超過1分鐘,系統就會閃退,必須立即優化!”日前,在大名縣政務服務中心一樓智能終端服務區,縣行政審批局副局長趙慧以普通群眾身份體驗業務辦理時發現的系統漏洞,當天就被技術團隊優化消除。這種自我挑刺的作風,正推動著政務服務持續升級。
2025年以來,大名通過領導干部“走流程”活動,累計發現并優化系統程序、標識不清等問題100余項。
在服務大廳一樓,一個特別的窗口引起記者的注意——“辦不成事”窗口,臺賬記錄卻充滿溫暖:為臥床老人上門進行社保認證、幫異地企業視頻核驗……
“群眾眼中的‘急難愁盼’,在我們這里都是‘特事特辦’。”大名縣行政審批局辦不成事窗口負責人張振興表示,運行半年來多次收獲群眾錦旗,貼心服務贏得交口稱贊。
大名縣行政審批局協調部門解決12345熱線投訴件問題。人民網記者 楊文娟攝
不僅如此,“中心二樓還開辟了會商室,不僅為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面對面交流和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的機會,還能進行項目洽談、直播政策解答。”大名縣行政審批局市場服務部工作人員薛志飛說。
這樣的自我革新換來的是市場活力迸發。今年以來,全縣新登記經營主體同比增長4982戶;工程項目審批提速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政務服務滿意度從98.9%躍升至99.9%。正如大名縣政協副主席、行政審批局局長高蕾所言:“改革不是做加法,而是做變量,要讓每個辦事者都成為改革的質檢員。”
從“柜臺內外”到“肩并肩”辦理,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從“被動受理”到“主動破題”,大名縣用流程優化、數智賦能、自我革新破解政務服務提質增效的“密碼”。這場始于指尖、成于民心的變革,不僅讓“進一扇門、辦所有事”成為現實,更催生出“營商引力場”,政務服務“軟環境”正轉化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