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中國留學中介的天塌了。
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發表聲明,宣布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資質,禁止哈佛招收國際學生。
諾姆還強調:“對于大學而言,招收國際學生并從他們更高的學費中獲利,用來支撐其數十億的捐贈基金,是一種特權,而非權利。哈佛本有多次機會選擇正道,它卻拒絕了。如今,他們失去了特權——這是他們反復違反法律所帶來的直接后果。這應成為對全美高校的一個警示。”
更嚴重的是,禁令是立即生效的。也就是說,哈佛大學不僅以后不能再招留學生,現有的留學生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
現在,哈佛大學一共有6800多名留學生(其中中國學生1016人),可一時半會能轉學去哪啊?
最慘的是馬上面臨畢業的留學生,辛辛苦苦交了四年錢,再有一個月就拿畢業證了,可突然就要轉學了!要是給發個社區大學的畢業證,糟不糟心?
那么,這個鬧劇到底是咋回事?國土安全部這是鬧啥呢?
壹
其實,這只是特朗普和美國哈佛大學反復拉鋸中的一環罷了。
而事情的起源,還是美國左右翼的意識形態之爭。
我們都還記得,在本輪巴以沖突爆發后,美國一些聲望頂尖的藤校——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都接連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
學生們課也不上了,派對也不混了,往草坪上支個帳篷,就開始喊:Fromtheriverto the sea, Palestine will be free!
咱們不排除這里面真有心懷正義、支持巴勒斯坦的人,但大部分人,其實是用博愛、寬容、包容的理念,去做一些感動自己的事情罷了。
中國網友管這種人,叫白左。
而爆發這么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也說明,美國大學里面的白左思潮,已經病入膏肓了。
當然,這和民主黨這些年搞的DEI(多樣性、包容性和公平)有很大關系。
在DEI指導思想的運作下,美國高校行政權力猛漲,負責DEI的部門不管教學,專門搞多元化建設,在種族、性別、性取向等等問題上反復折騰,搞得美國大學已經成了白左思潮和覺醒運動的大本營,以及白左分子的制造機。
結果呢?2024年11月晴天一個霹靂,特朗普上臺了。
特朗普這次卷土重來,不僅要拿回自己所失去的,還有一個任務,就是重塑美國主流意識形態,通過廢除DEI政策,關閉多元文化項目,限制少數族裔權益,來強化白人保守主義價值觀。
而作為白左大本營的美國高校,自然也是特朗普要改造的對象。
但是呢?美國的高校長期秉持“學術自由”的核心價值觀,有著一種“我雖然拿你的錢,但我人格是獨立的”蜜汁執念,所以要是直接干涉學校內部管理,反彈一定很大。
不過,特朗普找到了一個絕佳的抓手:反猶主義。
2024年,美國眾議院通過《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2025年1月29日,特朗普簽署總統行政令,要求打擊美國和世界各地的“反猶主義”。
而事實證明,能當上特朗普內閣部長的,都是人精。
特朗普剛簽署完行政令,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就表示:“哈佛未能保護校園學生免受反猶太主義歧視,同時又宣揚分裂主義意識形態,凌駕于自由探究之上,這使其聲譽嚴重受損。”然后國土安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也跳出來,指責哈佛是“極端騷亂的污水池”和“反猶主義泛濫之地”。
你看,有法律依據,有權威部門性質認定,那特朗普插手美國大學,就名正言順了吧?
2月份,特朗普向所有美國高校發出警告,要求遵守《聯邦反歧視法》,徹底根除反猶主義。
看起來,特朗普是針對反猶主義,但其實真正的核心,是要求大學廢除校園內泛濫的DEI舉措。
可能是為了殺雞儆猴,美國司法部、教育部等機構還組成了一個打擊反猶主義聯合工作組,進駐了哥倫比亞大學進行“反猶主義調查”,誰讓哥大是“抗議主力”呢?
調查結束后,工作組表示,由于哥倫比亞大學未能抑制校園內的反猶主義,將撤回針對該校發放的4億美元聯邦資金。
扣錢的方法果然有效,美國名校大部分都是私營,聯邦資金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來源,現在把錢扣了,校長怎么向校董去解釋?
所以哥大很快就屈服了,決定向特朗普妥協。
而且哥大看得也很明白,整改問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明白領導想從整改問題中隱晦傳達的意思。
3月21日,哥倫比亞大學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一系列新政策,不僅包括打擊反猶主義的口罩禁令(戴口罩是學生自我保護的手段),還包括嚴格審查學術及錄取政策、頒布新的紀律程序以及取消部分DEI項目的資助。
一看這種辦法有效,特朗普就故技重施,下令總務管理局、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教育部三家聯合,對哈佛大學與聯邦政府之間價值2.556億美元的合同,以及價值87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承諾進行審查。
這加起來可是接近90億美元!
所以哈佛也有點害怕,在3月底的時候也的確做出了一系列妥協,承諾取消一部分多元化項目、禁止戴口罩、解雇了中東研究中心的人員,還暫停了與巴勒斯坦地區一些大學的合作關系。
但是,別忘了特朗普的“交易的藝術”,這廝最擅長極限施壓,你要是軟了,他馬上就會索取更多。
果然,4月11日,哈佛大學收到一封政府郵件,郵件中又提出了一堆新的要求:
第一,推動校務治理結構改革,限制師生群體在校務決策中的影響力;
第二,全面推行能力本位的招生招聘制度,嚴禁將種族、膚色或國籍等身份因素納入考量;
第三,優化國際生錄取機制,嚴格篩查申請人政治傾向,拒絕接收宣揚反美價值觀、支持恐怖主義或持反猶立場的求學者;
第四,全面取締校園內所有涉及DEI的政策項目;
第5, 要求哈佛在8月前完成這些整改,并每季度提交報告直至2028年。整改期間,所有招聘和招生數據須與聯邦政府共享以供后者審查。
說實話,這些條件哈佛是萬萬不敢答應的,只要答應,哈佛所標榜的獨立性也就徹底沒有了,持續了幾百年的高校自治也會蕩然無存。
所以,哈佛趕緊從半跪站起來,選擇硬剛。校長艾倫·加伯還在聲明中憤怒地指責特朗普:
“任何政府,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不應規定私立大學可以教授什么課程、可以招收和聘用哪些學生以及可以從事哪些研究和探究領域。”
事實證明,對特朗普這種人,你軟他就硬,你硬他就軟。
哈佛硬剛后,美國總務管理局高級官員喬什·格林鮑姆緊急致電哈佛,說4月11號發的郵件是發錯了……
按照格林鮑姆的說法,這封郵件是真實存在的,也是提前起草好的,但是呢?按規定是需要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代理總顧問西恩·凱韋尼、總務管理局高級官員喬什·格林鮑姆、教育部代理總顧問托馬斯·惠勒三個人聯合簽發,郵件才能發送。
但因為工作人員的不慎,這封郵件只經過了西恩·凱韋尼的簽字,就發出去了。
本來吧,政府官員都低頭了,哈佛就坡下驢,這事也就過去了。但這次哈佛居然得理不饒人,不僅拒絕了郵件中的所有要求,而且發聲明殺人誅心:
“我們至今仍不清楚美國政府近期的言行中,哪些是錯誤的,也不明白美國政府究竟意欲何為、想說什么。即便這封信是個錯誤,但政府本周所采取的行動,已然對學生、員工以及‘美國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產生了實際影響。”
把政府官員發錯郵件的事抖摟出去,讓美國政府的面子往哪擱?特朗普這么好面子的人,怎么能忍受這種公然對抗?
果然,打擊隨之而來。
4月14日哈佛拒絕郵件要求,當天晚上,特朗普就宣布凍結哈佛總額達 22 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以及 6000 萬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項。
4月15日,特朗普威脅剝奪哈佛大學的“免稅地位”。
4月16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威脅取消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資質。
很多人可能都不明白了,招不招收國際生,不應該是教育部門說了算嗎?怎么是國土安全部說了算?
其實,這個所謂的國際生資質,實際上是SEVP認證,全稱是“學生與交流訪問者計劃”認證,是美國政府監管留學生活動的一種方式,通過確保學校和學生的合法性,維護國家安全。
既然是維護國家安全,自然是歸美國國土安全部來管。
不得不說,這一招,打在了哈佛七寸上,因為招收國際生,一直是哈佛最來錢的營收渠道之一。
我們可以算筆賬,哈佛留學生6800人,按照平均每人學費6萬美元來算,一年就是4億美元,這還不算在學校的生活費、娛樂費用、房租費,以及來自學生家長的捐助等等,保守估計,如果這個計劃真的實施,哈佛一年營收要損失10億美元以上。
哈佛一年才賺多少錢?65億美元啊!
但萬萬沒想到,哈佛竟然如此硬氣,仍然不為所動!
5月5日,美國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給哈佛寫了封信,告訴哈佛不要再尋求聯邦基金支持了。
然后呢?哈佛沒回信,但這封信莫名其妙地出現在了網上,而且把信里面的大量語法錯誤用紅筆改了,曝光在公眾面前。
這么玩是啥意思?可能是告訴特朗普:你選的教育部長,沒有文化啊!
特朗普估計是被哈佛一次又一次的給臉不要臉惹怒了,我可是美國總統!收拾不了中國,我還收拾不了你哈佛么?
于是,也就有了5月22日,國土安全部終于把停止哈佛招收國際生資格的決定給落地了。
貳
那么,以后哈佛真的沒法招國際生了嗎?哈佛今年的留學生都畢不了業了嗎?
不至于。
從現在來看,這仍然屬于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的過程之中。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國土安全部這個規定本身就存在很大合規風險。
SEVP的衡量標準是什么?是檢查學生有沒有合法在校學習,是不是打著留學的名義打黑工或者從事危害美國安全的活動。現在呢?因為學校的立場就把認證給取消了,合不合理?信不信哈佛一幫法學老教授沖到法院去噴國土安全部律師一臉唾沫?我就是這么教你用法律的?
更關鍵的在于,國土安全部這種肆意吊銷SEVP認證的行為,嚴格來說是壞規矩的。在一向標榜自由的美國人看來,國家政策怎么能作為對內施壓的政治工具呢?美國一直標榜的所謂小政府、司法獨立、學術獨立、言論自由、程序正義、法治精神,都哪去了?這可都是動搖國本的事情。
不排除民主黨會借這件事大肆做文章,鼓勵哈佛打官司,甚至國會也會出來調查國土安全部的命令是否合規。
而且,國土安全部也不是一直取消SEVP認證,而是取消2025-2026一個學年的認證,所以起碼今年畢業的留學生應該是不受影響的,至于9月份的招生咋辦,官司誰贏誰輸還不一定呢,還需要等等再看。
更妙的是,這次的法令,并不是來自特朗普,而是國土安全部,這就相當于在特朗普和哈佛之間形成了一個緩沖,事后如果特朗普準備妥協,也可以把鍋甩給國土安全部,說國土安全部瞎決策,誤會一場,我特朗普還是支持哈佛的嘛,不需要哈佛交出自治權了,只需要徹底取消DEI就行了,這樣一來,哈佛也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先漫天要價,再落地還錢,這種交易的藝術,特朗普早就玩得爐火純青了。
所以,這事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嚴重,無非就是哈佛向中國學會了“以斗爭求團結”而已,而只要哈佛不慫,特朗普也沒辦法,很快會轉移目標,去別的地方喊贏了。
不信我們看看:
中國選擇硬剛,最后得到了對等減免關稅。
澤連斯基選擇硬剛,最后保住了資產。
加拿大選擇硬剛,特朗普也沒法直接吞并。
歐洲選擇硬剛,現在雙方還在撕扯中。
我們猜一猜,這次特朗普和哈佛的游戲,誰會贏?誰會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