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一次罕見的長時間通話——整整兩個小時。
【普京和特朗普打了兩小時電話】
特朗普和普京的這場“長聊”,最初在外界看來是為了推動俄烏之間達成停火協議,甚至可能會促成新一輪談判。但從事后特朗普的發(fā)言來看,事情的走向明顯偏離了原來的劇本。
根據美方在通話后公布的聲明來看,特朗普在通話后放棄了旨在迫使俄羅斯在烏克蘭停火的威脅,并且強調俄烏雙方需要“直接協商”。
換句話說,美國要從“調解人”的位置上退下來,把球踢回給烏克蘭自己。這相當于美國“從調停人變成了旁觀者”,對烏克蘭來說無疑是迎頭澆了一盆冷水。
另外,特朗普還談到了未來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前景。他聲稱相信俄羅斯有“無限的經濟潛力”,還說兩國未來可以在創(chuàng)造就業(yè)和財富上展開合作。
顯而易見,特朗普嘴上沒說放棄烏克蘭,但態(tài)度已經說明了一切。這無疑是莫斯科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為什么原本被期待是“施壓普京”的通話,最后變成了特朗普“打算跟普京做大生意”?
原因其實并不復雜。普京很清楚,特朗普不是一個輕易妥協的人。但同時,特朗普也是一個“商人總統”——哪里有錢賺,哪里有交易空間,他就容易“上鉤”。
所以,對于普京而言,這次通話的重點,不是怎么解決烏克蘭問題,而是怎么把特朗普的注意力從“地緣政治”拉回到“經貿合作”。
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在電話中普京可能拋出了一些吸引力很強的“誘餌”:比如俄美能源合作、俄羅斯市場準入、在特定領域取消對美技術壁壘,甚至可能承諾給特朗普政府未來一個“戰(zhàn)略成功”的舞臺——例如安排“普特會晤”,制造“重大外交成果”的氛圍。
【美國在推動俄烏和談一事上并沒有取得太大成果】
于是通話結束后,特朗普就“變臉”了。他不再逼俄羅斯談判停火,反而開始暢想美俄合作的廣闊前景;并且著重表達希望與普京會面、打造雙邊新關系。這不就是被“哄得團團轉”了嗎?
如果說這是普京的一次“心理戰(zhàn)”,那效果無疑是成功的。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在這場“電話外交”中,俄羅斯成功達到了兩大目的:
第一,暫緩了美方施壓節(jié)奏,為俄爭取緩沖時間。
在俄烏戰(zhàn)場局勢持續(xù)膠著的背景下,莫斯科最擔心的是美西方繼續(xù)加碼制裁,或在軍事援助上越走越遠。而如果能讓美國“轉移注意力”,減少對烏支持,那就是一種變相的“喘息”。
這次通話后,特朗普表明態(tài)度:不會再硬性主導俄烏談判進程,這對俄羅斯來說,無疑是一種“戰(zhàn)略喘息”,為其下一步行動爭取了不少的轉圜空間。
第二,為美俄的下一步合作做好了鋪墊。
雖然普京不指望當前美國立刻全面轉向,但他看重的是未來,如果美俄能在多方面達成合作,那美國以及整個西方社會對俄羅斯的制裁和圍堵可能會被逐步解除。
值得一提的是,通話中雙方談到了未來會晤的可能性,俄方發(fā)言人佩斯科夫也明確表示,只要兩位領導人達成一致,會晤將很快安排。這無疑釋放了一個信號:俄羅斯準備“跟特朗普談合作”,并期待將這種接觸制度化、常態(tài)化。
【克宮發(fā)言人佩斯科夫稱普京和特朗普或許很快見面】
事實上,特朗普態(tài)度的轉變,并不能完全算是被普京說服,更關鍵的,是他自身也“動了心思”。
一方面,對特朗普來說,烏克蘭沖突就是一筆賠本買賣。他在競選期間就表示,不會無條件援助烏克蘭,也不會像拜登政府那樣“被拖下水”。
而在當下高通脹、經濟狀況一片混亂的美國國內,繼續(xù)給烏克蘭“撒錢”,不如轉頭與俄羅斯“做點大生意”來得實際。能源、農產品、甚至是軍工、稀土,這些領域都存在巨大的合作潛力——只要制裁松一松,美國企業(yè)就能分一杯羹。
另一方面,特朗普一貫不喜歡歐洲那套“意識形態(tài)牌”,他更傾向用“條件換利益”。如果他真的能促成與普京會晤,甚至促成某種停火框架,那對他無疑是一張大牌。
所以,特朗普此番“轉向”,既有被普京“哄”的因素,更有其自身利益考量的推動。他并不在意烏克蘭,更不在意歐洲的“民主事業(yè)”,他忠于的,是自己的勝利劇本和美國的實際利益。
目前來看,俄烏戰(zhàn)場不會因為這次電話發(fā)生劇烈變化,但美方立場的“軟化”,無疑會對澤連斯基構成巨大的心理打擊。
可以預見的是,至少在短時間內,俄烏真正停火的可能性又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