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普會”密談兩個小時,氣氛融洽但毫無進展,最核心問題曝光,抉擇之際,普京還是選擇聽了中國的話。
普京和特朗普
日前,《紐約時報》報道稱,國際矚目的“雙普會”落下帷幕,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雙方談話氣氛融洽,俄方透露稱,雙方進行了兩個小時零五分鐘的通話,雙方都不愿掛斷電話,但并未在烏克蘭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突破。報道中強調,在會后的公開內容中,普京只提到未來可能達成的和平協議,但特朗普的態度明顯更加積極。
據悉,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俄烏應該立即開始談判,但雙方必須要“直接協商”。他強調,談判的具體條件應該由俄烏雙方協商,“局外人”不會知道。在與普京通電話后,他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以及其他歐洲領導人繼續討論停火事宜。
普京
值得一提的是,在《聯合早報》的報道中明確提到,特朗普在此次通話后,“放棄了迫使俄羅斯停火的威脅”,也就是說,在此次會談前,特朗普很有可能是想要故技重施,通過施壓俄羅斯的方式,先達成“短暫停火”。如今特朗普行動有變,自然是和普京有關。看得出來,普京如今不接受任何的“脅迫”。
這恰恰是中方一直強調的,只有充分考慮多方利益,才能實現長久和平。無論西方國家向哪一方施壓,都不會得到想要的結果。俄烏沖突延宕日久,要想真正實現長久和平,只能是強調多邊合作與共享利益,而非極端施壓與對抗。單純地向某一方施壓往往只會激化矛盾,使問題更加復雜。
俄烏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西方國家就開始對俄羅斯“極限施壓”,但事與愿違,反而讓俄羅斯越挫越勇,西方國家自身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這就證明了國際政治中的“零和博弈”思維是不合時宜的。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各國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密,一個國家的困境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到其他國家的利益。
因此,提升全局觀念,關注各方的合理關切,以合作為基礎尋求雙贏,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俄烏沖突如今已經延宕三年之久,隨著美國的“倒戈”,烏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俄羅斯雖然步步推進,但俄軍也是元氣大傷。在這一前提下,各國應該做的是尋求雙方的共同利益,而不是繼續施壓某一方。
澤連斯基
特朗普想法非常簡單,上臺之后,先是全部切斷烏軍補給,并以烏克蘭的礦產為要挾,企圖以施壓烏克蘭換取單方面退讓,但事實證明這并不可行。如今,特朗普又想要施壓俄羅斯,希望普京方面能夠退讓,但從普京如今的強硬態度來看,這一打算也已經泡湯。
美俄談不攏的原因,中方早已說在前頭,只有通過對話、合作和互利共贏,俄烏雙方才能夠走出紛爭,實現真正的長久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