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我國的特別行政區,1997年的香港回歸那可是全國的大事,當年不知道多少人聚到電視機面前,從黑白的屏幕里見證這一歷史盛事。
大家當時看到了香港回歸的喜悅,卻不了解當時為了收回香港,中國耗費了多少力氣。
英國其實并不想歸還香港,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甚至還在她的回憶錄中寫道:“當年英國并不想歸還香港,為此甚至考慮過發動戰爭。”
那么最后為什么沒能打起來?香港又是如何安全回歸的呢?
談判桌下的暗流涌動
英國對香港殖民,起始于鴉片戰爭的炮火。1842年8月29日,江寧府城的揚子江畔,清政府在英國“康華麗號”戰艦的陰影下,顫抖著簽下《南京條約》,這一紙條約將香港“租賃”給英國。
香港的土地上開始飄起了米字旗,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長達156年,直到1997年7月1日,中國人民共和國才從英國政府手中收回香港,對香港重新開始行使主權,并設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
而早在1982年9月24日,英國的鐵娘子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關于香港的回歸工作就已經提上了日程,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談判,經歷了層層阻撓,沖破了重重阻礙,最后終于如愿。
談起當時的會面就非常值得一說,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接見了撒切爾夫人,這位剛在馬島戰爭中凱旋的“鐵娘子”,此刻正遭遇自執政以來最嚴峻的外交挑戰。
坐在他對面的這個男人是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在他面前她完全不夠看,氣勢被狠狠壓制。
鄧小平指間夾著香煙,鏗鏘有力地說:“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這句話如同重錘,敲碎了英國想要繼續延續殖民統治的幻想。
而英國也是賊心不死,撒切爾夫人訪華前,英國國防部秘密制定“褐雨燕計劃”,設想在香港附近海域舉行軍事演習對中國施壓。
但這個計劃很快被擱置,馬島戰爭雖勝,英國卻付出慘痛的代價,英國打得肉疼,因此說因果考慮過發動戰爭,但也僅僅只是考慮。
因為中國早已不是清朝時期的軟弱無力,中國在香港周邊部署的15個師陸軍、南海艦隊的導彈驅逐艦,足以讓任何英國的任何軍事冒險成為災難,中國有足夠的武力收回香港。
英國為什么甘愿冒著戰爭的風險也不想歸還香港呢?
維多利亞皇冠上的東方明珠
這是因為香港具有重要的價值,這顆被譽為維多利亞皇冠上的東方明珠,當時可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二戰后,英國本土因戰爭縮水至172萬平方公里,失去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但是他卻始終沒有放棄香港,因為香港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
這個面積僅1078平方公里的島嶼,恰好位于亞洲航運樞紐,英國人當年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的大門時,就已經相中了這片土地。
二戰后英國更是在香港投入血本,1950年代建立自由港政策,香港免稅。
1970年代更是大力推動金融自由化,將香港培育成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1997年前港英政府每年從香港獲取數百億英鎊利潤,這里不僅是為他們制造財富的印鈔機,更是英國維持全球影響力的“亞洲支點”,這就是英國不想失去香港的原因。
撒切爾還不死心,她說中國的制度不適合收回香港,這會影響當地百姓的生活,引起社會動蕩,但鄧小平其實早就考慮好了,可以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案解決。
一國兩制政策為解決香港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案,成為實現香港和平回歸的基本國策。
這一方針充分考慮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既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統一,又保障了香港的繁榮穩定
1984年9月26日,中英雙方草簽《中英聯合聲明》,12月19日正式簽署,確認了中國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鄧小平的一席話讓英國認清了現實,新中國不是清政府,我們必須把香港收回來。
歷史的謀篇布局
將時間重回解放戰爭前夕,1949年4月的長江江面,硝煙與炮火交織成網,英國軍艦“紫石英號”不顧警告闖入人民解放軍防區,毛澤東果斷下令炮擊,英國慘敗,這也是英國后面不敢輕舉妄動的意向原因。
這場震驚世界的軍事行動,是中國對帝國主義的強硬警告,更暗藏著對香港問題的深遠考量。
新中國成立以后,西方世界,封鎖中國,用貿易禁運與外交孤立編織起一張密不透風的鐵幕。
而香港這個時候就具有了很重要的戰略意義,它當時的地位就恰似這張沉重的鐵幕上唯一的透氣孔,成為新中國與外界溝通的關鍵點。
在珠江三角洲,漁民們將剛捕撈的鮮活水產裝上冷鏈車,這些承載著嶺南風味的食材,通過香港的港口遠銷海外,換回新中國當時緊缺的外匯。
香港的存在,讓新中國在極端困難的國際環境中得以維系與世界的微弱聯系,就像沙漠旅人手中最后的水壺,雖不能解渴,卻透著希望。
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劃出了深圳經濟特區,深圳蛇口的開山炮聲震碎了往日的沉寂,工業區的塔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一座又一座高樓平地而起。
香港的紡織廠主和金融大亨紛紛到來,他們帶來的不僅是機器與鈔票,更是市場經濟的理念與管理經驗,這些都是滋潤這片貧窮土地的生機。
霓虹燈映照下的香港與熱火朝天的蛇口工地遙相呼應,資金與技術如同奔涌的珠江水,源源不斷地注入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血脈。
讓這片古老的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此刻當年的布局已經收獲,各項條件皆已充分,我們要拿回香港了。
當撒切爾夫人還試圖用“主權換治權”玩文字游戲時,鄧小平直接拋出“三條底線”:主權必須回歸、駐軍必須到位、制度必須延續。
這種堅硬的的態度,讓英國代表團成員事后坦言:“我們面對的不是晚清政府,而是一個站起來的新中國。”
1997年6月30日23時59分,所有人屏氣凝神等待著零點鐘聲的到來。當零點鐘聲響起,五星紅旗與紫荊花區旗同時升起。
中英防務交接儀式上指揮官譚善愛大喊:“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
這句話通過 54國家的攝像機傳向全球,中國向全球鄭重宣告香港回歸了。
撒切爾還曾預言,“香港回歸中國以后一定會衰落”,而且英國人還挖了一些坑暗中作祟企圖影響香港的發展。
但是令她沒想到的是香港如今仍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第三,雖略有插曲,但香港至今仍保持著繁榮穩定的發展。
“一國兩制”后來成為解決澳門問題的范本,并為兩岸統一提供了歷史借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